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工业设计服从、服务于企业战略,创新的工业设计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文章分析了各种企业战略的工业设计类型选择和工业设计策略,对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企业战略 工业设计策略
我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不是工业生产强国。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企业战略急需由以资源为主的粗放型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集约型转变。工业设计是以人类需求为导向,集成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过程中,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企业战略、工业设计概述
1.1 企业战略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
战略的第一个因素是企业最核心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远景目标,使命和远景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及执行策略。战略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其中宏观环境是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状况和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产业环境是战略群体情况和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潜在竞争者决定的产业结构。战略第三个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决定了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外部极限和内部极限。
1.2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以功能、物质技术、美学为基础,以人的需求为起点,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的中介,以科学、艺术、经济、社会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全面参与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业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与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1980年给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2006年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多向度的品质。
2. 企业战略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通常企业战略决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服从、服务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对工业设计的进行和管理起指导、规范性作用。
而在新科学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或国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或企业战略出现偏差,工业设计又会反作用于企业战略,创新的工业设计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甚至改变企业战略的方向,形成适应新科技、新政策、新需求的企业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设计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战略的实施也越来越倚重工业设计,这是由资本经济向智本经济过度的必然选择。
3. 工业设计策略的主要依据
3.1 需求原理
市场需求永远是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是分层次的,同层次需求又因环境、文化和价值趋向不同有不同喜好。工业设计要以人为本,准确了解市场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
3.2 科技生产力原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技创新是工业设计和建立、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工业设计要准确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等成果及可行性应用。
3.3 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表现,就是联合在本质上也是提高竞争优势,因此竞争就体现出同战争类似的原则,如统一指挥原则(工业设计策略与企业战略一致),战斗力原则(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避实击虚(市场薄弱点突破策略)、器不杂不利(系列产品、防御性产品组合)和预备队(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产品)等战略战术原则。
3.4 生命周期原理
任何产品都有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工业设计应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在发展阶段中后期及成熟期,确定替代或升级当前产品的储备产品,并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研发更远时间需求的产品。
3.5 系统原理
系统具有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征,工业设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子系统或因素,其设计策略和功能发挥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采用组合策略应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主次之分,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才能发挥企业整体的最大功能和效益。
4.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市场的需求,制定企业战略,研究、开发和生产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成为多数企业战略的重要方面。
4.1 拓展型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4.1.1 市场渗透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拓展功能策略:以原产品核心功能为基础,采用新技术转变、调整或增加产品辅助功能,改善特性设计,以“辅”带“主”,提高附加值,用带有新功能的产品,扩大产品市场使用人的数量、吸引顾客。
提升定位策略:根据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重新“定义”原产品内涵,提高定位层次,在原有市场从事新的更高层次的经营,按照新“定义”开展升级设计。
消费增效策略:在产品最终使用效果不变或提升的前提下,设计缩短整个产品使用周期或增加每次使用数量,扩大产品使用人的用量。
4.1.2 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薄弱点策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市场的“薄弱”突破点,有时并不要求拿出市场上没有的新产品作利器。 未来需求薄弱点:适应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的新产品;
领先公司薄弱点:领导者如要避免须放弃原工业设计产品定位和品质强势;
产品市场薄弱点:产业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区域市场薄弱点:区域市场的特殊需求。
工业设计薄弱点策略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甚至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
成本领先策略:在全产业范围中设计较宽的相关产品系列,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取得并维持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使高成本的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标岐立异策略:也称之为产品差异化战略或特色战略,工业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产品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创造出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品质、高科技等特色。
集中策略:根据确定的有明显差异性的目标细分市场,设计满足某个特定顾客群、某产品系列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个地区市场的产品,建立竞争优势及市场地位。
价值匹配策略:产品的体验价值与产品价值定位统一,工业设计要在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外延产品各方面充分体现产品价值的定位。
文化适应策略:产品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形式产品和外延产品,工业设计应与消费者的民族文化、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体现的文化相适应,避免产品文化与市场文化冲突。
4.1.3 多元化战略、一体化、联合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周期组合策略:选择生命周期各异的纵向时间段产品组合,使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有处于成长期的产品。
拓展组合策略:发挥核心竞争优势,挖掘细分市场需求,设计高端产品、利润型产品、扩大市场影响产品的横向系列组合。
防御组合策略:在竞争者核心产品领域,选择设计同类型的产品组合,防御竞争者的威胁或潜在威胁。
新兴产业策略:根据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变化趋势,引领或跟进设计新产品,开拓新兴产业。跟进新兴产业策略,应在新兴产业的成长期或导入期的中后时间段进入。
4.2 稳健型战略
维持策略:维持原工业设计成果不变,继续应用。
非核心优化策略:在已取得优势的市场,通过对形式产品或外延产品进行工业设计改良吸引顾客,扩大产品消费人群,力图更多地获利。
主导产品优势策略:对市场优势受到威胁的利润支柱或市场占有率大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设计,巩固已有优势。
4.3 收缩型战略
维持策略:(同上)
中心转移开发策略:根据转移市场区域或行业领域的已有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薄弱”点,通过新产品开发,或产品升级换代、系列开发、模仿改良转移市场。
结语
工业设计产品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载体,工业设计是支撑企业战略实施重要基础保障。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和自己的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制定不同的战略,企业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要求不同的工业设计类型和工业设计策略与之匹配。
本文分析了企业战略与工业设计的关系,并对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工业设计类型和工业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对工业设计师和工业设计管理的工作起到宏观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词典》[M].1988年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97年印刷.
