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任务型教学的概念与发展
1.什么是任务
学者们对“任务”一词从不同角度进行过阐述。Long(1985)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任务既目标性任务。这一定义并没有涉及课堂教学的范畴。Nunan(1989)认为除了目标性任务还有教育性任务。他从交际的角度出发,认为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Swain(2001)则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一种可以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可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种活动应随着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的使用语言。Burden(1997)对任务一词下的定义则是:凡是能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都是任务。
2.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目前而言,主张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专家有两类:狭义任务派和广义任务派。
狭义任务派认为:为了某种交际目的而使用语言的活动才是任务,任务活动和语言练习有本质的区别。Willis(1996)认为任务活动不是机械的进行一种语言训练,而是要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而且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学生所作的活动主要是为了理解和传递信息,以便来完成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是在有意义地使用语言。
广义任务派认为:任务分为交际任务和学习任务。Estair和Zanon(1998)认为以语言内容为主的活动即是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集中在语言方面的练习活动。
二、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原则和特点
1.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原则
Nunan(1999)提出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1)语言情景真实性原则:所教语言的材料要真实;任务的设计要使学习者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应用语言。使任务与真实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2)形式功能性原则: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使学习者既掌握语言形式又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3)任务相依性原则:任务活动的设计由易至难,逐渐深入,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
(4)做中学原则: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具体的活动来学习语言。学生应按预定的学习目的去开展有意义的语言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5)脚手架原则: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语言教学要给予学生关注和支持。
2.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特点
(1)有意义。任务应具有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面提供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2)可完成。这项任务应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学内容可以完成的任务,不是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与所学内容无关的任务。
(3)有差距。任务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有一定差距,学生必须在学习所学内容之后才能完成。这些差距可以是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能力差距(ability gap)、技能差距(skill gap)、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以及文化差距(culture gap)等。
(4)运用性。这项任务应该是运用性的任务,大多是交际性任务,也可以有少量的是非交际性运用任务。教学中的任务应该不是通常的学习性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应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运用他们通过教学内容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信息和文化理解。
(5)真实性。这项任务应该运用真实、语境真实、语义真实,符合学生真实兴趣、针对学生真实困难。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
(1)一般要求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2)较高要求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更高要求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2.适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项任务型教学活动
(1)编目(listing)。就某个话题进行自由讨论,然后再列出大家已知情况。对于大学生来说编目内容可根据大纲要求涉及词汇、表达方式、事物、品质、行动等等各方面。
(2)对比(comparing)。比较性质相类似的人,事物或活动,找出共同点,不同点或各自的优缺点。
(3)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创造性任务是几种任务的综合体。内容可以涉及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当中各种项目。这种任务也可以涉及学校生活或学生能接触到的社会生活。例如:让学生用英语沟通,举办一次英语迎新年晚会。需要有策划者、协调者、表演者等等。小组成员都有明确分工。这种任务一般所需的时间较长,并非课堂上所能完成的。
(4)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分配给学生一些任务和相关信息,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答案可以并非唯一。例如:一家人要去度假,可以讨论或辩论去哪里度假,去多长时间,带什么东西,行程安排等等。
(5)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这类任务需要至少两人或两组来完成。双方持有对方不了解的信息,通过运用所学过的语言进行交流来交换信息,以便得到对方所掌握的情况。例如:一个同学持有关于转基因食物的的信息,另一个持有器官移植方面的信息。双方先阅读各自材料,再进行交流与对方交换信息。还可以在此活动以后向第三者介绍信息,或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填空或提问。
(6)交换观点型任务 (opinion exchange tasks)。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可以坚持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观点,主要是表达清楚不同的想法或意见,并不一定要达成一致。例如:讨论本科毕业后是不是应该直接考研,还是先就业再深造,可以按所持的不同观点把学生分为两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1.什么是任务
