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湿地的种类多达31类。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海岸滩涂、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以及水库、稻田等人工湿地。而江苏盐城作为滨海城市和水网地区,竟同时具有海岸滩涂、湖泊和河流这三种湿地,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交通发达,物产富饶,可谓得天独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盐城因湿地辽阔而闻名,其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面积680多万亩,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10,全国的1/7,已列入世界重点湿地名录,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盐城滨海湿地还有长200公里、宽140公里,近岸浅海区的辐射沙洲,面积10多万亩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物等于一体,具有与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滨风光。
这里是一片丰腴之地,滋润着丰富的生物物种。这里是鸟类的天堂,狭长的海岸、宽阔的滩涂及浅海,保持着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之丰富的植被和饵料,使这里不仅是湿地鸟类的乐土,也成为东北亚与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更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众多的鸟类在特定的季节“占据”着盐城,使这颗黄海之滨的明珠散发出瑰丽多彩的光芒。
丹顶鹤是这座鸟类天堂中最美的“天使”,自古以来它就备受人们的青睐,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盐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1200多只,历来有“丹顶鹤第二故乡”之称。
而这片被称为亚洲最大湿地之一的滩涂,又是麋鹿的“天堂”。麋鹿又称“四不像”,角似鹿,面似马,尾似驴,蹄似牛,古代史籍《孟子》、《梦溪笔谈》等就有关于麋鹿的描述,可见麋鹿的存在之久。当中国为列强所践踏时,麋鹿亦被洗劫一空,无奈漂泊异邦一个世纪。然而,麋鹿在欧洲繁殖不佳,濒临灭绝,“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从英国获取无偿提供的39头麋鹿,于1986年运抵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20多年来,麋鹿数量以年均20.7%的速度递增,产仔率居世界之首,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麋鹿遗传多样性、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绵延数百公里的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在建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一派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栖息生长之地。
除了沿海滩涂外,盐城西部里下河腹地,地势低平,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泻湖型湖泊。这里物产丰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盐城的奇花异树独树一帜。便仓枯枝牡丹,以奇、特、怪、灵著称于世,与琼花、并蒂莲一道被誉为江苏三绝、花中奇葩。建湖五谷树,结五谷、预天灾、兆丰年,令人叫绝。盐城是观光农业、林业生态资源大市,田园人家、渔家风情别有情趣。目前正规划建设的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将打造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并将以鲜明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
