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世界 背靠大陆 根植传统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月中旬的香港还有阵阵冷意。我校考察团一行有幸在2009年开年之初赴港考察。在三天密集的交流和马不停蹄的奔波中,通过与风度翩翩的绅士——香港大学、亭亭玉立的淑女——香港中文大学和风华正茂的才子——香港
  科技大学的近距离接触,可谓收获丰硕,感触良多。
  
  一、国际化水平堪称世界一流
  
  访问之前,我们对香港高校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已早有耳闻,但认识是零散的、间接的和模糊的。这次得以身临其校实地考察,尽管因时间所限只是走马看花,但却处处感到国际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其国际化水准之高大大超过原来的认识和预期。
  1. 三所高校的世界排名令人震撼
  根据英国《泰晤士报》公布的2008年全球顶尖200所大学排名榜,香港大学由上年排名第33位跃升至第18位,香港中文大学由第50位攀升至第38位,香港科技大学也由去年第53位攀升至第39位,并在全球顶尖50所科技大学中排名第17位。上述三所大学不仅稳居世界一流大学排名榜的前50名,而且在短短一年内排名均有大幅度的提升。能够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绝非偶然,是香港高校长期坚持国际化战略的结果。
  2. 世界一流的大师云集
  香港科技大学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年轻的科大,拥有一支真正国际化的教研队伍。在分析科大在短时间内跻身国际一流的主要因素时,接待我们的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助理余同希教授说,过去有人认为我们主要得益于充足的办学经费,其实,办好一所大学人才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办学经费很大部分用于聘请具有国际水准的学者和大师。他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说,科大现有教研人员461人,来自24个国家。来自海外的教授占52%,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北美常青藤学校;来自世界顶尖大学的教员占80%,他们多在欧美著名学府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科大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典范,建立了自己的高等研究院。该研究院的顾问委员会中云集了包括9位诺贝尔奖得主、一位图灵奖得主和一位菲尔兹奖得主在内的世界级大师,从而确保研究院的发展在起点上就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最高水准。香港中文大学的2 400名教师中有93%在海外获得高等学位。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大师比大楼更重要”的理念不仅在教育界内部已经形成共识,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香港大学财务总监在介绍社会捐资助学情况时讲到,过去华人捐资愿意建大楼,而现在更倾向于“捐大师”。该校利用捐款设立的“明德教授席”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3. 全英文教学吸引全球留学生
  上述三所大学早已实行全英文教学,既为本土学生打下扎实的外语基础,又为外国学生在此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除了课堂教学语言、教学材料全部为英文外,学生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也全部使用英文。即使香港大学医学院的中医专业,除专业课程外,其基础课程也全部用英文授课。这种国际化、开放式的教学吸引了大批的国际学生,香港科技大学的非本地生占22%,香港中文大学的非本地生也已占到近20%,香港大学稍低些,在13%左右。
  4. 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大学发展
  这里仅举几例。理念之一,后工业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香港大学原校长程介明谈到,当今世界已进入后工业时代,行业的重组、分化及整合频繁发生。这一变化使得过去单一化、批量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过时。教育为适应服务个性化、文化多样化、需求多元化的快速变化的时代,应当研究如何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调整心态、道德养成等多方面,采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有用人才。
  理念之二,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在香港的高校中绝不仅仅是口号。在港大面向内地学生印发的招生宣传材料中,每一页都印有普通学生的照片和自身体验介绍。在由港大校长专门为我考察团举行的欢迎午宴上,参加宴请的不仅有校领导和资深教授代表,校方还专门安排了几位内地在校生前来赴宴,有的还被安排在主桌就坐。香港中文大学按照传统,为代表团安排了几位“学生大使”与考察团共进午餐并引导我们在校园参观。这些学生大使,都是品学兼优、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选拔出来并经过专门培训的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接待服务活动,学生们锻炼了人际交往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更加了解和热爱母校,而且还能得到学分。
  理念之三,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同欧美世界一流大学一样,香港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渠道是多样化的,其中政府拨款占经费总额的一半左右,其余来源为学费、社会捐赠、社会服务等。从2003年开始,香港特区政府为了调动区域内8所大学自筹经费的积极性,除正常拨款外,实行《政府经费配套计划》(Government Matching Scheme),采用政府为大学1∶1配套、最高限额为2.5亿港元的办法为高校募款,今年港府又进一步将配套政策调整为2∶1,加大了高校筹措资金的压力。在高校自筹经费中,比较特别的一项来源是教育基金的利息收入,这项收入的比例相当可观。例如,香港大学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教育与研究发展基金会,发动社会组织、个人、特别是校友捐赠资金。如校友入会,入会费为2万港元至500万港元不等。此外,还推出《毕业生捐赠计划》、《银禧班(毕业25年)捐赠计划》和《教授席捐赠计划》等项目吸引捐款。基金会募集到的资金并不直接使用,而是作为本金进行市场运作,将利息收入作为学校经费来源。目前,港大的基金利息收入已占学校经费收入的20%以上,主要用于学生奖学金或“基金教授”项目,为学校吸引优秀生源和高水平师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积极为国家经济