学者们对“任务”一词从不同角度进行过阐述。Long(1985)对任务下的定义是:任务主要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任务既目标性任务。这一定义并没有涉及课堂教学的范畴。Nunan(1989)认为除了目标性任务还有教育性任务。他从交际的角度出发,认为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目的语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和相互交流的课堂教学活动。Swain(2001)则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认为任务是一种可以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可根据学习者自己的理解而变化的活动。这种活动应随着学习者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有意义的使用语言。Burden(1997)对任务一词下的定义则是:凡是能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进程的活动都是任务。
2.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念,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目前而言,主张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专家有两类:狭义任务派和广义任务派。
狭义任务派认为:为了某种交际目的而使用语言的活动才是任务,任务活动和语言练习有本质的区别。Willis(1996)认为任务活动不是机械的进行一种语言训练,而是要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而且任务必须有一个结果。学生所作的活动主要是为了理解和传递信息,以便来完成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是在有意义地使用语言。
广义任务派认为:任务分为交际任务和学习任务。Estair和Zanon(1998)认为以语言内容为主的活动即是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集中在语言方面的练习活动。
二、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原则和特点
1.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原则
Nunan(1999)提出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1)语言情景真实性原则:所教语言的材料要真实;任务的设计要使学习者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应用语言。使任务与真实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2)形式功能性原则: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结合。使学习者既掌握语言形式又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3)任务相依性原则:任务活动的设计由易至难,逐渐深入,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
(4)做中学原则: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具体的活动来学习语言。学生应按预定的学习目的去开展有意义的语言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5)脚手架原则:语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语言教学要给予学生关注和支持。
2.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特点
(1)有意义。任务应具有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面提供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2)可完成。这项任务应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学内容可以完成的任务,不是学生无法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与所学内容无关的任务。
(3)有差距。任务应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有一定差距,学生必须在学习所学内容之后才能完成。这些差距可以是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能力差距(ability gap)、技能差距(skill gap)、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以及文化差距(culture gap)等。
(4)运用性。这项任务应该是运用性的任务,大多是交际性任务,也可以有少量的是非交际性运用任务。教学中的任务应该不是通常的学习性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应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运用他们通过教学内容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信息和文化理解。
(5)真实性。这项任务应该运用真实、语境真实、语义真实,符合学生真实兴趣、针对学生真实困难。
三、任务型教学活动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要求
(1)一般要求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2)较高要求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更高要求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2.适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几项任务型教学活动
(1)编目(listing)。就某个话题进行自由讨论,然后再列出大家已知情况。对于大学生来说编目内容可根据大纲要求涉及词汇、表达方式、事物、品质、行动等等各方面。
(2)对比(comparing)。比较性质相类似的人,事物或活动,找出共同点,不同点或各自的优缺点。
(3)创造性任务(creative tasks)。创造性任务是几种任务的综合体。内容可以涉及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当中各种项目。这种任务也可以涉及学校生活或学生能接触到的社会生活。例如:让学生用英语沟通,举办一次英语迎新年晚会。需要有策划者、协调者、表演者等等。小组成员都有明确分工。这种任务一般所需的时间较长,并非课堂上所能完成的。
(4)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分配给学生一些任务和相关信息,通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答案可以并非唯一。例如:一家人要去度假,可以讨论或辩论去哪里度假,去多长时间,带什么东西,行程安排等等。
(5)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gap tasks)。这类任务需要至少两人或两组来完成。双方持有对方不了解的信息,通过运用所学过的语言进行交流来交换信息,以便得到对方所掌握的情况。例如:一个同学持有关于转基因食物的的信息,另一个持有器官移植方面的信息。双方先阅读各自材料,再进行交流与对方交换信息。还可以在此活动以后向第三者介绍信息,或根据对方提供的信息填空或提问。
(6)交换观点型任务 (opinion exchange tasks)。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可以坚持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观点,主要是表达清楚不同的想法或意见,并不一定要达成一致。例如:讨论本科毕业后是不是应该直接考研,还是先就业再深造,可以按所持的不同观点把学生分为两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