美丽的天使——丹顶鹤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只有阵阵风儿为她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是多年前流行过的一首歌曲,讲述了一位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的姑娘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初建时,当时在这个丹顶鹤保护区只有5只丹顶鹤。这个故事里的姑娘是真实的,她就是来自东北的养鹤姑娘徐秀鹃。徐秀鹃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在她的细心照料下成功地人工孵化出第一只丹顶鹤。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滑入了沼泽,就再也没有上来。至今,在盐城到处还能听到这首凄美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内的丹顶鹤性情温和、体态优美,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一米多高。它身披洁白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呈弓状,覆盖在白色尾羽上。特别是裸露的朱红色头顶,好像一顶小红帽,因此得名。丹顶鹤是典型的候鸟,每年随季节气候的变化,有规律地南来北往迁徙。它多栖息于开阔的芦苇丛或多草的沼泽地带,主要以鱼、虾、贝类和植物根茎为食。丹顶鹤4月初开始择偶。每天清晨或傍晚,人们常能听到它们发出的求偶声,叫声频繁、响亮,可传两三千米远。
在选择终生伴侣时,雄鹤主动求爱,引颈耸翅,总是“嗝嗝”叫个不停;雌鹤则翩翩起舞,报以“嗝啊嗝啊”的回答。双方对歌对舞,你来我往,一旦婚配成对,就偕老终生。
丹顶鹤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是单配鸟类,当一对丹顶鹤夫妻中有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会独居一生直至死亡,绝不会再娶再嫁。所以,自古以来丹顶鹤也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又名鹤乐园。景区离射阳县三四十公里,核心区地处斗龙港与新洋港出海口之间,区内除了丹顶鹤外,还有各种鸟类达379种,两栖爬行类45种,鱼类281种,哺乳类4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一类野生动物12种,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保护区作为著名的观鸟旅游胜地而名不虚传。
可爱的“海归”——麋鹿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办于1985年10月。保护区核心区面积达0.27万公顷,是迄今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重返大自然野生麋鹿自然保护区。一进入保护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题有“大丰麋鹿苑”五个大字的牌楼,风格古朴而典雅。不远处便是雌、雄麋鹿和子鹿群雕,形态各异,掩藏在草木丛中,栩栩如生。沿着掩映在绿林中的参观路线来到保护区的中心地带,登上六角八层的观麋塔,凭借望远镜,可以一览无余的观赏到广阔的海滨草场和林场,以及大片丰茂的草甸,还可以看到鹿群许多鲜为人知的奇妙景象。
麋鹿俗称“四不像”,已有三百多万年的生存历史,历朝都作为吉祥尊贵的象征进贡帝王。在白茫茫的狼尾草丛中,无论麋鹿急进如飞地奔驰,还是静若处子般地站立,高大的麋背上总站立着一两只潇洒自如的白色小鸟。这种有趣的情景在古老的《封神榜》上就有描述,成为原始滩涂上经典的神话风景。在观麋塔周围保护区建有众多具有原野风情的鹿苑景点,分布在区内蜿蜒交错的河海港汊之中。
走下观麋塔前往最近的麋鹿园,鹿群在此或安详饮水,或悠闲漫步,幼小的麋鹿瞪着大眼睛对着我们好奇凝望,煞是可爱。保护区内除了麋鹿之外,还有许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禽异兽,多达二十多种。据说,被列入世界濒临灭绝动物红皮书的震丹雅雀也在此安养生息。
风光怡人的大纵湖
盐城湿地风光在大纵湖这一带流传着很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这里有《二十四孝》中第十八位孝子王祥卧冰求鲤之处,还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教书馆。郑板桥可谓是大名鼎鼎,他擅长画竹,又自创“六分半书”,在中国书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愤然辞官。他为什么要隐居在大纵湖畔?因为郑板桥祖籍兴化,而大纵湖的西南便是兴化界,这里风景秀丽,加上离家乡很近,所以他选择了这里。这里景景相连,清清的湖水是大纵湖明媚的眼眸,绵绵的绿草是大纵湖天然的秀色,一棵棵奇花异草眷恋着身下肥沃的土地,一片片青碧的芦苇摇曳着多彩的传说。
渔舟夜泊,湖湾渔火点点,灿若繁星坠尘;早饮青烟,木舟一只只离开岸边,在朦朦晨雾中消失于烟波浩淼的大纵湖上;傍晚舟归,水天落日之间,笼罩在一片霞光之中,风姿绰约的静水湖面上飞鸟时起,碧波荡漾间,各种鸟禽振翅击浪,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的和谐画卷。烟波浩渺的湖面,每当月色降临,湖浮月上,月沉湖中,形成一道绚丽多姿的美丽景致。