  和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1997年香港回归大陆,为香港高校提供了与内地包括高校在内的社会各界紧密联系与合作的极好机会。在瞄准世界一流大学、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香港高校具有很强的国家意识。“香港大学不能只在香港发展,要逐步扩展到祖国、亚洲及世界”的思想,已成为香港高等教育界的共识。香港科技大学在《2005~2020策略发展计划》中明确,该校的办学理念具体化为“世界观”——作为世界级学府,在每一个精选的教研领域走在国际前沿;“国家观”——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地区观”——作为本地区的主力之一,与政府和工商界通力合作,把香港发展成为知识为本的社会。
  为了与祖国内地大学学制接轨,香港高校将于2012年将原来的大学本科三年学制改为四年。各高校都成立了转制工作小组,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充实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为上述学制的调整和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香港高校与内地大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也开展了全方位紧密合作。如香港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办的MBA班已举办了10年;科大与北京大学联合分别在深圳和香港建立了研究所和医学中心;中文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深圳建立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港大建立了致力于帮助中国农民提高水稻产量的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大借助于霍英东先生的捐赠,在广东南沙建立了旨在通过人才培训和技术转移,推动珠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霍英东研究院。自2007年1月成立以来,该院已设有11个研究中心、18个研究项目和7个培训项目,共获得资金1 000多万元,尚有20多个项目正在审议之中。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香港高校积极投入到科技减灾工作中来,体现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科大自行研制的自动导航小型直升机在地震后的第三天就抵达灾区现场,在随后的9天内,在12个县、市、镇拍摄震后实地影像,为评估灾难损失及破坏程度提供了依据。港大在地震发生后,举办了“5·12地震圆桌会议”,共商灾后重建大计;建立了“5·12地震重建基金”,为香港同胞为灾区捐款提供方便。不仅如此,港大还与我校携手推出“巨灾管理工程”项目,为灾难救援、灾后重建、灾民安置等一系列灾难管理实践问题提供政策性建议。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
  优良传统
  
  如果说香港高校能够顶天立地的话,这个天,就是始终占据国际一流水平的制高点,而立地,则指的是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土壤,保持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传统。
  香港大学的校训“明德格物”取自于孔子的《大学》,该校的英文简介上专门对校训作了解释,以此向各国学生推介中华文化。港大把“中国研究”作为该校确定的五个重点研究领域之首。在选修课中开设大量的中国语言和文学课程。港大医学院把孔子的格言译成英文“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作为治学格言印在学院介绍材料上。科大组织外国留学生用英语演出粤剧,以实现东西文化的交融。
  这里有一个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中华文化底蕴的实例。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创始人钱穆先生提出,中国文化最为精致高明之处,实为“天人合一”。为了使学生了解“天人合一”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探究中华文化之价值和精髓的兴趣,学校专门募集社会资金修建了“合一亭”,以亭内水天一色与亭外海天一色的美景交相辉映,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令人过目难忘。“合一亭”的介绍材料也采用线装竖排设计,古朴典雅,古色古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中文大学现有书院近10所,书院宿舍的命名充分体现了文化特色,如知行楼、学思楼、志文楼、明华楼、华进搂,等等。学生入校后,除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学习专业在某一学院学习外,还要在选择住宿地点时加入某一书院。所谓书院,是学生以住宿地点为单位所形成的第二课堂或第二学习群体。概括起来,书院有下列几个特点。
  1. 凝聚学生群体的桥梁
  每所书院有自己独立的住宿堂舍,有自己的院歌和文化特色。书院为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计划、出国交换计划、暑期活动和校园勤工俭学机会等,毕业仪式、学生团体活动及校友活动也在书院进行。
  2. 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
  除各学院开展专业教育外,书院开设各种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并对学生提出学分要求。如新亚书院就将通识教育导论、大学与社会、学生为本教学与研讨三门课程作为一年级必修课程,而将文化比较、文学艺术欣赏、社会研究、历史、哲学、大众传播等作为选修课程。
  3. 开展学生活动、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的场所
  学生和教师均可作为书院成员,成员必须参加书院组织的双周会、月会、年会、宿舍迎新、高桌晚会、体育竞赛、惜别会等,通过频繁接触促使师生之间和中外学生之间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形成书院特有的群体文化。
  4. 拓展知识和接触社会的窗口
  书院经常邀请社会名流或校友开办内容丰富多彩的讲座,并举办各种文化或语言沙龙,学生参与活动也会获得学分。
  5. 进行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的平台
  书院强调对学生的关怀教育和心理辅导。各个书院都配有心理救护员,在学校的统一培训指导下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学生中发生了不良行为,也是依托书院中的学生组织通过自我教育解决问题。
  结合中国高校的未来发展战略,此次香港高校考察之行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国际化战略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纵观全球,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是国际性大学,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度的高低与大学的办学水平呈正相关。只有瞄准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寻找差距,我们才能早日迎头赶上。因此,坚持国际化战略,大力促进和加强与世界知名高校的实质性合作,绝不应该是权宜之计或点缀之笔,而应该是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长远战略和重要举措。
