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母体血清IL-35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抑制性细胞因子IL-35、IL-10和TGF-β在女性妊娠期和非妊娠期的表达水平,以及IL-35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析120例正常妊娠、40例复发性自然流产史孕妇、40例产后健康妇女和40例非妊娠妇女的IL-35、IL-10、TGF-β的血清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健康妊娠女性血清IL-35水平显著高于非妊娠女性[333.6(59.32, 1 391) pg/ml vs 123.9(8.763, 471.7) pg/ml; P<0.001]。与非妊娠女性相比,TGF-β在妊娠早期显著升高[473.4(398.0,580.5) pg/ml vs 379.7(311.0, 441.3) pg/ml,P<0.01]。血清IL-10水平在妊娠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2(5.854, 12.89) pg/ml vs 9.339(5.691, 12.07) pg/ml; P>0.05]。与健康妊娠早期的孕妇相比,复发性自然流产史孕妇的血清IL-35水平显著降低[220.4(4.951, 702.0) pg/ml vs 386.5(64.37,1 355) pg/ml; P<0.05]。IL-35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呈负相关(回归系数=-0.003,OR=0.997)。

结论

IL-35的血清水平在正常妊娠孕妇中增加,在复发性自然流产史孕妇中降低。IL-35是维持母胎免疫耐受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IL-10或TGF-β。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侵及胸壁或胸膜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22例侵及胸壁或胸膜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增强CT、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检查,评价局部疗效,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2例患者共27个病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纹理分析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可行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间,47例行NAC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病理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和非病理完全缓解(non-pCR)组,分别测量NAC前和2个周期后的MRI纹理参数(能量、熵、惯量、相关和逆差距),其中正态分布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与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在预后影响因素和疾病复发率间的差异,分析适合手术的PTM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251例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结果。251例PTC患者中,PTMC 169例,大P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鉴别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价值,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方法68例首诊、未行任何治疗及有创性检查的软组织肿瘤患者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SWI扫描,观察肿瘤内部磁敏感信号强度(ITSS)分级、分布及所占肿瘤体积比例,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8例肿瘤患者中,良性40例,恶性28例。良性软组织肿瘤患者以ITSS 1级和ITSS 3级(均为血管瘤)为主,占72.5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否通过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调节肺癌A549细胞的化疗耐药性。方法采用原代细胞分离方法获得肺癌患者的CAF,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荧光定量PCR检测Bcl-xL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cl-xL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AF分泌SDF-1的情况。结果
目的分析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行R0切除的98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9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98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9.0%、91.7%和76.3%,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52个月。98例患者术后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7%、66.2%和55.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43
目的探讨锁上淋巴结清扫术在初诊时锁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间90例初诊伴有锁上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了锁上淋巴结清扫术分为锁上淋巴结清扫组(34例)和对照组(56例)。结果9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1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局部区域复发32例,远处转移47例,其中有25例患者同时伴有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
目的评价FOLFOXIRI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治疗中国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Ⅰ期临床试验设计以探索FOLFOXIRI方案的最大耐受剂量,固定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剂量,按照150、165和180 mg/m2(静脉输注90 min)3个水平逐级提升伊立替康的剂量。针对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的患者进行UGT1A1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共1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