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 班主任思考力提升的“催化剂”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班主任提升思考力的养料输入,实践将输入的养料在具体场景中进行消化与吸收,反思则是消化后吸收的快速通道。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伴随教育写作,无疑是为整个过程融入了“消化酶”。
  回顾我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历程,思考力提升的关键正是我对教育写作的坚持。我与大家分享以下关于教育写作的三点心得。
  思考留痕
  读了好书或好文章,有了思考,哪怕只有一点点,都应该写下来并保存好。有些会反复读到的经典书籍或者文章则更需要将思考记录下来,对比前后几次阅读后的思考有什么不同。这个不同,就是我们思考力的提升之处。例如,我在2008年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时,对其中一段话感受颇深。于是,我当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学生的基本性格特征在幼儿时就已经初现端倪,要了解一个学生现在的种种表现就需要探究该学生幼儿时的发展,这也就是早期记忆在学生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对学生早期记忆的解读,实际是在探索学生心灵深处的本源,这样的本源被阿德勒称为人发展的“全息图”。所以,要了解一个学生问题的根源,早期记忆必不可少。
  2015年,当我再次咀嚼阿德勒的那段话时,又有了新的体悟:
  早期记忆之所以被称为一个人发展的“图谱”,是因为那些被回忆的事件本身被深刻“记忆”了。看似是在叙述很早之前的事情,其实是受到了后来以及当下事件的启发。
  例如我们小时候经历的事情,有的被父母深刻记住,自己却遗忘了。同样,被我们深刻记住的事情,也可能被其他经历过此事的人淡忘。所以,记忆的选择性本身就与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我们总是会记住那些影响自我成长的事件。
  早期记忆测试看似是分析早期记忆的事件,实际是通过这些被记住的事件探寻“我为什么会对这些事情念念不忘”。不仅早期记忆,还有童年记忆、青春期记忆、成年记忆等都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些记忆之所以能被深刻记住,是因为都源于同一个人的人格系统。所以,这些被记住的事件一直在与人格的形成产生互动。一方面,人格成长的需要促成了这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这些事件的发生又促进了人格的形成。这恐怕就是记忆的真正意义。
  同样一段话的理解,从最初只有字面意思的体悟,到后来与课堂教学产生联结,最后又回到这段话的内在意义。可谓经历了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又回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过程。试想,若我没有将这些思考记录下来,我对这段话理解的进步就不会这么显现,我对自我成长的觉察会变得迟钝,甚至重读、重思这段话的欲望都不会有。
  实践留痕
  每个人都是自我叙事的刻画者,写作就是再刻画的过程,是自我重新出发的过程。如果教师能时刻保持重新出发的状态,就会不断获得实践的勇气。每一次写作后我都充满勇气,成功的案例我想有更完美的结局,失败的案例我希望不会再失败得那么悲惨。这个案例过后,对于下一步怎么做,我会更清晰,对未来的教育生活充满希望。
  例如,当年我用一张A4纸“成功”解决班里三个学生一起抽烟的问题。
  有一天晚自习的时候,班里有三个学生集体从厕所回来,我隐约闻到他们身上有烟味儿。直觉告诉我,他们肯定借机上厕所抽烟了。我把他们三个人叫到一旁问道:“老实说,刚才是不是在厕所抽烟了?”
  他们三个人相互看了一眼后,A调皮地说:“哪儿有啊?梁老师,我们从不抽烟,不信您看我们包里有没有烟!”
  “我不会搜查你们的包,我又不是警察,真搜查了你们,你们一定会告我侵犯你们人身权的。”我只能接着问:“那你们身上的烟味怎么来的?”