[2]《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务实(中级)》[M].张堃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3年出版.
[3]《工业设计史》[M].王晨升等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管理学原理教程》[M].董金岭等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5]《竞争战略》[M].[美]迈克尔·波特(Mechael E.PORTER) 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6]《决战在商场》[M].[美] 艾尔.雷兹、杰克.屈特著.蒋涛、阎锋刚译.中国解决出版社,1992.
[7]《武经七书》[M].周百义 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8]《战争论》[M].[德]卡尔·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82.
作者简介:
李昱(1992-),男,山东即墨人,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
工业设计服从、服务于企业战略,创新的工业设计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文章分析了各种企业战略的工业设计类型选择和工业设计策略,对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企业战略 工业设计策略
我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不是工业生产强国。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和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企业战略急需由以资源为主的粗放型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集约型转变。工业设计是以人类需求为导向,集成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已经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过程中,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1. 企业战略、工业设计概述
1.1 企业战略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
战略的第一个因素是企业最核心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和远景目标,使命和远景指引着战略制定的方向,核心价值观引导着战略的思考方式及执行策略。战略第二个因素是外部环境,其中宏观环境是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状况和每个经济周期的经济状况,产业环境是战略群体情况和供应商、客户、竞争者、替代者、潜在竞争者决定的产业结构。战略第三个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等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决定了企业战略成功实施的外部极限和内部极限。
1.2 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以功能、物质技术、美学为基础,以人的需求为起点,作为人、产品、环境、社会的中介,以科学、艺术、经济、社会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全面参与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工业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与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1980年给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2006年的定义是: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多向度的品质。
2. 企业战略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通常企业战略决定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服从、服务于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对工业设计的进行和管理起指导、规范性作用。
而在新科学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或国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或企业战略出现偏差,工业设计又会反作用于企业战略,创新的工业设计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甚至改变企业战略的方向,形成适应新科技、新政策、新需求的企业战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设计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战略的实施也越来越倚重工业设计,这是由资本经济向智本经济过度的必然选择。
3. 工业设计策略的主要依据
3.1 需求原理
市场需求永远是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是分层次的,同层次需求又因环境、文化和价值趋向不同有不同喜好。工业设计要以人为本,准确了解市场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
3.2 科技生产力原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技创新是工业设计和建立、维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工业设计要准确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等成果及可行性应用。
3.3 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表现,就是联合在本质上也是提高竞争优势,因此竞争就体现出同战争类似的原则,如统一指挥原则(工业设计策略与企业战略一致),战斗力原则(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避实击虚(市场薄弱点突破策略)、器不杂不利(系列产品、防御性产品组合)和预备队(储备一代、研发一代产品)等战略战术原则。
3.4 生命周期原理
任何产品都有从诞生到消亡的过程,工业设计应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在发展阶段中后期及成熟期,确定替代或升级当前产品的储备产品,并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研发更远时间需求的产品。
3.5 系统原理