大纵湖最吸引人的要数这里的“芦荡迷宫”了。14万平方米之大,有33个岔口,66条水道,被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上最大的芦荡迷宫”。坐船进入芦苇荡,感觉周围青色的芦苇就好像一道道密密的围墙,谁都猜不出这些围墙后面的秘密,只能怀着一肚子的好奇,随着船的前进一路探索过去。每穿行过了一道围墙下的水道,抬眼望去,又有无数道芦苇墙错综复杂地出现在眼前,而水道则形成了好多个岔口,这些岔口中只有一条是活道,可以继续前进,其它的岔口通向的要么是死道,要么是循环道,船走了一圈还回到原来的地方。这里的水道和芦苇丛组成的迷宫极像一个八卦阵,不熟悉路形的人驾船进入其中,没有两三个小时是转不出来的。据说当年新四军就常在这里打游击。如果想体验一下芦荡迷宫的神奇,那就租一条小船自己划进迷宫,凭着感觉转弯或者前进,让蜿蜒曲折的水道把船带进下一个未知的地方,一路破解这由芦苇和水组成的迷魂阵,让前进的每一步都充满了神秘感。但不用担心会困在这芦荡迷宫中出不来,每条船上都有通讯设备,只要打一个电话,就会有服务人员来引路,保证你顺利走出迷宫。
大纵湖有800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传说是王祥卧冰。在苏北第一长廊“清风阁”右边有一个池塘,据说晋朝的时候,大孝子王祥为了让生病的继母在冬天吃上新鲜的鲤鱼,卧在这个结了冰的池塘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块取鲤鱼。从此这个池塘每到冬天依然结冰,唯独王祥卧冰的地方却再也不结冰了。现在,池塘周围安放了24块精心雕刻的石碑,上面刻着包括王祥在内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围着池塘走一圈,绝对受教育长知识。
这个池塘里的鱼还真是特别多。如今,想在这个池塘里弄鱼再也不用吃卧冰的苦了,只要到大纵湖垂钓中心办张垂钓证,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这一池春水边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钓鱼了。最好能在王祥卧冰的水面下钩,因为整个池塘就数那个水面下鲤鱼最多了。据说王祥的继母吃了这鲤鱼活到一百多岁,所以这鲤鱼历来都被称为“长寿鱼”,多钓几条带回家,是孝敬老人的好东西。
当然,整个大纵湖可钓鱼的地方很多,除了王祥的池塘,伸入湖面的亲水平台也是钓鱼的好去处。边钓鱼,边远眺芦苇荡,夕阳在湖面上撒出点点金光。大纵湖还有很多训练有素的鱼鹰,管理员一指挥,鱼鹰们就会扎入湖中,准确无误地抓起鱼来,让不会钓鱼的人也能享受收获的乐趣。
里下河的明珠——九龙口
地处建湖县境内“盐城十景”之一的“九龙口” 生态景观和特有风光,堪称国内风情一绝。九条银河从东南西北不同方位蜿蜒而来,仿佛九条玉龙盘旋在无边无垠的绿色地毯上,无限绮丽的天光湖影,尽收眼底。特别是春季过后,芦苇飘香时,水面上一片“绿海”,一望无际,远与天接。与离岸50米的湖心岛和水乡泽国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九龙口风景区的精华。
九龙口自然保护区是由蚬河等9条自然河道汇集而成的,水面约10万亩。这里藏垒水禽野味,广植柴蒲菱藕,盛产鱼虾蟹鳖,故有“金滩银荡”之美誉。这里有64种野生禽兽,75种野生植物,62种树木,36种水产品,3.8万亩荡滩,是天然的“聚宝盆”。泛舟水上,看百鸟竞翔,渔舟点点,清澈见底的湖水里鱼虾嬉戏,水草飘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特别是入夏之后,万顷湖荡,一片青绿,阳光普照,闪闪烁烁,微风吹过,绿叶起波,游人穿梭其间,凉爽而快意。
这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在尧舜时,有一条黑蟒兴风作浪,荼毒生灵,玉皇大帝派了九条青龙来降服黑蟒,青龙抱着为民除害的信念,与黑蟒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青龙与黑蟒同归于尽。现在的九条河据说就是九条青龙与黑蟒搏斗时留下的痕沟,在九条河道汇集的地方冒出了一个大土墩,当地人们为了感谢青龙的除害之恩,称这里为九龙口,并修了一座龙王庙,香火极盛,可惜毁于战火。后有人说青龙并没有死,至今还在地下牢牢地缚住黑蟒,保护着百姓的平安。这九龙口还真有点玄乎,尽管四面环水,地势不高,但自古以来,从未被淹过,连1931年和1991年的特大洪水也未能爬到上面,因此人们也称之为“龙珠岛”、“沉浮岛”。
如今,九龙口因其灿烂的历史文化,秀丽多姿的泽国风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断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游客。
董永和七仙女的历史传说
董永和七仙女的美好传说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起源于盐城市东台西溪镇西北角的一个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西溪西南面还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
