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 提高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由此看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
一、培养语言素质
总的来说,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其实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
具体来说,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指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体系,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即席表达能力和话语能力。
为了培养上述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学语言和学游泳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游泳教练只教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和要领,而不让学生下水练习,学生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初学游泳的孩子扔到大海里去,任其自生自灭,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学到游泳的本领。因此,语法教学要体现交际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所谓“活用”就是将语言结构运用到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去。因此,语言形式不再是以机械的、枯燥的、无意义的形式来教学,而是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的、真实的、交际化的形式来教学。
(二)英语和母语的关系
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以往教师在英语课堂里使用汉语太多,再加上课下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有些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语音去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在造句时,学生往往依照汉语表达习惯去造英语句子,结果说出来的句子不伦不类。学生在实际表达中,由于情不自禁地寻求汉语的帮助,先把要表达的想法在大脑中通过汉语译成英文,然后再说出来,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第二,用英语教英语,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尽量使用英语,但必要时使用汉语。适当使用汉语是必要的,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宜过多。
(三)听读和说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在交际中缺一不可。四者的功能各不相同,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若要实现高效的输出,一定要有大量的输入做保证。因此,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初中大纲规定:"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做法已经被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
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肢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整体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方法亟待改革。首先,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当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的技能。
二、培养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
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 提高
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它首先要承担"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较死板,教学内容比较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教学中严重地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致使有些在高考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以后,仍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说不好,读不快,写不出。由此看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呢?
一、培养语言素质
总的来说,语言素质包括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语言教学的目的来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应当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前,我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理解不够全面,教学实践也有偏差,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操练,忽视对语言意义的掌握和运用。其实语言知识只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在使用语言时,除要遵循语言的构成规则外,还应遵循语言的使用规则。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语言的构成规则和语言的使用规则在一定情景中的具体运用。
具体来说,交际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主要指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体系,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语用能力包括社会语言能力、即席表达能力和话语能力。
为了培养上述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语言知识是为交际能力服务的,是整个交际能力的基础。学语言和学游泳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游泳教练只教给学生游泳的知识和要领,而不让学生下水练习,学生永远也学不会游泳。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把初学游泳的孩子扔到大海里去,任其自生自灭,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学到游泳的本领。因此,语法教学要体现交际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在用中学”,不但要“活学”,而且要“活用”。所谓“活用”就是将语言结构运用到一定的语言情景中去。因此,语言形式不再是以机械的、枯燥的、无意义的形式来教学,而是通过丰富多样的、直观的、真实的、交际化的形式来教学。
(二)英语和母语的关系
培养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以往教师在英语课堂里使用汉语太多,再加上课下缺乏英语学习环境,有些学生不得不使用汉语语音去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在造句时,学生往往依照汉语表达习惯去造英语句子,结果说出来的句子不伦不类。学生在实际表达中,由于情不自禁地寻求汉语的帮助,先把要表达的想法在大脑中通过汉语译成英文,然后再说出来,这样就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相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第二,用英语教英语,让学生直接用英语理解英语,直接用英语下指令去做事情;第三,尽量使用英语,但必要时使用汉语。适当使用汉语是必要的,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宜过多。
(三)听读和说写的关系
听、说、读、写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四者相辅相成,在交际中缺一不可。四者的功能各不相同,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若要实现高效的输出,一定要有大量的输入做保证。因此,让学生多听多读是培养交际能力的根本途径。初中大纲规定:"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种做法已经被证明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的。
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肢解课文,着重语言分析,忽视整体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方法亟待改革。首先,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当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的技能。
二、培养文化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种语言中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关于文化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
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习该民族的语言。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要使学生在交际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恰当的话,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文化素质,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语言知识,而且要教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