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y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培植与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相关策略是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经过一定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积累,笔者认为,在激发小学生创造潜能方面,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可从学习动机入手挖掘创造潜能;二是内外拓展,多方联动,提高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性;三是选点激辩,学会变通,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四是同中求异,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
  一、激发动机,挖掘潜能
  动机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唤醒状态,它能够促使学习者做出有意识的决定并在一段时间内付出努力,从而达到之前已设定的目标。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其合理性,但这仅仅是教师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应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当面对感兴趣的事情时人会表现出关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授《新型玻璃》一课,我这样导入设问:“玻璃是同学们司空见惯的东西,课文题目加上了‘新型’二字,那么,课文到底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这些玻璃在生活中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样的开场导语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内外拓展,培养灵性
  语文学习是一个感情交流的过程。语文作为进行语言“双基”训练和品德情感教育的独特学科,它的教学活动一刻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可以这样说,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焕发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敏锐力是张开思维感觉之网捕捉新的信息能力,它让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保持热爱和关注的心态,能够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那些不易觉察的存在和变化的信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学中既要立足于文本解读,又要敢于突破创新,拓展探究,发现课文之外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发展思维,拓宽视野,从而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对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一文开展教学时,透过第七、第八自然段的学习,询问其所存在的问题。有同学提出在“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就已经达到教学目的。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另辟蹊径,尝试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立足文本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綠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学生们的回答不难看出其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教材的束缚,找到新的生长点。由此可见,在内外联动拓展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选点激辩,学会变通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能适应各种状况,不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语文课程的特点,小学语文教育应注意学生思考问题的开放性,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焕发思维,举一反三,能从多方面对问题展开思考。例如,在进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时,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存在生命”,有同学认为“地球之外不存在生命”。就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举手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同一观点的学生编到一组,让学生以课前了解的资料和课文为依据,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又如,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我问:“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同学们总结出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这样既揭示了主题,又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同中求异,培养独创能力
  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思维反应的独特性,即见解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标新立异。在教授《狐假虎威》一课时,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得出“狐狸很狡猾,仰仗别人的势力吓唬人,进行欺骗,我们不要像狐狸那样,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结论。这个寓意大家也是认同的。但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力应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同中求异,进而激发其思想上的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例如,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问题:“你们看过狐狸的卡通片吗,想想那里对狐狸是怎么看的?”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在吸引学生关注的同时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达,各抒己见:“卡通片里的狐狸很聪明。”“这篇寓言说狐狸很狡猾我觉得不公平,其实狐狸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这么个巧妙的办法,既没伤害别人又保护了自己,不是很聪明吗?它这个机灵劲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同样的一篇课文、同样的一个事物,能够谈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无疑培养了思维的独创力,正如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打破固有答案的限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表达的空间,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通过研究,笔者希望所提出的策略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挖掘,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进而回归教学本质与初心,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维的青草地,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快乐园。
  参考文献
  [1] 李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34).
  [2] 李广凤.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基于学习者因素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3).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二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其他文献
山东省潍坊市在全国组织中学生实驗操作技能测试已有近十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调研结果显示,由于专任实验教师的不足及现有实验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区域内实验教学均衡发展受阻。为实现优质实验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实验教学均衡发展,提升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破解区域实验教学均衡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一、开展“互联网
期刊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形态和呈现,但是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进行智慧校园建设中却面临很多问题.本文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的智慧校园建设为例,从建设标准与参考系、教
期刊
作为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深深领悟到,教师的教育之旅就是发现之旅,既在寻找教育的价值与真谛,又在寻找属于自己最美好的人生,更要发现学生的深层美好。  一、以教育的理想,探寻理想的教育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哲学家和军人,也只有依赖哲学家的教化手段,才能重新塑造人性,培养出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柏拉图的教育理想体现了一种既要适应
期刊
近年来,国家推进PPP模式,国务院、发改委及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也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信息化建设与运营,为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投资和运营提供了良好政策支
期刊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报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报的日子不如以前好过了.形势逼着我们去探索,去开拓新的出路.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反思,尤其是一些模糊理念和误解需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等机构共同完成的“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成为电视人议论的热点话题,因为“天气预报”出人意料地高居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的首位
旬阳中学平坦而宽阔的“君子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尊青铜主题雕塑,碧草绿树为底,蓝天白云作幕,雕塑如旗帜,似火炬,又像一束展开的书卷.沿着“君子大道”前行,成行的香橼树结着
期刊
多动症即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期很常见的精神失调。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我尝试以音乐多元化的元素帮助我校多动症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感知快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发挥听觉优势,用音乐欣赏为多动症儿童开启静心的大门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倾听是现阶段学生重要的学习习惯,对于多动症儿童而言,倾听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但是,让他们安静下来仿佛是
期刊
药剂设备与技术专业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关于药物制剂方向的工科类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既懂制药原理和工艺又精通机械设计、电气控制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药剂设备与技术专业近年来着
主动性教育旨在让学生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加有生机和活力。然而主动性教育的方法策略研究尚不成熟,所以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研究,对于如何在课堂上融入主动性教育进行具体的方法分析,希望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开展主动性教育,实现高效课堂。  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知欲  若想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必须让学生们具有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