西溪西面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建亭其上。当年九月亭建成,坚朴实得宜。亭的梁柱上还雕刻着水藻形的花纹。兴化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检刘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记。日军入侵前,井上还有凉亭,四角凌云,翼然欲飞;井旁石碑上有亭记,日军入侵后,亭毁井存。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
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
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牛桥,旧曾为西溪第一桥)旁边建“凌云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头”(今为台南镇杜沈村)。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董永伫立之处便得名“殷庄”,今属广山镇。董永死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孝心,为其建“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有砖墙瓦盖四合院十余间,祠内供董永塑像,四时香火不断。院内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为:“汉董孝子讳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为了永久纪念董永,并将当地村庄取名“董家土仑”,后又改为“董贤乡”,现为台南镇“董贤村”。
亲爱的朋友,闲暇时邀三五亲朋好友同行,伴着明媚的阳光,来看看这东方湿地之都吧,来与可爱的麋鹿零距离接触,来同丹顶鹤一起跳个舞,来芦荡迷宫泛舟探奇。这里肯定会让您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
(编辑 刘旖)
盐城因湿地辽阔而闻名,其市域东部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面积680多万亩,占江苏省滩涂总面积的7/10,全国的1/7,已列入世界重点湿地名录,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盐城滨海湿地还有长200公里、宽140公里,近岸浅海区的辐射沙洲,面积10多万亩的海滨林场和辽阔的海滨草原,集蓝天、大海、海涂、森林、草原、珍稀动物等于一体,具有与基岩海岸和砂质海岸迥然不同的海滨风光。
这里是一片丰腴之地,滋润着丰富的生物物种。这里是鸟类的天堂,狭长的海岸、宽阔的滩涂及浅海,保持着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之丰富的植被和饵料,使这里不仅是湿地鸟类的乐土,也成为东北亚与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更是水禽重要的越冬地。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众多的鸟类在特定的季节“占据”着盐城,使这颗黄海之滨的明珠散发出瑰丽多彩的光芒。
丹顶鹤是这座鸟类天堂中最美的“天使”,自古以来它就备受人们的青睐,被视为长寿和吉祥的象征。盐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有1200多只,历来有“丹顶鹤第二故乡”之称。
而这片被称为亚洲最大湿地之一的滩涂,又是麋鹿的“天堂”。麋鹿又称“四不像”,角似鹿,面似马,尾似驴,蹄似牛,古代史籍《孟子》、《梦溪笔谈》等就有关于麋鹿的描述,可见麋鹿的存在之久。当中国为列强所践踏时,麋鹿亦被洗劫一空,无奈漂泊异邦一个世纪。然而,麋鹿在欧洲繁殖不佳,濒临灭绝,“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从英国获取无偿提供的39头麋鹿,于1986年运抵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20多年来,麋鹿数量以年均20.7%的速度递增,产仔率居世界之首,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为保护麋鹿遗传多样性、拯救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绵延数百公里的滩涂湿地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在建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鹤舞鹿鸣,一派原始生态风光,是近百种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和近千种动植物栖息生长之地。
