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各有侧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blo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4年我湖南省高考自主命题14年来,高考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均以散文作品作为命题素材,由此可见,高中散文教学在我省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我们高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加大散文教学的力度,要同高考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各专题要点结合起来。根据我对历年各省市高考语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特别是以散文作为题材的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命题的研究,我发现,散文阅读命题形式分为四大块:一是词义、句意贺句段的作用;二是把握结构思路,归纳概括文意;三是鉴赏技巧(含语言)、形象和分析评价观点态度;四是散文的探究。因此,我们在散文教学时,应把这些高考专题贯穿落实于平日教学中,把梳理文章的思路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作为重点,并且各有侧重。以至提高学生散文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开创我校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为了探究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我以“必修一”“必修二”的《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故都的秋》等三篇散文为例,来阐述这个问题。这三篇散文我在梳理文章思路和把握文章的感情主旨后,《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一篇著名的写人记事散文,我侧重于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赏析课文中的名句;《小狗胞弟》是巴金老人一篇叙事散文,我把理解句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文章首段和重要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散文探究作为重点难点;《故都的秋》是郁达夫先生写的著名的写景抒情散文,我侧重于赏析文中重要语句、文章首尾两段在全文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个问题,我在平日上课时设计一些题目,具体题目如下:
  一 阅读《記念刘和珍君》,思考以下问题:
  1赏析下列句子。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2分析刘和珍这个人物形象。
  二 阅读《小狗包弟》一文,思考下列问题。
  3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
  (2)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
  4文章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您的小狗怎样?”在文中反复出现,在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6怎样理解作者的歉疚和忏悔?
  三 阅读《故都的秋》,完成以下练习。
  7赏析下列句子。
  (1)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2)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8、文章第一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文章尾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以上题目,第1第7小题属于赏析句子题。品味语言,一是要品味语句的修辞手法,二是要品出重要词语的含义,三是要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第1题的(1)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挖掘出其深层义。“深味”是“深深地体会”的意思,“非人间”指“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悲凉”本无颜色,用“浓黑”修饰,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了“悲凉”之重。因为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洒在执政府前,而几个“所谓学者文人”对他们进行诽谤,这种屠杀和造谣给作者带来的悲痛是多重的,是浓黑的,作者只有“深味”方能表其痛苦之深,表达了作者对段政府屠杀革命青年和污蔑诽谤革命青年的悲愤之情。第2题的(2)和第7题则主要赏析修辞手法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第1题(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比做“煤的形成”,告诉我们,人类要前进一小步,要付出重大的流血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表明了鲁迅先生对请愿尤其是徒手请愿的态度:面对凶残的反动派,不应该用徒手请愿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无助于历史的进步。第7(1)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北国槐树的落蕊同梧桐一叶而天下人知道秋天到来联系起来,北国槐树的落蕊给人清闲,潜意识还觉得有点儿落寞的感觉。第7(2)运用对比兼比喻的手法,运用排比的句式,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色彩浓烈,回味隽永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第3题属于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关注以下几点:(1)多义词义项的确定。阅读文章的考查多音“文中义”设题,解答时要善于结合语境,揣摩含义。因为上下文总是或多或少地、或明显或隐约地包含着这个词语的含义。解答时:①从词语所处的语法地位、语法功能上去推断;②从词语的表意范围、程度、色彩等方面进行辨别,寻求答案。(2)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确定。①在句子中理解词语。可以从词语所在位置的语法要求、内容要求、整个句子意思完整要求等方面去确定词语的基本语意。②在语段中理解词语。对有些词语的理解应从语段内容的角度去分析,注意文章内容的前后的连贯,语句前后的连贯。③在全文中理解词语。个别词语的含义必须通过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结合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倾向,确定其含义。④对词语比喻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第7小题两个句子中的“包袱”应用的是比喻义。根据“词不离段,词不离句”的原则,应是“压在身心上的沉重的负担”。故根据对文章内容前后连贯和语句前后连贯的角度去理解,第7(1)中的“包袱”应是送走包弟后,不必担心狗叫声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来,更不必担心目睹别人吧包弟杀掉。第7(2)中的“包袱”应是对因自保把包弟送到医院解剖室解剖的负疚心情。
  第2题属于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出有关人物的描写及其事件,再通过这些描写和事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再加以整理综合。这道题是分析刘和珍这个人物形象的。《记念刘和珍君》主要对刘和珍坐了以下描写:①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莽原》是鲁迅编辑的一种文艺刊物。这件事印证了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更说明了她是一位追求进步的革命青年;②敢于反抗广有羽翼的杨荫榆校长,说明她是一位不为势利所屈,有正义感的有为青年;③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表明她是一位善良、温柔、和蔼可亲的现代知识女性;④“往昔的教职工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这表明她关心学校前途,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拳拳学子。⑤欣然参加向段政府请愿活动,最终殉难,这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国运,勇于献身的革命志士。再把这些内容连缀起来,刘和珍这个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她是一位温和善良的知识女性,她是一位关心集体,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拳拳学子,她是一位敢于反抗强暴,不为势利所屈的正直青年,更是一位关心国事,殒身不恤的革命志士。   第4题第5题第8题是对文章段落和重要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文章段落和重要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两方面来答,即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小狗包弟》开头叙述了一位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在全文的作用是:①引出故事,引起下文;②交代故事背景,③暗示小狗包弟的悲惨结局。第5题“您的小狗怎样?”