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揣摩人物内心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母子三人为保住藏在蜡烛中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的故事,赞扬了他们的机智勇敢。故事以半截蜡烛为线索,层层推进,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文中对伯诺德母子三人动作、语言的刻画特别细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本危急、紧张的情节,初步学习通过对代表性事物的反复描绘来营造氛围的写作手法。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能准确生动地加以描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内容
  1.说说这半截蜡烛的特殊之处。
  2.学生浏览第三至第七自然段,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半截蜡烛中的情报想了哪些办法,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二、揣摩内心,开展语言实践
  (一)感悟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
  1.导学伯诺德夫人的表现。
  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圈画出让你感受到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的词或句,好好地读读体会。
  2.交流。
  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1)先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找出两个看似矛盾的表示动作的词——“急忙取”、“轻轻地吹”。
  (2)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油灯是因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课文说一说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想法。(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交流)
  (3)既然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又为什么是轻轻把蜡烛吹熄,让学生说出伯诺德夫人的内心独白。
  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师:伯诺德夫人只说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你觉得读这句话时应该强调什么字眼,为什么?
  交流,朗读,指导。
  伯诺德夫人说这句话时该是什么语气呢?比较中体会。
  出示:
  ①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②瞧,先……先……先生们,这……这……这盏灯……亮……些。
  ③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将句号改成了感叹号)
  交流感悟。
  3.师: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脸色苍白”的神态和伯诺德夫人“急忙取灯”、“轻轻吹熄”的动作体会到她的内心紧张;通过她的语言又发现她表现得十分镇定,从而体会到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是啊,这就是我们的伯诺德夫人,明明心急如焚,表现得却是如此镇定。
  (二)感悟杰克的机智勇敢
  1.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截蜡烛越来越短,一家三口的性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是谁站了出来呢——杰克。在这危急关头,我们看看杰克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静心默读第五自然段,圈画出杰克的语言、动作,读一读,细细体会。
  2.学生默读,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交流。
  出示: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
  (1)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说说自己的体会。
  (2)想一想:如果你是杰克,你能说一说杰克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吗。
  (3)分角色朗读这段话,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环境衬托,感受紧张
  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1.这是一段环境描写,读出这段环境描写带给你的感受。
  2.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分别会想些什么?
  出示: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仿佛看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伯诺德夫人心想: 。
  杰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仿佛看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杰克心想: 。
  杰奎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仿佛看到德军那几双饿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杰奎琳心想: 。
  3.组织交流。
  (四)展开想象,揣摩心理
  刚才在学伯诺德夫人和杰克那两部分内容时,我们主要是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去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发现文章表达得很精彩。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第六、第七自然段,注意小女儿杰奎琳的动作、语言,并联系课文去猜猜她当时会怎么想,完成填空。
  出示:
  杰奎琳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她想: 。于是,她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听了,默默地想到: 。她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她又想: 。她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1.学生交流。
  2.总结文章的表达方式。
  三、迁移巩固,内化写作方法
  出示: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师:这样的结尾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故事似乎结束又未结束,人们的心还悬在半空,危机真正过去了吗?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记得曹文轩先生曾说过,好的小说就在于结尾是“留有悬念”的,它会吸引着你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揣摩……我想,这篇文章的结尾也是如此,它戛然而止的时候,故事的叙述者便成了“你”“我”“他”,我们可以一起来续写这精彩的故事。
  总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则是说话,这是与他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半截蜡烛》的教学过程中,教者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实践。在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时,引导学生先找出伯诺德夫人的动作;再围绕“急忙取”和“轻轻吹”这组看似矛盾的动词,细细体会伯诺德夫人的内心活动;最后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在引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的语言时,以教材为依据,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独特的体悟与感受,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同时,抓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感悟句意,辨明语气,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在语言、思维、情感的流淌之间实现了师生与文本的“视界融合”。
  丰富的想象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引导学生体会杰奎琳机智勇敢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杰奎琳的语言、动作,想象杰奎琳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角色互换,表达内心感受,学生的语言表达随着思维的展开而自由飞翔。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给学生机会,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体裁的多样性,其中说明文占据了一定比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既要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使学生习得语文学习的思想、方法,习得语文学习的能力、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针对此类课文,应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呢?  一、关注语
[摘 要]课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对教师来说,控制课堂,巧妙化解意外,才能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把握住。而控制课堂需要认识教学内容的特征、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课堂教学规律。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规律 年龄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90  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认一认”的识字教学研讨课,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 体悟出人生的真谛, 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 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 使他
小学作文教学提倡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读写训练已经成为作文教学的共识。很多教师都这样想,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效果体现。读与写相辅相成,读写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加强读写练习,也成为大多数作文教学的固有认识。读写结合非常有必要,也符合教学规律,但对小学生来说,只靠读来提升写作水平,还存在一些困难,因为读与写很难有机融合,自然就不能发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与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比,以其集成性、多样性、交互性的特点,更受广大教师青睐。然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果运用不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华而不实、游离主旨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注意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感悟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从感人的情节、鲜活的情景中体验作品蕴涵的生命之曲,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齐读课题: 天鹅的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天鹅的什么
[摘 要]在说明性文章习作指导中,要根据学生年段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夯实阅读中的表达方法指导,在有效链接语言训练点中,让学生了解表达方法;从“说”练起逐步过渡到“写”,将“说”贯穿于“写”之中,让学生课余练法;在循序渐进、扎实细致的指导中,使学生掌握运用方法,从而形成“有法可依”的说明性文章习作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说明性文章 说明方法 习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解析,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读文本,抓单元、依学情、研内容、扣教材,教师应一步步引领学生达到整体感悟。  [关键词]情感 例谈 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49  根据“阅读教学要看得见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摸爬滚打,看得见学习有过程、有层次,看得见听说读写
[摘 要]《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有关“中华民风民俗”的略读课文,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探究精神,教师可把口语交际、习作结合起来,以主题单元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题单元 课程资源 典型 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72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华民风民俗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该虚实相生,让人体味再三,欲罢不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课堂沉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沉默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机智的教学策略。如何把课堂沉默的艺术演绎精彩呢?  一、为保障教学而沉默  1.用沉默来严肃课前纪律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即使上课预备铃声响起,一时也难以安静下来。此时,教师不必大声斥责制止,也不能置之不理,急于开始上课。教师可以先肃立讲台,同时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