除了沿海滩涂外,盐城西部里下河腹地,地势低平,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是典型的泻湖型湖泊。这里物产丰饶,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盐城的奇花异树独树一帜。便仓枯枝牡丹,以奇、特、怪、灵著称于世,与琼花、并蒂莲一道被誉为江苏三绝、花中奇葩。建湖五谷树,结五谷、预天灾、兆丰年,令人叫绝。盐城是观光农业、林业生态资源大市,田园人家、渔家风情别有情趣。目前正规划建设的盐城湿地生态国家公园,将打造成为“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公园、亚洲东部最佳的生态旅游乐园”。并将以鲜明主题形象、较高资源品位、独特景观形态、巨大生态效应和旅游吸引功能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
美丽的天使——丹顶鹤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只有阵阵风儿为她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这是多年前流行过的一首歌曲,讲述了一位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的姑娘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初建时,当时在这个丹顶鹤保护区只有5只丹顶鹤。这个故事里的姑娘是真实的,她就是来自东北的养鹤姑娘徐秀鹃。徐秀鹃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在她的细心照料下成功地人工孵化出第一只丹顶鹤。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滑入了沼泽,就再也没有上来。至今,在盐城到处还能听到这首凄美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内的丹顶鹤性情温和、体态优美,素以喙、颈、腿“三长”著称,直立时一米多高。它身披洁白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呈弓状,覆盖在白色尾羽上。特别是裸露的朱红色头顶,好像一顶小红帽,因此得名。丹顶鹤是典型的候鸟,每年随季节气候的变化,有规律地南来北往迁徙。它多栖息于开阔的芦苇丛或多草的沼泽地带,主要以鱼、虾、贝类和植物根茎为食。丹顶鹤4月初开始择偶。每天清晨或傍晚,人们常能听到它们发出的求偶声,叫声频繁、响亮,可传两三千米远。
在选择终生伴侣时,雄鹤主动求爱,引颈耸翅,总是“嗝嗝”叫个不停;雌鹤则翩翩起舞,报以“嗝啊嗝啊”的回答。双方对歌对舞,你来我往,一旦婚配成对,就偕老终生。
丹顶鹤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是单配鸟类,当一对丹顶鹤夫妻中有一只不幸死去,另一只会独居一生直至死亡,绝不会再娶再嫁。所以,自古以来丹顶鹤也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又名鹤乐园。景区离射阳县三四十公里,核心区地处斗龙港与新洋港出海口之间,区内除了丹顶鹤外,还有各种鸟类达379种,两栖爬行类45种,鱼类281种,哺乳类4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一类野生动物12种,二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7种。保护区作为著名的观鸟旅游胜地而名不虚传。
可爱的“海归”——麋鹿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创办于1985年10月。保护区核心区面积达0.27万公顷,是迄今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重返大自然野生麋鹿自然保护区。一进入保护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题有“大丰麋鹿苑”五个大字的牌楼,风格古朴而典雅。不远处便是雌、雄麋鹿和子鹿群雕,形态各异,掩藏在草木丛中,栩栩如生。沿着掩映在绿林中的参观路线来到保护区的中心地带,登上六角八层的观麋塔,凭借望远镜,可以一览无余的观赏到广阔的海滨草场和林场,以及大片丰茂的草甸,还可以看到鹿群许多鲜为人知的奇妙景象。
麋鹿俗称“四不像”,已有三百多万年的生存历史,历朝都作为吉祥尊贵的象征进贡帝王。在白茫茫的狼尾草丛中,无论麋鹿急进如飞地奔驰,还是静若处子般地站立,高大的麋背上总站立着一两只潇洒自如的白色小鸟。这种有趣的情景在古老的《封神榜》上就有描述,成为原始滩涂上经典的神话风景。在观麋塔周围保护区建有众多具有原野风情的鹿苑景点,分布在区内蜿蜒交错的河海港汊之中。
走下观麋塔前往最近的麋鹿园,鹿群在此或安详饮水,或悠闲漫步,幼小的麋鹿瞪着大眼睛对着我们好奇凝望,煞是可爱。保护区内除了麋鹿之外,还有许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珍禽异兽,多达二十多种。据说,被列入世界濒临灭绝动物红皮书的震丹雅雀也在此安养生息。
风光怡人的大纵湖
