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呼唤真实有效的公开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pipi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的一天,再一次看到了著名的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的公开教学。平时我们见到的许多公开课,为什么和朱老师的课如此不同?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公开教学见多了,就先总结一下现在的流行趋势吧!
  首先,选教材要选别人没有上过的内容,可以让人耳目一新;上课的老师要是年轻的有活力有个性的,可以让人眼前一亮。可是许多情况下,活动中只要出现与自己预设的教案相违背的情况,年轻教师马上就束手无策了,因为不少年轻教师是不会独立进行活动设计的。公开教学只不过是在演示一下别人设计好的教案而已。
  其二,教师组织活动,教具要相当丰富,让人记忆深刻。有的教师制作教具,需要很多人花几天功夫帮忙制作,甚至在活动组织时,需要一个甚至几个配班老师帮助演示教具。这还不算,不管需要不需要,先搞点多媒体动画、先配上点音乐再说,弄得排场甚大,形式远远大于内容。
  ,
  再次,至于教学手段,要让人目不暇接。一会儿个别表演、一会儿又是集体表演、一会儿又是师生同演;一会儿小组讨论、一会儿分组探究、一会儿集体创作。搞得又是说、又是唱、又是画、又是算、又是动手、又是探索,最后看看就笼而统之,称为“综合活动”。
  最后,还有师生互动,要让人感觉水到渠成,不能流露“教”的痕迹。
  我自己是从“开”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也是从“磨”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还是从”听”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深知公开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公开课对于老师的成长来说,是加油站,是助推器,是专业发展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锻炼和磨砺,当我们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我们。但我想,一旦公开课,特别是具有展示与赛课性质的公开课,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沾染了太多的功利气息,就导致公开课变了味。如果上公开课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是尽力地遮隐问题,不是为了提升教学,而是为了获得好评,公开课就被异化了。在教师成长道路上,一旦公开课成了作秀,成了表演,就失去了本应起到的作用,所以,甚至有人提出了“表演课就是一种教学腐败”的质疑!公开课虽然无法纯粹,却不可缺少,公开课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成长需要公开课,但是更加期待它能回归本真面目,我们呼唤真实有效的公开课!
  在这里,我不禁要想,真实有效的公开课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样打造好的公开课?还有,我们听公开课应当听什么?在我看来,能让听课老师或者上课老师,都从公开课中获得成长和提高,公开课就需要具备以下一些要素:一是应该能够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体现老师对教学理论的钻研和实践;二是一堂有效的课,孩子可以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学到本领”,重要的不是一味倡导孩子自主探究为最佳学习方法,而是将可接受性学习与孩子的自主探究有效地结合起来;三是应该是真实的,能客观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亲近感、亲切感,可看可学可用;四是应该具有研究的价值,公开课不仅要让上课的老师自我反思,同时也要成为同行或专家共同讨论的领域,从而对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说到公开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举个例子,常规课好比家常菜,公开课就像家里要来客人了,自然要精心准备一番,也许,这就是常规课和公开课的区别吧。正因为公开课的特殊,所以把公开课打造得更精细一些,体现出理想课堂的色彩是应该的,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所以就有了公开课的精雕细啄。
  精心雕琢的过程,我称之为“磨”公开课,这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能使自己的教学日益精进。同时,各级各类的公开课,被赋予代表一家幼儿园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节公开课会倾注集体的智慧。要求公开课的真实并不排斥集体备课,达到理想的课堂,光靠教师个体是做不到的,所以公开课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打造一节公开课的时候,往往能形成一个比较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例如,我们开展过的“一课三研”活动,即针对某一教学内容,以学科领域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某个老师进行教学观摩,再由大家进行反思,由这位或者换一位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再次设计教案,再次开展教学观摩,以寻找比较适宜的教学方法。我觉得这样的公开课更有意义,没有修饰与表演,有的是尝试与反思。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规课所无法比拟的。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孩子、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它比常规课多了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要素,因此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专业支持,教学智慧在这样的磨砺中渐渐生长。所以,我想,真实有效的公开课,是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的,这意味着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公开课与常规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价值。
  一堂好的公开课,要么反映了教改探索的成果,要么展示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我想,我们听公开课,一方面是听设计: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孩子、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是听生成,我们期待能看到有真实事件的活动,而不是事先排练好的活动。为什么朱静怡老师的公开课能抓住别人的心?因为,我们听的是她的思想,听她灵活的教学机智和课堂应变的能力。设计的精心与完美,教学活动中真实的动态生成以及教师应对课堂事件的能力,才是我们最想从公开课上得到启示的地方!
  对于公开课,我们期待看到和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开课的作用,愿公开课能去掉浮华与虚假,尽显本真面目!也愿更多的老师们能从“开”公开课、“磨”公开课和“听”公开课中得到更真实有效的专业成长!
其他文献
大跨径混凝土箱型拱桥采用缆索吊装施工时通常采用分段吊装的方法,拱桥整体结构的形成要通过一系列结构体系的变化。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桥缆索吊装施工时,扣索索力的大小直接
“高高兴兴上班来,安安全全回家去。”这几乎是每一个工地都有的安全口号,然而,却有几人真正的把安全意识放在心中了?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啊!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第一次读到巴尔蒙特的这句话大约是在19岁的时候,从那时起我一天都没有忘记过,他的真挚、欣喜、淡然地珍爱生命,让我敬重、佩服。  每一个小生命的降临,亲人都会为他默默的祈祷,希望在未来的日子中平平安安,因为我们已经习惯被安全相
在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安全生产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就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所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上来,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坚定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2009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
参加工作已经十多个年头,协管安全工作也已经将近5年了。工作很充实、很繁忙,但每次安保处组织安全检查,再忙我都会参加,因为这是我工作中最认真、最开心的时刻。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时,尽管有时候会遭到抵触和不理解,但“纠违”后我都会有一种“救人一命”的庆幸感。这种感觉源于多年前发生在我身边的一起违章事故。  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我跟表哥学泥工手艺。按规定,进入工地必须佩戴安全帽,但在工地内是否佩戴安全帽则少
每当打开电视机或摊开报纸,我们经常看到空难、海难、火灾、矿山事故、建筑事故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安全事故,小者伤、大者亡,几乎天天都充斥着我们的双耳,刺激着我们的眼睛,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无小事,事事关人命。关爱生命,确保安全是民心所向,职责所在。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提前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或减少发生,只能是把安全落实、落实、再
采用变分原理,对弹性模量随深度呈指数变化的修正Vlasov双参数地基上的梁式基础进行分析。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建立梁式基础的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并得到与地基弹性模量相关的可用简
安全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然而安全又是什么呢?  安全是生命。我们每个人都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我们的一切,没有了生命就没有了全部。如果国家没有了安全,那么人民的生命便没有了保障;如果社会没有了安全,那么公民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我们没有安全的意识,那我们的生命就随时面临着危险。就拿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来说,四川某中学的校长自97年以来耗巨资加固教学楼,06年开始组织全体师生开展防火、防震演习,5·
摘要: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已成为贯彻党的“科教兴国”战略举措。本文从坚持科技教育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切实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科技教育;德育化;课程化;科学化;特色化    瞬息万变的21世纪,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向今天的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加强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已成为贯彻党的“科教兴国”战略举措。近年来,我校在推行素质教
实验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培养探索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验情况,对开展实验教学时的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