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使用的《建筑工程测量》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针对性不强,技能训练内容不详,知识深度、广度不适应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多数属于中考落榜后才选择中职上学,文化课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不愿意学习的“混混学生”。但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思想活跃,接受好坏事物都比较快,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都很差。从当前的就业形势总体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还存在着结构性的供求不协调,即社会上既有大量找不到岗位的劳动力,而社会急需的岗位却找不到人,在这种环境下,要提高建筑测量放线工就业率,就必须对建筑测量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高该学课的教学质量,使该应用学科紧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与建筑测量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建筑行业劳动力素质做出教育者应有的贡献。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意见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及时修改本课程教学大纲,作为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进行充实、不断更新。更主要使理论知识实用并与先进的应用技术紧密结合。如将部分过时内容删去,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授课时强调知识的适用性和实践性。具体如下:
1、在讲授假定(相对)水准面时,该教材用图示法分析假定(相对)水准面的含义、用途并将假定水准面画在测量点位的下方,这往往使授课教师由此导出高差的计算式及其正负号的意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以防思维定势,应增加假定水准面在测量点上方的情况且加以区别、强调。如建筑±0.000面以下地下室各点位高程、高差测量的应用。
2、应用各种型号的经纬仪时,对中整平是最关键的一步,而中职学生往往过不了这一关。教材对此知识点编写不全面,不详细。加之担任该学科教师又无相关实际操作技能。习惯照本宣读。但有一种方法适合中职学生掌握,首先利用三脚架腿对中(三脚架腿在地面上的支点构成三角形,只要三支点不变,三角形的重心不变即对中点位就不变,只要三支点不变整平时就不影响对中)。然后整平(尽量用三脚架腿伸缩进行整平,整平时先觀察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使其居中,整平的规律同三脚螺旋法,并指导学生观测整平用三脚架腿伸缩时对中点位的变化情况)此时注意:一般尽量不用三脚螺旋整平,因其操作会改变对中的点位,致使对中与整平往复操作。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中整平的操作技能,还可以设置测站点位于坑内,或三个脚架腿与地面的支点高差较大的情况,教学效果会更好。
3、判断前、后视点的方法:选参照物是人(观测者),指观测者从起点(已知高程点)向终点(待测高程点)走(沿前进方向),背面的点是后视点,(后方点),前面的点是前视点,(前方点)。
4、讲析竖直角的计算公式时,教材中只介绍了顺时针注记的公式。但实际上有顺、逆时针注记两种公式,且两者只差一个负号,最易混淆。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并灵活应用,讲授时只强调仰角为正,俯角为负。至于公式中与90°还是270°之差的判断,必须记住相应竖直角不超过90°的取值范围,如读数为80°时必与90°之差同时符合正负号、取值范围即可。两种公式的应用就不会出错。
5、在水准测量中,通过采用水准路线法复核检查测量结果,教师讲解也习惯举多个点进行分析各路线的测法,对于实际安置一次仪器测量的情况,却忽略了复核检查的环节,那要求教学内容补充从起点到终点按一次仪器的复核情况。如变动仪器高法;双面尺法;各种水准路线法等的应用及相应高差闭合差容许值公式又怎样取值也应加以强调。
6、教材中对斜距的丈量,只编排了斜量法,平量法两种,所用的主要工具是尺。其实根据所用的仪器与工具不同方法有很多种:平量法(只用尺)、斜量法(经纬仪和尺)、斜量法(水准仪和尺)、视距测量(视距仪)、水准仪和经纬仪法等。组织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安排相应的模拟项目进行实训操作,强调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灵活选择工具与仪器,从而简化操作,提高精度和速度,并且对培养与塑造学生的自学、应急等综合应用能力是大有裨益。
7、测量高程高差法教材重点讲析水准测量法,但教师根据实际测量情况,灵活补测设水平角时,实际工程应用最多的是测设90度的情况,教材只编排了电子经纬仪测设水平角法,为了使学生能灵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适当安排用光学经纬仪的相应测设法。若在测设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直角尺法、勾三股四弦五法、画法几何学课中线段垂直等分的作图法、水准仪与标杆法等等。往往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效果特好。
8、在综合实习的教学环节中,对测设、放样相关的内容,组织模拟实物的现场施工测设,照图放样的形式开展,从理论与实践联结点入手,找出彼此间的突破口;将相关的知识串成一条线,归纳总结应用焦点、热点、要点、强化注意点、关键点、重难点、适用点等,使学生真正地掌握。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不仅应重视课堂教学,还应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教学实践中,过去常规黑板教学不易进行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使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更大,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演示程序更加直观,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测量教学中应加以高度重视。