盐城湿地风光在大纵湖这一带流传着很多美丽而动人的传说。这里有《二十四孝》中第十八位孝子王祥卧冰求鲤之处,还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教书馆。郑板桥可谓是大名鼎鼎,他擅长画竹,又自创“六分半书”,在中国书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愤然辞官。他为什么要隐居在大纵湖畔?因为郑板桥祖籍兴化,而大纵湖的西南便是兴化界,这里风景秀丽,加上离家乡很近,所以他选择了这里。这里景景相连,清清的湖水是大纵湖明媚的眼眸,绵绵的绿草是大纵湖天然的秀色,一棵棵奇花异草眷恋着身下肥沃的土地,一片片青碧的芦苇摇曳着多彩的传说。
渔舟夜泊,湖湾渔火点点,灿若繁星坠尘;早饮青烟,木舟一只只离开岸边,在朦朦晨雾中消失于烟波浩淼的大纵湖上;傍晚舟归,水天落日之间,笼罩在一片霞光之中,风姿绰约的静水湖面上飞鸟时起,碧波荡漾间,各种鸟禽振翅击浪,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享受美好生活的和谐画卷。烟波浩渺的湖面,每当月色降临,湖浮月上,月沉湖中,形成一道绚丽多姿的美丽景致。
大纵湖最吸引人的要数这里的“芦荡迷宫”了。14万平方米之大,有33个岔口,66条水道,被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上最大的芦荡迷宫”。坐船进入芦苇荡,感觉周围青色的芦苇就好像一道道密密的围墙,谁都猜不出这些围墙后面的秘密,只能怀着一肚子的好奇,随着船的前进一路探索过去。每穿行过了一道围墙下的水道,抬眼望去,又有无数道芦苇墙错综复杂地出现在眼前,而水道则形成了好多个岔口,这些岔口中只有一条是活道,可以继续前进,其它的岔口通向的要么是死道,要么是循环道,船走了一圈还回到原来的地方。这里的水道和芦苇丛组成的迷宫极像一个八卦阵,不熟悉路形的人驾船进入其中,没有两三个小时是转不出来的。据说当年新四军就常在这里打游击。如果想体验一下芦荡迷宫的神奇,那就租一条小船自己划进迷宫,凭着感觉转弯或者前进,让蜿蜒曲折的水道把船带进下一个未知的地方,一路破解这由芦苇和水组成的迷魂阵,让前进的每一步都充满了神秘感。但不用担心会困在这芦荡迷宫中出不来,每条船上都有通讯设备,只要打一个电话,就会有服务人员来引路,保证你顺利走出迷宫。
大纵湖有800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传说是王祥卧冰。在苏北第一长廊“清风阁”右边有一个池塘,据说晋朝的时候,大孝子王祥为了让生病的继母在冬天吃上新鲜的鲤鱼,卧在这个结了冰的池塘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块取鲤鱼。从此这个池塘每到冬天依然结冰,唯独王祥卧冰的地方却再也不结冰了。现在,池塘周围安放了24块精心雕刻的石碑,上面刻着包括王祥在内的二十四孝的故事,围着池塘走一圈,绝对受教育长知识。
这个池塘里的鱼还真是特别多。如今,想在这个池塘里弄鱼再也不用吃卧冰的苦了,只要到大纵湖垂钓中心办张垂钓证,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在这一池春水边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钓鱼了。最好能在王祥卧冰的水面下钩,因为整个池塘就数那个水面下鲤鱼最多了。据说王祥的继母吃了这鲤鱼活到一百多岁,所以这鲤鱼历来都被称为“长寿鱼”,多钓几条带回家,是孝敬老人的好东西。
当然,整个大纵湖可钓鱼的地方很多,除了王祥的池塘,伸入湖面的亲水平台也是钓鱼的好去处。边钓鱼,边远眺芦苇荡,夕阳在湖面上撒出点点金光。大纵湖还有很多训练有素的鱼鹰,管理员一指挥,鱼鹰们就会扎入湖中,准确无误地抓起鱼来,让不会钓鱼的人也能享受收获的乐趣。
里下河的明珠——九龙口
地处建湖县境内“盐城十景”之一的“九龙口” 生态景观和特有风光,堪称国内风情一绝。九条银河从东南西北不同方位蜿蜒而来,仿佛九条玉龙盘旋在无边无垠的绿色地毯上,无限绮丽的天光湖影,尽收眼底。特别是春季过后,芦苇飘香时,水面上一片“绿海”,一望无际,远与天接。与离岸50米的湖心岛和水乡泽国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九龙口风景区的精华。
九龙口自然保护区是由蚬河等9条自然河道汇集而成的,水面约10万亩。这里藏垒水禽野味,广植柴蒲菱藕,盛产鱼虾蟹鳖,故有“金滩银荡”之美誉。这里有64种野生禽兽,75种野生植物,62种树木,36种水产品,3.8万亩荡滩,是天然的“聚宝盆”。泛舟水上,看百鸟竞翔,渔舟点点,清澈见底的湖水里鱼虾嬉戏,水草飘曳,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特别是入夏之后,万顷湖荡,一片青绿,阳光普照,闪闪烁烁,微风吹过,绿叶起波,游人穿梭其间,凉爽而快意。
这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在尧舜时,有一条黑蟒兴风作浪,荼毒生灵,玉皇大帝派了九条青龙来降服黑蟒,青龙抱着为民除害的信念,与黑蟒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青龙与黑蟒同归于尽。现在的九条河据说就是九条青龙与黑蟒搏斗时留下的痕沟,在九条河道汇集的地方冒出了一个大土墩,当地人们为了感谢青龙的除害之恩,称这里为九龙口,并修了一座龙王庙,香火极盛,可惜毁于战火。后有人说青龙并没有死,至今还在地下牢牢地缚住黑蟒,保护着百姓的平安。这九龙口还真有点玄乎,尽管四面环水,地势不高,但自古以来,从未被淹过,连1931年和1991年的特大洪水也未能爬到上面,因此人们也称之为“龙珠岛”、“沉浮岛”。