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在作者的日本朋友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作者问:“您的小狗怎样?”,第二次出现在小狗包弟见作者回来,那种亲热的样子,仿佛又听见日本朋友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第三次出现在作者已没有小狗了,作者想象再次见到那位日本朋友,她一定会拿这句话问他。由此可知,从内容上看,表现了小狗包弟聪明伶俐,讨人喜欢,不仅贏得了作者一家人的喜爱,也赢得了日本朋友的喜爱。从结构上看,“您的小狗怎样?”在全文的中间,应是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小狗被送走,为小狗胞弟被解剖而死的悲惨命运伏笔。第8题的两小问是对文章开头段落和尾段作用的分析。《故都的秋》开头两段总写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点,北国之秋的特点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南国之秋的特点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时常多雨而少风。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作用是提纲挈领,总领全文。《北国之秋》的尾段直抒胸臆,“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抒发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深化文章主旨;结构上呼应文章标题,呼应文章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果紧凑。
  第6题属于散文探究题型,“怎样理解作者的歉疚和忏悔?”是一道开放性的个性探究题型,解题时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立足自我,感悟和体念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本题答案如下:本文的歉疚和忏悔是作者对昨天的反省,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醒人们的良知。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少无知的人怀着一颗狂热的心,虔诚地投入到盲目的纷争中。而作者属于少数被无知者侵害、侮辱的人。当“文革”已成为历史,面对昨天的伤痕,每个国人都应该反思。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的老人。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就是因为作者以自我反省的方式审视过去的一段历史,警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我们透过本文可以认识到巴金是一个真诚的人。他经历了一场浩劫,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爱的亲人妻子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自责、自省,这既符合巴金本人的习性,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和自省,引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的共鸣。
  散文教学,同高考联系起来,把高考专题要点落实于平日的教学之中,在平日教学中讲析解析思路,规范答题步骤,就能激发学生散文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开创我校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其他文献
【摘要】 问题教学是古今中外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体育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问题来获得体育锻炼的正确动作要领,提升体育学习能力和效果,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问题探究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创造性思考,提高了认识能力和协作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意识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体育 问题探究 实践与研究   一、问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如何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化学学科的特点,应掌握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化学课堂兴趣实验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使教师认识到,参加教科研工作既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通过制度建设,以及行政指令与奖励机制相结合,刚柔相济,保证了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把准方向、注重实效、更新观念。  在课题研究论证及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遵循规律,找准定位,稳步渐进,突出了三个“注重”:  1.注重“可行性”。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是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我们在对课题进行论
【案例背景】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创设情境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地作用。运用小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组活动;自主学习;互动    课堂小组活动是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交际化和了解课堂信息反馈的有效策略,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积极地作用。正如Jill Hadfield (1992) 指出:成功的课堂小组活动是教
阅读是具有较强个性化色彩的一种活动。阅读的过程就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看到的书面语言感悟、体验、内化,继而转换成自己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过于强调读懂材料的字、词、句、段,“千篇一法”,“千人一面”,答案唯一的呆板僵化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严重阻碍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因此提高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势在必行。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板块由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活动与口语交际组成。明确地把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独立的板块体现出来,使我们易于操作,便于训练。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语文实践活动也被作为独立板块加以考察(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与地域条件的限制,加之考虑到安全、场地、器材等因素。我们往往会忽视语文活动的实践性,忽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甚至
摘要: 作者用精准、朴素、明快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对生活有着本真的热爱、对绘画真心喜欢,对朋友真挚守信的叶三,而这个人物又生活在美丽的风俗画中,追随作者的脚步你会走进一个淡泊宁静,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人物美 风俗美 语言美  这是我第二次教授《鉴赏家》这篇文章,但还是被汪先生浑朴自然、委婉清淡的文字深深地吸引。让我不由得走近他为我们精心营建的淡泊宁静,脱离外界的喧哗和
当前教师管理技能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中学教师缺乏教学管理方面培训,“教师对于课堂控制的观念和做法是一种习惯性的、‘世袭的’和模仿式的”,即教师缺乏课堂中的各种管理理念及相关策略理论,更无法预知各种策略可能带来的结果,在课堂管理中,“他们经常使用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常常是自己作为学生时的相关体验或自己在实际课堂管理中的经验总结或摸仿其他教师的做法。”这必然导致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行为本身的随意性和盲
【摘要】 一所朝气蓬勃的学校由一个个文明班级组成,文明班级的成长离不开班主任对每一位孩子的精心培育。本文以创建文明班级,呵护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为基点,以一名年轻班主任的亲身工作经历为出发点,从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信念让一切成为可能;教育是慢的艺术三个方面谈论低年级班级管理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 小学 班级管理 班主任 体验成功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常以为,只要老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