总之,在组织建筑测量教学时,应走出原来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培养中职学生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修订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构建教学质量支撑体系,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创新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完善、延伸拓展、丰富和创新、够用与实用,改进教学方法达到简单、易懂、艺术;适用、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建筑专业实训教学,创设工程教育和实践环境,确保中职毕业生质量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质量之间保持良好的适配度。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意见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及时修改本课程教学大纲,作为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完善、进行充实、不断更新。更主要使理论知识实用并与先进的应用技术紧密结合。如将部分过时内容删去,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授课时强调知识的适用性和实践性。具体如下:
1、在讲授假定(相对)水准面时,该教材用图示法分析假定(相对)水准面的含义、用途并将假定水准面画在测量点位的下方,这往往使授课教师由此导出高差的计算式及其正负号的意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以防思维定势,应增加假定水准面在测量点上方的情况且加以区别、强调。如建筑±0.000面以下地下室各点位高程、高差测量的应用。
2、应用各种型号的经纬仪时,对中整平是最关键的一步,而中职学生往往过不了这一关。教材对此知识点编写不全面,不详细。加之担任该学科教师又无相关实际操作技能。习惯照本宣读。但有一种方法适合中职学生掌握,首先利用三脚架腿对中(三脚架腿在地面上的支点构成三角形,只要三支点不变,三角形的重心不变即对中点位就不变,只要三支点不变整平时就不影响对中)。然后整平(尽量用三脚架腿伸缩进行整平,整平时先觀察圆水准气泡的移动方向使其居中,整平的规律同三脚螺旋法,并指导学生观测整平用三脚架腿伸缩时对中点位的变化情况)此时注意:一般尽量不用三脚螺旋整平,因其操作会改变对中的点位,致使对中与整平往复操作。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中整平的操作技能,还可以设置测站点位于坑内,或三个脚架腿与地面的支点高差较大的情况,教学效果会更好。
3、判断前、后视点的方法:选参照物是人(观测者),指观测者从起点(已知高程点)向终点(待测高程点)走(沿前进方向),背面的点是后视点,(后方点),前面的点是前视点,(前方点)。
4、讲析竖直角的计算公式时,教材中只介绍了顺时针注记的公式。但实际上有顺、逆时针注记两种公式,且两者只差一个负号,最易混淆。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并灵活应用,讲授时只强调仰角为正,俯角为负。至于公式中与90°还是270°之差的判断,必须记住相应竖直角不超过90°的取值范围,如读数为80°时必与90°之差同时符合正负号、取值范围即可。两种公式的应用就不会出错。
5、在水准测量中,通过采用水准路线法复核检查测量结果,教师讲解也习惯举多个点进行分析各路线的测法,对于实际安置一次仪器测量的情况,却忽略了复核检查的环节,那要求教学内容补充从起点到终点按一次仪器的复核情况。如变动仪器高法;双面尺法;各种水准路线法等的应用及相应高差闭合差容许值公式又怎样取值也应加以强调。
6、教材中对斜距的丈量,只编排了斜量法,平量法两种,所用的主要工具是尺。其实根据所用的仪器与工具不同方法有很多种:平量法(只用尺)、斜量法(经纬仪和尺)、斜量法(水准仪和尺)、视距测量(视距仪)、水准仪和经纬仪法等。组织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安排相应的模拟项目进行实训操作,强调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灵活选择工具与仪器,从而简化操作,提高精度和速度,并且对培养与塑造学生的自学、应急等综合应用能力是大有裨益。
7、测量高程高差法教材重点讲析水准测量法,但教师根据实际测量情况,灵活补测设水平角时,实际工程应用最多的是测设90度的情况,教材只编排了电子经纬仪测设水平角法,为了使学生能灵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适当安排用光学经纬仪的相应测设法。若在测设精度要求不高的时候,直角尺法、勾三股四弦五法、画法几何学课中线段垂直等分的作图法、水准仪与标杆法等等。往往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效果特好。
8、在综合实习的教学环节中,对测设、放样相关的内容,组织模拟实物的现场施工测设,照图放样的形式开展,从理论与实践联结点入手,找出彼此间的突破口;将相关的知识串成一条线,归纳总结应用焦点、热点、要点、强化注意点、关键点、重难点、适用点等,使学生真正地掌握。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不仅应重视课堂教学,还应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教学实践中,过去常规黑板教学不易进行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使课堂教学内容信息量更大,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演示程序更加直观,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合理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测量教学中应加以高度重视。
总之,在组织建筑测量教学时,应走出原来的教学模式——片面追求培养中职学生升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应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修订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构建教学质量支撑体系,开发具有职教特色的创新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完善、延伸拓展、丰富和创新、够用与实用,改进教学方法达到简单、易懂、艺术;适用、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建筑专业实训教学,创设工程教育和实践环境,确保中职毕业生质量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质量之间保持良好的适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