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
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既然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
二、突破和改变普通高中课程目前现状的重要措施
除了启用更科学的新教材,为教师实施新教材教学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建立更完善的新课程评价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倡导“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
三、“有效教学”的含义及分析
“有效教学”的本意,实际上是要求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才能使教师教的效率、学生学的效率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率和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四、实施“有效教学”的措施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离开了科学性,艺术性便无从谈起,但科学性也不能脱离艺术性,否则便很容易变为空洞的说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学校教师基本是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专业教师,在此前提条件下,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本人认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踏实地进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充分,上课时就会感到踏实;备课周到,上课时便能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备课时应该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达到融会贯通,了然于胸;(2)教师要在教学目的、要求的指引下,明确教材重点和讲课重点,理清讲课的思路;(3)在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基础上,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教师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组织。
2.科学地进行讲课
科学地进行课堂讲课,需要注意四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环节:(1)重视导语和收尾;(2)掌握节奏和过渡;(3)用好举例和提示;(4)必须进行练习指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应用得好,学生会迅速进入角色,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收尾比开端更重要,收尾收得好,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得到愉快的美感享受,又能使他们产生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掌握好节奏和过渡,才能在满足学生接受性学习的前提下,使学生配合好教师的步调,提高教学效率;适当的举例和提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必须的练习加指导,可以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学得更透彻、更扎实。
课堂教学的进行,其实是一门很复杂的艺术,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的是学生有问题时应该让他们自己去钻研和探索,在他们思考到快要找到答案但又说不出时,老师才帮助他们准确地加以表达,这是颇有道理的。而孟子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论述,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十分有用:“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引而不发,跃如也”。他认为“君子教人”,如果“引而不发”,那么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踊跃地去求知、去探索。总之,教师如果领悟了前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精辟论述,并实施于我们课堂教学艺术之中,相信必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适宜地进行思想行为调控
当老师成功地进行了踏实的备课,科学的讲课后,由于学生是一个千差万别的群体,必然会造成各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学生的思想感受不同,继而导致其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有的求知欲望加强,更积极学习,有的表现一般,有的表现为求知欲望下降,这时,教师需要利用课外或课堂时间,对他们分别进行思想行为调控,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良性的整体教学和学习效率。
适宜地进行思想行为调控,有三种措施:(1)组织课堂讨论,就是让全体学生(通常分为若干小组)围绕教学内容结束后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只是在结束时小结一下,这样在学生相互交流中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消极问题,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2)表扬和批评,就是通过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灵活而有分寸的表扬和批评,让全体学生基本保持一种求知欲望较高,更积极学习的精神状态;(3)课外学习指导,是指老师通过课外时间,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学习和方法上的指导和鼓励,使其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保持整体前进的基本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晓春,沈庆荣.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2]陈刚.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既然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的是为学生服务,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的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
二、突破和改变普通高中课程目前现状的重要措施
除了启用更科学的新教材,为教师实施新教材教学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建立更完善的新课程评价体系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倡导“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
三、“有效教学”的含义及分析
“有效教学”的本意,实际上是要求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才能使教师教的效率、学生学的效率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率和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所谓“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四、实施“有效教学”的措施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离开了科学性,艺术性便无从谈起,但科学性也不能脱离艺术性,否则便很容易变为空洞的说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学校教师基本是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专业教师,在此前提条件下,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本人认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踏实地进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充分,上课时就会感到踏实;备课周到,上课时便能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备课时应该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达到融会贯通,了然于胸;(2)教师要在教学目的、要求的指引下,明确教材重点和讲课重点,理清讲课的思路;(3)在考虑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基础上,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教师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加工和再组织。
2.科学地进行讲课
科学地进行课堂讲课,需要注意四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环节:(1)重视导语和收尾;(2)掌握节奏和过渡;(3)用好举例和提示;(4)必须进行练习指导。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应用得好,学生会迅速进入角色,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收尾比开端更重要,收尾收得好,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得到愉快的美感享受,又能使他们产生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掌握好节奏和过渡,才能在满足学生接受性学习的前提下,使学生配合好教师的步调,提高教学效率;适当的举例和提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必须的练习加指导,可以使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学得更透彻、更扎实。
课堂教学的进行,其实是一门很复杂的艺术,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的是学生有问题时应该让他们自己去钻研和探索,在他们思考到快要找到答案但又说不出时,老师才帮助他们准确地加以表达,这是颇有道理的。而孟子对课堂教学艺术的论述,在今天对我们仍然十分有用:“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引而不发,跃如也”。他认为“君子教人”,如果“引而不发”,那么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踊跃地去求知、去探索。总之,教师如果领悟了前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精辟论述,并实施于我们课堂教学艺术之中,相信必然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适宜地进行思想行为调控
当老师成功地进行了踏实的备课,科学的讲课后,由于学生是一个千差万别的群体,必然会造成各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同,学生的思想感受不同,继而导致其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有的求知欲望加强,更积极学习,有的表现一般,有的表现为求知欲望下降,这时,教师需要利用课外或课堂时间,对他们分别进行思想行为调控,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取得良性的整体教学和学习效率。
适宜地进行思想行为调控,有三种措施:(1)组织课堂讨论,就是让全体学生(通常分为若干小组)围绕教学内容结束后出现的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只是在结束时小结一下,这样在学生相互交流中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很多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消极问题,极大地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2)表扬和批评,就是通过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灵活而有分寸的表扬和批评,让全体学生基本保持一种求知欲望较高,更积极学习的精神状态;(3)课外学习指导,是指老师通过课外时间,对不同的学生或小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学习和方法上的指导和鼓励,使其在不同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保持整体前进的基本步伐。
参考文献:
[1]黄晓春,沈庆荣.高中物理有效教学.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2]陈刚.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