  A抢着说道:“厕所里有其他班的学生在抽烟,我们被熏了一会儿。”听他这么说,另外两个学生使劲儿点头。我想这样是问不出什么了,显然他们已经串通好了,一定会死扛到底。我想了想,唯有各个击破了。
  于是,我把三个学生中“最弱”的C单独叫到办公室,想从他这里突破。可结果与我预料的一样,无论我怎么启发,他仍坚持A的说法。无奈之下,我灵机一动,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未用过的A4纸,对C说:“好了,我基本明白你说的了,请在这张A4纸的右下角写上你的姓名和日期。”拿过纸后,学生C迟疑了一会儿,小声地问我:“为什么要签名呢?”“表示我找你了解情况了,写吧。”我一边说,一边递过去一支笔。迫于我的压力,C只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见他签好后,我对他说:“站在办公室的那个角落去,背对着我,不准回头,不准说话,认真思考你今天有没有对我说谎!”说完,我用教科书把刚才签有C姓名的A4纸的上半部分空白处全部遮住,只露出C的姓名和日期,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
  然后,我又叫来学生B,让他站在办公桌前面,一眼就能看到那张A4纸的地方。我等待了一会儿,装出一副胜利在握的样子,缓缓地说:“说吧!今天在厕所里,你们都干了什么。”B显然已经被那张A4纸打败了,低着头断断续续地把他们三人在厕所里抽烟的事情讲了。等学生B讲完,我让他在学生C的签名下面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并继续用教科书遮住了上半部分,然后说:“站在离B5米远的地方,不准回头,不准交头接耳,仔细想想今晚该不该抽烟,该不该欺骗老师。”
  最后,“主谋”A上场了。我如法炮制,A哪里招架得住,在签有两个名字的A4纸前,乖乖交代了事情经过。等学生A讲完后,我微笑了一下,拿开那本教科书,露出了空白,缓缓地说:“就把你刚才说的写在上面,在最后签上你的名字和日期!”学生A一下子傻眼了,但已經如实交代了,也只有乖乖地写了……
  当时的我,为这个“A4纸与抽烟小团伙”的故事很是得意了一段时间,还把这个案例写出来以显示自己的“教育智慧”。
  现在重读这个案例,我羞愧万分。当时虽然表面上解决了抽烟问题,但并不光明磊落。现在面对学生偷偷抽烟的问题,我多了些宽容,多了些好奇,我会和学生一起探寻抽烟现象背后的成长问题:   1. 什么时候开始偷偷抽烟的,最初的场景是怎样的?
  2. 是否是生活中遭遇了失败,想要通过抽烟发泄?
  3. 抽烟是否隐藏着自身对规则和束缚的挑战?
  4. 是否用抽烟在增强自身的“魅力”?
  5. 抽烟带给他们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
  同时,我又是喜悦的,因为多年后,当我翻阅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能直面当年的不成熟与失败,正是这些看似成功的失败案例让我重新出发去探寻教育的意义。所以,是写作让我不断重新出发,走进了更真实的教育。
  生命留痕
  写作还有一个附加意义,即为教师的教育生命留下痕迹。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教育,当我们年老以后,我们用什么证明自己曾经作为教师的存在。我想,除了那一个又一个的荣誉称号,除了那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毕业照,我们还可以留下一个又一个或愉快或悲伤或喜悦或曲折或顺利的教育故事,还有那些因为走过才会有的或深刻或浅薄的教育思考。
  例如,在我工作第12个年头时,学校告知我,年满35周岁就不能再参加学校两年一度的“青苗杯优质课大赛”了,我才猛然发现,我已经成为学校教育队伍的老兵了。若我没有留下这12年教育生涯中50多万字的教育叙事,我就不可能这么精确地回顾这4000余天的日日夜夜都做了什么。这些文字本身已经成为我的骄傲。这50多万字的教育叙事真实记载了我在教育路上的彷徨与迷惑,成长与喜悦,欢乐与悲伤……让我在感慨岁月流逝的同时感到充实。这些文字清晰地记录着我在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它们是我身为教师最好的自证。这些文字记录了我对学生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是怎样一步步蜕变的。这些教育文字所记载的,才是十几年教育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当我晚年再次读着自己青年时写下的这些文字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最后,给大家4个小建议:
  随时记录。随身带一个笔记本,养成随时将自己所思所想记下的习惯。好的想法总是飘忽不定,灵光一现,若不及时记录下来,可能永远也找不回来了。随时记录是将“神来之思”有效落实的好办法。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翻阅一下之前记录的东西,也许会从中获取灵感。
  书写真实。千万不能为了发表而发表。记录自己的教育生长,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所以不仅要书写成功的案例,还要书写失败的案例,最重要的是还原事实本身。
  积极投稿。在书写真实的基础上,我赞成积极投稿。发表是对自己的鼓励,没有发表说明可能存在问题,或需要进一步验证。我们可以通过投稿来反观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写作。同时,投稿本身也是对自己坚持教育写作的一种动力。
  时刻自省。写着写着,写作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发表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人的欲望也可能越来越强烈。渐渐地,文字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可能会接到杂志约稿甚至被邀请外出讲学。这个时候切忌飘飘然,切忌自我膨胀。我曾亲眼见到一些人从此沉浸在教育写作中成为著名的“教育作家”,离各种荣誉越来越近,离学生越来越远,有的人甚至离开了教室。这违背了我们教育写作的初衷,教育写作是为班主任思考力提升加速的,不是為离开教室加速的。我始终坚定地认为:班主任的生命力在教室,在与学生生生不息的对话中。这也是教育写作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思考力提升的根本所在。
  责任编辑 何欣容
其他文献
