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性建构游戏是指儿童在建构游戏活动中通过想象和运用各种结构材料进行自主选择、自主互动、自主地设计游戏主题、自主开展丰富游戏等方式构建物体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本研究针对幼儿园教师安排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时间与机会不充分、活动设计盲目创新、指导策略单一,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以《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为指引,通过对幼儿园自主性建构的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在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发展进行调查与分析,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对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发现问题的内因与外因,在具体实操探索中构建自主性建构游戏化的教学组织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组织策略
一、 问题缘起
游戏是愉快、自愿和自发的活动,高质量的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应渗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幼儿凭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搭建,教师预先给幼儿提供好种类齐全,丰富多样的搭建素材。自主性建构游戏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里,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进行的游戏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得到满足,获取快乐,能够自由表达幼儿的创造力,从而可以发挥天性,同时也是提高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健全人格的过程。当我们关注幼儿园平日的教学活动中的建构游戏开展情况,就会发现教师普遍对自主性建构游戏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和指导,许多幼儿园的自主性建构游戏流于形式化,没有使自主性建构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忽略了幼儿的自主自发生成的游戏,强调教师的设计;忽略了幼儿自由的表现,强调游戏的统一表现;忽略了游戏过程,强调游戏结果。教师安排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时间与机会不充分、活动设计盲目创新、指导策略单一,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构场地过于狭小 :大多数幼儿园的活动室都会给幼儿构建一定面积的游戏区域,但几乎都是非常狭小的空间,这种情况无疑是给幼儿游戏时造成不少的困扰。首先,场地的空间如果不够大,就会客观地限制了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也会使幼儿游戏形式产生变化,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想进行合作互动的机率都大幅度降低。其次,在幼儿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中,幼儿认真建构出来的作品,往往会因为受到场地面积狭小的原因,轻易受到其他幼儿的干扰而遭到损坏或者坍塌。
(二)建构材料的种类和难度十分单一
有很多教师会为幼儿在建构区里配置定量的玩具,可是没有仔细考虑到游戏对象的差异性而选择合适的材料,不仅种类单一,游戏难度也并不合适该年龄段。在建构材料选择的合适性上忽略了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手动能力的差异性,这显然是无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是在限制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指导不当,不知如何入手
部分教师由于对建构游戏认识的不足,且对自主性游戏的重视程度不够,幼儿在进行自主性建构游戏之际,教师往往迷惑不已,犹豫该不该对幼儿游戏时进行指导干预。如果干预,担心会干扰幼儿的操作;如果不干预,又担心与合适的教育契机失之交臂。另外,教师对于幼儿进行自主性建构游戏的评语太言简意赅,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欠佳,这些问题都会对幼儿的自主性、探究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实施原则
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开展,让教师在一线中具体实操探索,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对游戏化活动设计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组织策略的能力,促进了办园特色的形成。自主性建构游戏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内容可挖掘度高、生成活动多样性的特点。促使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追求多樣化的组织策略,为研究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很好的学术创新价值。
因此,自主性建构游戏需要遵守以下的实施原则:首先,游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是幼儿一种内在的动机行为,也是儿童最有效和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要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其次,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学习和领悟人类已取得的科学文化成果,并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的自我实现和发展,即如何运用主体性教育理论思想指导当前幼儿教育,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实施自主性建构游戏活动。
最后,要明确自己在自主性建构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意愿,满足幼儿在自主性建构游戏中求知的需求,有效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要对《发展适宜性游戏》以及《幼儿园课程》内容进行培训与学习,尽快地把教师传统观念更新换代,建立新科学的教学思维,对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观察更加细心、耐心,在重视观察的过程中无声地推进幼儿的快乐成长。
三、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课程组织与实施策略
(一)解决建构游戏中材料投放遇到的困难
丰富建构材料,避免只提供单一的材料,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合理安排建构场地,给幼儿提供宽敞的建构空间,除了班级的建构区外,还利用户外篮球操、小操场、走廊等宽敞的场地让幼儿进行建构。
(二)解决建构游戏中教师如何指导与介入的困惑
教师适宜的加入幼儿的建构过程,科学指导幼儿有目的的开展建构。
1.搭建经验的准备
