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ing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开发利用意识淡薄,导致大量优秀乡土课程资源被浪费和闲置。根据高中政治课的特点,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让乡土资源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现有机结合,使政治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乡土资源 开发利用 政治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课程改革只有植根于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土壤中,才能在中学教学教育实践中开出最絢丽的花朵。课程资源应包括各地区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民族习惯等乡土资源。由于人们对身边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意识的淡薄,导致大量优秀乡土课程资源被浪费和闲置。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是一本百科性、时政性、包容性的综合教材,教材要保持“鲜活”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开拓教材资源,增添生动、活泼的课外资源,特别是学生生活学习中的课程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机渗透本土资源,既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又增强课堂教学活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强化学生的爱家乡意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精选乡土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
  乡土资源是给予政治课堂教学活力的重要资源,利用乡土资源不是重现乡土资源本身,而是借助乡土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的能力,达到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因此,在课堂上利用乡土资源,要求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具有鉴别能力,并结合地域特点,认真筛选,找到乡土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让乡土资源都有知识的支撑平台。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通过PPT展示横县古代建筑——横县骑楼、伏波庙、宝华寺、施家大屋、笔画村古代民居群PK福建土楼、苗寨、故宫、西北民居,分组探究活动,让各小组寻找它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机使用本土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而且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感。
  二、借助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念,打造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体验中心的课堂,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而是让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亲历实际,开展实践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置实践探究性学习,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参与结合起来,把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养成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中结合本地文化资源设置“横县古代建筑”进行实践调查探究学习。做到这一点,首先,老师要和学生一起通过访谈法、文献法和调查法全面了解本地古代建筑全貌。其次,在班级组成探究小组,让学生利用节假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对横县古代建筑现状调查并写成调查报告。再次,探究小组成员与教师一起分析、讨论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最后,可通过论文或幻灯片等方式展示实践探究成果。
  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参与本地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全面提高调查、写作、表达、合作等整体素质。一方面,教学中开展实践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置身社会、自然的大课堂中,通过搜集、整理、实地考察、表述当地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学生的学习内容得以拓宽,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创造力,还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本土资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开展实践探究性学习,更能挖掘出本土文化中蕴藏的勤劳朴实、诚实勇敢创新精神等丰富的德育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实践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利用乡土资源可以促进政治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的唯一职能,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而是指导学生探究的引路人,让权于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创设乡土情境,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一个人的知识的掌握、能力、情感的陶冶,都来自于实践。新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坚持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原则,这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本县的实际,利用了美在广西:畅游南宁——茉莉之乡横县的宣传视频和横县近年经济发展官方统计数字,设计了假如“你是横县县长,如何让横县经济复苏,再创经济强县”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避免以往“满堂灌”“一言堂”、“我打你通”的单向被动教学方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打造开放政治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要学)、独立性(我能学)、独特性(差异学)、体验性(参与学)、问题性(生成学)和合作性(一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一个能恰当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交往互动时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踊跃发言,大胆质疑,张扬个性,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感知乐趣和魅力,全身心投入学习。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自主互助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开发和利用乡土资,让政治课堂教学走出教材、走入生活,走出校园、回归自然,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政治课教学鲜活力,使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欢迎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赵晓云.在主题实践性德育中守望乡土文化[J].小学德育,2007(4).
  [2]贺心滋.乡土史的教育和教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学生主动探索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鲜活的时事创设情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生活问题的剖析感悟,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激趣艺术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虽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明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人的个性张扬和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活,强调实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关注受教育者道德情感的激发,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所谓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是简单的态度和蔼,面带微笑
摘 要: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是激发兴趣——自主学习的基础;二是授之以渔——自主学习的工具;三是多元评价——自主学习的激励。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
吲哚类衍生物广泛存在于重要的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结构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在生物体内,3位-吲哚酮类化合物经常是吲哚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具
摘 要: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优化思想教育的技巧与方法,尤其是要善于整合资源,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国内外大事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结合起来,有血有肉地开展思想教育引导,这对于提高教育成效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当重点抓住四个切入点实施思想教育引导:一是介绍悠久历史文明,切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二是沉重回顾屈辱历史,牢固树立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三是联系学生生活感知,有效提升社会主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學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  有的学生说:“我就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