班会背景  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的未来,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健全的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比拥有好的学习成绩更加重要。但是,在校园中,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比皆是。基于此,开展有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意识到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更具现实意义。班会目标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引导学生了解行为习惯的内涵,以及行为习惯对自身学习、生活和成
这一节是英语课,作为班主任的我,准备去教室看看上课情况。  唉,那个调皮的学生又一次扭过头去,脸上还挂着灿烂的笑容,像是对上课老师的挑衅。我每一次经过窗口,他几乎都有这个动作。  瞧,那个瞌睡虫又睡着了。轻轻地趴在桌子上,脸上坦然的神情,仿佛在宣告自己在课堂上的自由权。  什么,那个女孩又在看言情小说?也许是小说的情节给她带来了愉悦的体验,她的嘴角微微扬起,弧度虽小,却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  ……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合理挖掘家长资源,有效发挥家长作用,是改善班级管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题中之义。家班合作筹备阶段:主动示好,播下合作的种子  (一)开好家长会  筆者担任一年级年级组长时,在新生入校前一天便组织全年级班主任召开新生家长会,就孩子入学初会遇到哪些问题、家长如何应对等问题给予指导,还将具体建议以及科任教师的简介写在“告家长书”里,给家长提供细节上的帮助,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安和忐忑。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公交车上的对话  “孩子新房刚买下来?咋装修啊?”  “简简单单吧,手里凑了几万块钱……”  “什么?几万块钱就打发傻小子啊?装修二三十万都是打底儿……”  “不行啊,一套房把我们老俩口的骨髓油都榨出来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嘿!你看老李,欧式的,还有老张,家具都是港产的。人活的不就是一张脸吗?你不蒸(争)馒头
假期之后,我回巴黎去。我到车站的时候,火车上已坐满了旅客。我在各节车厢里都寻找遍了,想觅一个座位。但找来找去,只在最末一节车厢里,寻着一个空座, 并且上面还放了两个鸡鸭篮子,里面的鸡鸭不停地伸出头在窥探。我迟疑了半天,才决定进去。我正想在这熙攘的旅客中,寻找这篮子的主人,有一个穿农夫衣服的 人对我说:“小姐,请等一会儿,我就把那个篮子拿下来。”  我于是把放在他膝上的果篮拿下来,他这才立起身来,将
我的一位同事在谈及个人成长经历时说,自己在恰当的时机遇到了人生的贵人——王维审老师,从此走上了写作的道路,教育因此变得更加美好。因为也想把自己的教育生涯变得美好,我拜读了王老师的《寻找不一样的教育》,被这本著作中闪烁着智慧灵光的教育艺术所折服。一样的事情不一样的处理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儿子也时不时地凑过来瞄两眼,最后竟将书抢过去,说他要好好看看。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他说这些事跟他们学校发生的事
近七年来,我先后接手了两个全校闻名的“调皮班”。此前,他们的班主任已换过好几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校领导将调教这些小霸王的任务交给了我。经过多番努力,我终于将“调皮班”带成了“先进班”。  儿童世界何处去?我认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的好坏取决于班主任是否拥有人格魅力,是否了解教育内涵,是否具备管理艺术。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坚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学生,以炽热的爱心温暖学生,以教育的智慧培育
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  我一直认为,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学。历来,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在学校里往往不是学霸,但一定是善于自学的人。这样的规律,我相信在互联网时代会体现得更加鲜明。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要学校教育了呢?当然不是。创新时代恰恰要求学校教育改变应试的总体格局,回归教育的本质。  如果我们的学校把立足点从让学生被动地应付功课和考试,转移到增强自学能力上来,培养出
财商,即一个人理财的能力和智慧,外在表现为认识、驾驭金钱的能力,包含正确认识金钱及其运行规律的能力和正确使用、创造、管理金钱的能力。国外财商教育现状差异很大,值得我们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国外典型财商教育案例  国外较为典型的财商教育案例主要有以下四则:  犹太人——“延后享受”,是其财商教育的核心。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未来更大的回报。譬如,将孩子“喜欢玩”当下的快乐,替代为远景性目标:用当下
编者按  班级群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平台。随着班级群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家长与家长、教师与家长不能和谐交流的局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群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团体。一个话题抛出来,大家的讨论比较随性,所以容易产生分歧,甚至言语冲突。很多新闻报道反映,班级群还有不少“戏精”“杠精”“點赞党”。  让教师、家长交流更方便的同时,班级群也增加了教师和家长的负担,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