  第二,在学习和借鉴世界知名高校的办学经验的同时,必须坚持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避免盲目崇拜和妄自菲薄,防止机械照搬国外的成功经验,而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各校的特点,为我所用,突出特色,继承传统,有所创新。
  第三,高等院校应当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要决策咨询,充分发挥高校的研究优势和智囊作用,以取得应有的社会影响和话语权,充分发挥高校除教育以外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 熊建辉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阐释问题解决教学和化学学科理解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丰厚学科知识,增进教师学科理解;开展深度教学,构建结构化的认知;彰显教育启蒙,回归科学探究本义;在实践应用中,提升学生学科理解;以创新为导向,倡导真实多元评价等高中化学教学转型的思考与探寻。  关键词: 问题解决; 学科理解; 教学转型; 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03-0034-04  中图分类号: G63
摘要: 尝试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对比、分析并整合3个版本教科书的内容,设计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从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创新实验设计、评价实验体系,分析实验结果、三重表征与定性定量相结合等方面培育并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2004505中图分类号: G633.
自2006年开始,本刊每年都会对上一年度全球教育领域的重大事件进行一番回顾,总结其整体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2008年1月,当我们再次站在新年的起跑线上回首时,发现2007年的世界教育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国际大环境影响下,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    一、国际留学活动更加频繁,留学市场日趋理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进展,各国之间文化教育交
摘要: 以苯的同系物、卤代烃、醇类、酚类为代表物,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相互作用”与“创新意识”素养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认识“基团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发展进行整体规划,阐述与“基团间相互作用”相关内容的教学关键活动设计,培养学生在有机化学领域的创新意识素养。   关键词: 能力发展进阶; 创新意识素养; 基团间相互作用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5-0050-04 中图
摘要:认知冲突法被广泛用于化学课堂之中,研究中分别用认知冲突法和直接教学法对学业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学生进行教学,形成一个2×2的实验,通过课后的即时试卷分数来衡量不同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教学方法对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影响,化学教学中认知冲突法更有利于学业水平较高的学生,而直接教学的方式则更有利于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  关键词:认知冲突;直接教学;化学教学方法;学业水平  
据《高等教育纪事报》报道,美国在富布赖特项目中新增设理工科博士生资助项目,吸引外国科学人才。  报道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大学与联邦政府官员一直都在思考,怎样改善美国吸引外国科技研究生的能力。现在,富布赖特项目的官员们为此新设资助国际博士生的项目。  2007年秋季学期,共有来自27个国家的29名学生受到这项新设国际富布赖特科技奖学金(International Fulbright Scie
摘要:新课程理念是以“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出发点;强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科思想的渗透是化学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高三复习教学中通过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强化,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开拓了途径。因此,把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与高三复习紧密相连,通过典型例题中方法的讲解和应用,能使学生举一反三,以学科思想的高度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学科素养;绿色化
刘润清,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获北外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硕士学位;1986年获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副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顾问,兼任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语专业委员会顾问;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外语教学与研究》副主编、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秘书长。发表70余篇
[摘 要] 2008年1月,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发布了题为《世界一流学徒制:解放天赋,发展所有人的技能》的英国未来学徒制国家策略,提出“世界一流学徒制”的设想。在该文件的基础上,2008年7月16日,英国创新、大学和技能部与儿童、学校和家庭部联合发表了《学徒制条例草案》。文章主要介绍《学徒制条例草案》发布的背景和内容,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英国 学徒制 《学徒制条例草案》     
关 注    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全球无法阻挡的趋势  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市场发展迅猛,然欲对其未来发展作出肯定预测者必须注意,教育趋势瞬息万变,且经常出乎意料。以19世纪为例,美国学生成群结队前往德国,为的是就读当时最先进的研究型大学。其后,美国复制该模式,设立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不久,美国将此模式发展到极致,并于二战后新设许多世界知名大学。今天,德国人反而必须从美国大学的竞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