如今,九龙口因其灿烂的历史文化,秀丽多姿的泽国风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断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海内外游客。
董永和七仙女的历史传说
董永和七仙女的美好传说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起源于盐城市东台西溪镇西北角的一个小村庄,叫“董家舍”。传说,东汉初年,董永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早在南宋时的《方舆胜览》中就有记载:“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清嘉庆《东台县志》详载:“汉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
西溪镇北有一水塘,叫“凤凰池”,昔日池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传说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常来此沐浴。凤凰池后建有“天女庙”(久废)。西溪西南面还有一村庄叫“鹤落土仑”,传说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深为董永的勤劳和孝心所感动,一日在众姐姐的帮助下,乘鹤下凡来到人间,七仙女乘鹤下凡之处,得名“鹤土仑”,即今台南镇社东村,东庄叫“鹤东”,西庄叫“鹤西”。七仙女下凡后,在西溪南面的“十八里河口”与董永相遇,后在“十八里河口”附近的老槐树下,二人拜天地成了亲。天长日久,十八里河口旁边的村庄也成了“河口”村。
西溪西面广福寺后院内有一口古井,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传说是七仙女当年为帮助董永赎身而替曹长者家织300匹云锦时汲水缫丝的一口井。清嘉庆《东台县志》载:“井口小而中宏深,味极甘,大旱不涸,每至春深,井生草根长丈余,人以为仙迹云”。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临西溪,查看了这个遗迹,建亭其上。当年九月亭建成,坚朴实得宜。亭的梁柱上还雕刻着水藻形的花纹。兴化顾繁在亭上作《缫丝井亭记》。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检刘文奎又在此修亭作记。日军入侵前,井上还有凉亭,四角凌云,翼然欲飞;井旁石碑上有亭记,日军入侵后,亭毁井存。传说,董永和七仙女一月还清了曹长者的债务后,夫妇来到西溪南面的“董家垛”,安居于“寒窑”,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新生活,此地也由此得名“新生”,现为广山镇新生村。
数月后,王母娘娘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大为震怒,遂派天兵天将捉拿七仙女,董永追赶至西溪“南仓河口”,夫妇二人抱头痛哭。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上半空,她扔下脚上穿的一双绣花鞋给董永留作纪念,一只落河东,一只落河西,落鞋处分别得名“东鞋庄”和“西鞋庄”,两庄又合称“双鞋庄”。为使董永免遭天兵天将加害,七仙女在空中拔金钗向地面划出一条河,阻挡住追赶的董永,并用双钗插地,凿成两口井,一井河东,一井河西,以示董永在此绝别,永无相见之日。后人为怀念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为井取名“双钗井”,又名“金钗井”;为河取名“辞郎河”。
辞郎河边有个村落,得名“辞郎庄”(今属广山镇)。七仙女别董永凌云而去,后人在河上建“凤升桥”,俗称“南仓桥”(即今牛桥,旧曾为西溪第一桥)旁边建“凌云亭”,亭久圮。
第二年,七仙女在天庭为董永生得一子,玉帝难容,她只好忍痛把儿子送到十八里河口的老槐树下,托梦嘱董永领子。放孩子的地方由此得名“舍子头”(今为台南镇杜沈村)。董永得到儿子,更加思念七仙女,天天来到老槐树旁远眺,遥望天空,殷切期盼妻子回归,全家团聚,董永伫立之处便得名“殷庄”,今属广山镇。董永死后,后人有感于董永的孝心,为其建“董孝贤祠”,又称“董永庙”。有砖墙瓦盖四合院十余间,祠内供董永塑像,四时香火不断。院内有土建“董永墓”,墓有石碑,碑文为:“汉董孝子讳永墓——道光乙未里人修”。为了永久纪念董永,并将当地村庄取名“董家土仑”,后又改为“董贤乡”,现为台南镇“董贤村”。
亲爱的朋友,闲暇时邀三五亲朋好友同行,伴着明媚的阳光,来看看这东方湿地之都吧,来与可爱的麋鹿零距离接触,来同丹顶鹤一起跳个舞,来芦荡迷宫泛舟探奇。这里肯定会让您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
(编辑 刘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