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天,闲来无事,在网上看了几集《蜗居》的视频,高度的现实性、尖锐的矛盾和浓浓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感同身受,有些心酸,又想起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生态。
虽然《蜗居》的主题是房奴、婚外恋和腐败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但是主人公郭海萍、郭海藻,包括似乎可有可无的、活着有些窝囊的苏淳,还有可怜的小贝,都是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让我们来思考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位大学生少年时代都抱着崇高的理想,毕业后受到残酷现实的“教育”,只想在城市里通过自己的打拼,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这原本是最低的生活标准,但是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却很难做到。为了尽快攒足房款首付,郭海萍拼命地工作、不断地被经理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加班,并且经理为了解聘她,省下本属于她的年终奖,把她的办公桌搬到了厕所门口,极尽人格侮辱之能事;苏淳,这位老实巴交、兢兢业业的技术类大学毕业生,就是为了贴补房贷,业余时间为他人设计图纸,一不小心落入了别人为他设计的陷阱,险些受到牢狱之灾;郭海藻,这位清纯、热情的大学生,为了贴补姐姐的房贷,不惜为单位陪酒、陪唱……而所有困难,譬如房子、工作、官司等靠他们自己的能力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除了感情,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的宋思明轻轻一点就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无奈的海萍、尴尬的苏淳、单纯的海藻、可怜的小贝……在无所不能的宋思明、陈寺福们主张的社会秩序面前,真的很无助——要么放弃做人的尊严,要么走投无路。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从《蜗居》的社会反映中不难看出,当前的社会环境与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报道,仅北京就有几十万的“蚁族”人群,他们有多少走了郭海萍的路,又有多少走了郭海藻的路?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大学生都按照社会要求的最高标准培养好了,是否就一定适应社会发展了,一定能工作顺利?
由此,我想起了备受质疑的教育生态和备受关注的教育改革,我不禁要问,仅仅教育内部的改革就能完全解决问题了吗?显然不是。
社会是个大系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的任务是把人培养好,社会的任务是把人使用好,发挥他们的潜能。如果社会为大学生们营造不出公平、公正、公开等良好的发展环境,片面地指责学校教育的失败,是不公平的。
虽然《蜗居》的主题是房奴、婚外恋和腐败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但是主人公郭海萍、郭海藻,包括似乎可有可无的、活着有些窝囊的苏淳,还有可怜的小贝,都是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让我们来思考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位大学生少年时代都抱着崇高的理想,毕业后受到残酷现实的“教育”,只想在城市里通过自己的打拼,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份爱情……这原本是最低的生活标准,但是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现实中却很难做到。为了尽快攒足房款首付,郭海萍拼命地工作、不断地被经理以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加班,并且经理为了解聘她,省下本属于她的年终奖,把她的办公桌搬到了厕所门口,极尽人格侮辱之能事;苏淳,这位老实巴交、兢兢业业的技术类大学毕业生,就是为了贴补房贷,业余时间为他人设计图纸,一不小心落入了别人为他设计的陷阱,险些受到牢狱之灾;郭海藻,这位清纯、热情的大学生,为了贴补姐姐的房贷,不惜为单位陪酒、陪唱……而所有困难,譬如房子、工作、官司等靠他们自己的能力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让“除了感情,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的宋思明轻轻一点就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无奈的海萍、尴尬的苏淳、单纯的海藻、可怜的小贝……在无所不能的宋思明、陈寺福们主张的社会秩序面前,真的很无助——要么放弃做人的尊严,要么走投无路。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从《蜗居》的社会反映中不难看出,当前的社会环境与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报道,仅北京就有几十万的“蚁族”人群,他们有多少走了郭海萍的路,又有多少走了郭海藻的路?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大学生都按照社会要求的最高标准培养好了,是否就一定适应社会发展了,一定能工作顺利?
由此,我想起了备受质疑的教育生态和备受关注的教育改革,我不禁要问,仅仅教育内部的改革就能完全解决问题了吗?显然不是。
社会是个大系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的任务是把人培养好,社会的任务是把人使用好,发挥他们的潜能。如果社会为大学生们营造不出公平、公正、公开等良好的发展环境,片面地指责学校教育的失败,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