谁是选择的主体?

来源 :社会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rius1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随着政府直接安置劳动力到逐渐向劳动力市场过渡,中国妇女的就业模式显然面临着比男性更为巨大的变化。她们不仅有着与男性同样的怎样就业和取得什么样的职业位置的问题,更有着就业还是不就业和在什么时间就业的问题。部分妇女“回家”和“阶段性就业”是不说也能看得到的事实,只不过落到谁的头上和有少妇女多大程度上这样做目前还是非常不确定的。
其他文献
<正> 一、山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况 山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是从1986年开始的,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山东省各级民政部门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根据国家“七五”计划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借鉴国内外社会保障的成功经验,紧密联系山东农村实际,不断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山东省情的、适宜民政职能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路子,初步形成了以乡镇五个保障服务网络和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两种基本形式、两个不同层次的互为补充、共同
养老保障是当今世界各国最普遍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并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系统地回顾了世界一些国家养老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并对各种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论述了各种模式的发展和成熟过程,以及各种模式的给付方式、支付年龄、费用负担、财政方式及应用和比较,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正> 199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召开“老年权益保障学术研讨会”,来自院法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13个学科的20余名老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大家就建立老年权益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现行政策、法规的完善与发展、合法权益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正> 近来阅读胡荣先生撰著的《社会学导论:社会单位分析》(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出版,以下简称《导论》),感觉到该书在社会学的理论探讨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是近年来出版的社会学理论著作中比较富有创见的一部好书,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概括说来,这本书的特色和新意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出新的社会学概念。《导论》提出了“社会单位”等一系列新概念,并对其他许多相关的概念作了重新界定。作者认为,“所谓社会单位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在互动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或为一定目的而建立的关系网络”(第2页)。
<正> 社会学在我国得以恢复、“补课”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社会学或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直是社会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十多年的实践表明,围绕这一任务而开展的研究成绩很大,但是,有些研究的内容尚待深入,还有些研究方向尚待开拓。比如,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就是一个未系统研究的课题。从学科上看,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熟悉、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思想是极为必要的,而这恰恰是迄今还很少为人研究的内容,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周沛、孙霞所撰的《马克思
<正> 虽然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及人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但现代化首先是工业化,或者说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各国由于资源禀赋、外部环境、政治信仰不同,选择发展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同的,如果以配置资源的方式来看,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模式,其一是市场经济逐渐转化模式;其二是计划经济强制推行模式。
<正> “现代化”是发展社会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是一场席卷全球,内容广泛、影响深刻、变革激烈、形式特殊的社会变迁。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政治学视角研究现代化,形成了发展政治学。 “腐败”便是发展政治学的一个研究对象。腐败是指政府官员为了谋取个人私利而违反公认准则的行为,换句话说,是公共权益的非公共运用。显然,所有国家都存在着腐败,只是,某些
<正> 针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结果,有两种相对立的意见:有人认为,消除现代化的负面结果的唯一出路是终止社会现代化过程;另一些人则认为,只要实现现代化,这些负面影响可以不加考虑。我认为,上述两种看法都有不妥之处。事实上,在西方发达社会,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对现代化作出了较为深刻的反思,这些反思和批评不仅对我们了解西方现代化有所启发,而且对我们正在进行中国现代化过程有借鉴意义。下面我主要结合法兰克福学派对现代社会的批评谈谈对现代化认识。
本文通过运用大量主观指标的调查,描述分析了环境污染严重的本溪市的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知,并将有关结果与北京、西安、扬州等地环境生活质量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常见的9项污染主观评价并运用方差分析,对被调查的10个街区的环境污染进行了分类排序,其结果与本溪市环保专业人员的评价基本相同,从而扩大了主观指标的运用范围。本文还从经验数据出发,提出并证实了居住区位的分布与个体拥有的权力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反映了组织或个人权力资源与环境价值的交换。某些污染严重的街区,工人居住的比例高于工人的平均比例,而干部的比例则远远
<正> 李剑华的《奢侈生活之社会学的观察》一文,发表于《社会学刊》第2卷第4期(1931年)。作者认为奢侈生活的标准因时代不同而标准不同,其定义应是:“奢侈生活,是不适当的,不必要的享乐的消费生活,而且这消费生活,是超过了其时其地一般社会生活的水准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