系统具有整体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等基本特征,工业设计作为企业的一个子系统或因素,其设计策略和功能发挥应以战略目标为导向,采用组合策略应具有内在一致性和主次之分,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才能发挥企业整体的最大功能和效益。
4.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根据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市场的需求,制定企业战略,研究、开发和生产能满足上述要求的产品,工业设计支撑企业战略的策略成为多数企业战略的重要方面。
4.1 拓展型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4.1.1 市场渗透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拓展功能策略:以原产品核心功能为基础,采用新技术转变、调整或增加产品辅助功能,改善特性设计,以“辅”带“主”,提高附加值,用带有新功能的产品,扩大产品市场使用人的数量、吸引顾客。
提升定位策略:根据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重新“定义”原产品内涵,提高定位层次,在原有市场从事新的更高层次的经营,按照新“定义”开展升级设计。
消费增效策略:在产品最终使用效果不变或提升的前提下,设计缩短整个产品使用周期或增加每次使用数量,扩大产品使用人的用量。
4.1.2 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薄弱点策略:市场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市场的“薄弱”突破点,有时并不要求拿出市场上没有的新产品作利器。 未来需求薄弱点:适应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的新产品;
领先公司薄弱点:领导者如要避免须放弃原工业设计产品定位和品质强势;
产品市场薄弱点:产业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区域市场薄弱点:区域市场的特殊需求。
工业设计薄弱点策略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甚至改变企业的战略方向。
成本领先策略:在全产业范围中设计较宽的相关产品系列,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取得并维持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使高成本的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标岐立异策略:也称之为产品差异化战略或特色战略,工业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产品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创造出行业中独一无二的品质、高科技等特色。
集中策略:根据确定的有明显差异性的目标细分市场,设计满足某个特定顾客群、某产品系列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个地区市场的产品,建立竞争优势及市场地位。
价值匹配策略:产品的体验价值与产品价值定位统一,工业设计要在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外延产品各方面充分体现产品价值的定位。
文化适应策略:产品的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形式产品和外延产品,工业设计应与消费者的民族文化、所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体现的文化相适应,避免产品文化与市场文化冲突。
4.1.3 多元化战略、一体化、联合战略的工业设计策略
周期组合策略:选择生命周期各异的纵向时间段产品组合,使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有处于成长期的产品。
拓展组合策略:发挥核心竞争优势,挖掘细分市场需求,设计高端产品、利润型产品、扩大市场影响产品的横向系列组合。
防御组合策略:在竞争者核心产品领域,选择设计同类型的产品组合,防御竞争者的威胁或潜在威胁。
新兴产业策略:根据科学技术发展、需求变化趋势,引领或跟进设计新产品,开拓新兴产业。跟进新兴产业策略,应在新兴产业的成长期或导入期的中后时间段进入。
4.2 稳健型战略
维持策略:维持原工业设计成果不变,继续应用。
非核心优化策略:在已取得优势的市场,通过对形式产品或外延产品进行工业设计改良吸引顾客,扩大产品消费人群,力图更多地获利。
主导产品优势策略:对市场优势受到威胁的利润支柱或市场占有率大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设计,巩固已有优势。
4.3 收缩型战略
维持策略:(同上)
中心转移开发策略:根据转移市场区域或行业领域的已有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薄弱”点,通过新产品开发,或产品升级换代、系列开发、模仿改良转移市场。
结语
工业设计产品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载体,工业设计是支撑企业战略实施重要基础保障。企业根据内外环境和自己的的使命、核心价值观制定不同的战略,企业的整体性和内在一致性要求不同的工业设计类型和工业设计策略与之匹配。
本文分析了企业战略与工业设计的关系,并对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工业设计类型和工业设计策略,进行了初步分析归纳,对工业设计师和工业设计管理的工作起到宏观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华词典》[M].1988年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97年印刷.
[2]《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务实(中级)》[M].张堃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2013年出版.
[3]《工业设计史》[M].王晨升等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管理学原理教程》[M].董金岭等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
[5]《竞争战略》[M].[美]迈克尔·波特(Mechael E.PORTER) 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
[6]《决战在商场》[M].[美] 艾尔.雷兹、杰克.屈特著.蒋涛、阎锋刚译.中国解决出版社,1992.
[7]《武经七书》[M].周百义 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8]《战争论》[M].[德]卡尔·克劳塞维茨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82.
作者简介:
李昱(1992-),男,山东即墨人,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