(1)幼儿在开展建构游戏时的经验通常都是参照他们平时的生活经历,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无疑就是生活经验。如:中班搭建我的家园主题时,老师会组织幼儿到小区观察,积累幼儿的已有经验。
(2)丰富其对物体形状、结构的印象。教师在平日的游戏活动中要注重引领幼儿多注意观察身边环境的各种物体,熟悉各物体不同部位的名称、比例、形状、组合方式等特点。比如:桥梁主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但外形特征会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而不同。 (3)建构材料的认识与准备。首先要有平日对幼儿认知引导的积累,对各种建构材料运用的经验累积,(下转第25版)
【关键词】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组织策略
一、 问题缘起
游戏是愉快、自愿和自发的活动,高质量的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应渗透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幼儿凭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搭建,教师预先给幼儿提供好种类齐全,丰富多样的搭建素材。自主性建构游戏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里,因为自己的喜好而进行的游戏活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得到满足,获取快乐,能够自由表达幼儿的创造力,从而可以发挥天性,同时也是提高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健全人格的过程。当我们关注幼儿园平日的教学活动中的建构游戏开展情况,就会发现教师普遍对自主性建构游戏存在着片面的认识和指导,许多幼儿园的自主性建构游戏流于形式化,没有使自主性建构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忽略了幼儿的自主自发生成的游戏,强调教师的设计;忽略了幼儿自由的表现,强调游戏的统一表现;忽略了游戏过程,强调游戏结果。教师安排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时间与机会不充分、活动设计盲目创新、指导策略单一,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构场地过于狭小 :大多数幼儿园的活动室都会给幼儿构建一定面积的游戏区域,但几乎都是非常狭小的空间,这种情况无疑是给幼儿游戏时造成不少的困扰。首先,场地的空间如果不够大,就会客观地限制了参与游戏的幼儿人数,也会使幼儿游戏形式产生变化,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想进行合作互动的机率都大幅度降低。其次,在幼儿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中,幼儿认真建构出来的作品,往往会因为受到场地面积狭小的原因,轻易受到其他幼儿的干扰而遭到损坏或者坍塌。
(二)建构材料的种类和难度十分单一
有很多教师会为幼儿在建构区里配置定量的玩具,可是没有仔细考虑到游戏对象的差异性而选择合适的材料,不仅种类单一,游戏难度也并不合适该年龄段。在建构材料选择的合适性上忽略了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手动能力的差异性,这显然是无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是在限制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师指导不当,不知如何入手
部分教师由于对建构游戏认识的不足,且对自主性游戏的重视程度不够,幼儿在进行自主性建构游戏之际,教师往往迷惑不已,犹豫该不该对幼儿游戏时进行指导干预。如果干预,担心会干扰幼儿的操作;如果不干预,又担心与合适的教育契机失之交臂。另外,教师对于幼儿进行自主性建构游戏的评语太言简意赅,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欠佳,这些问题都会对幼儿的自主性、探究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实施原则
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开展,让教师在一线中具体实操探索,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对游戏化活动设计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组织策略的能力,促进了办园特色的形成。自主性建构游戏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内容可挖掘度高、生成活动多样性的特点。促使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追求多樣化的组织策略,为研究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很好的学术创新价值。
因此,自主性建构游戏需要遵守以下的实施原则:首先,游戏是儿童生存的一种状态,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是幼儿一种内在的动机行为,也是儿童最有效和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均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要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其次,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学习和领悟人类已取得的科学文化成果,并内化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的自我实现和发展,即如何运用主体性教育理论思想指导当前幼儿教育,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开展和实施自主性建构游戏活动。
最后,要明确自己在自主性建构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意愿,满足幼儿在自主性建构游戏中求知的需求,有效地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要对《发展适宜性游戏》以及《幼儿园课程》内容进行培训与学习,尽快地把教师传统观念更新换代,建立新科学的教学思维,对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的观察更加细心、耐心,在重视观察的过程中无声地推进幼儿的快乐成长。
三、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课程组织与实施策略
(一)解决建构游戏中材料投放遇到的困难
丰富建构材料,避免只提供单一的材料,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合理安排建构场地,给幼儿提供宽敞的建构空间,除了班级的建构区外,还利用户外篮球操、小操场、走廊等宽敞的场地让幼儿进行建构。
(二)解决建构游戏中教师如何指导与介入的困惑
教师适宜的加入幼儿的建构过程,科学指导幼儿有目的的开展建构。
1.搭建经验的准备
(1)幼儿在开展建构游戏时的经验通常都是参照他们平时的生活经历,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无疑就是生活经验。如:中班搭建我的家园主题时,老师会组织幼儿到小区观察,积累幼儿的已有经验。
(2)丰富其对物体形状、结构的印象。教师在平日的游戏活动中要注重引领幼儿多注意观察身边环境的各种物体,熟悉各物体不同部位的名称、比例、形状、组合方式等特点。比如:桥梁主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但外形特征会根据当地的地形特征而不同。 (3)建构材料的认识与准备。首先要有平日对幼儿认知引导的积累,对各种建构材料运用的经验累积,(下转第2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