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机会,让孩子主动交往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种靠“单枪匹马”立于不败之地的“个人英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时,如今,任何人都要善于与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成功。
  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从合群开始。现在,中国的家庭模式是“独生子女时代”的“421”家庭结构。由于家庭生活的优越性、日常活动的封闭性和交往对象的单一性,以及长辈的娇宠和偏袒,独生子女往往不善于交往,不容易合群。
  
  孩子不合群的表现
  
  冷漠型
  主要表现为不乐意与小朋友接触、玩耍,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总体而言,就是对人、对事都不热情、不主动、不参与。这种不合群是性格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交往欲望不强烈所导致的。
  自卑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比较胆小、害羞,总是担心被人欺负、排斥,自信心不足,遇到伙伴躲躲闪闪,参与活动战战兢兢,与人相处缩手缩脚。
  暴力型
  这种类型的孩子因为自身好胜心强,喜欢出风头和逞能,经常强行占有别人的物品,甚至采取动粗的方式对待同伴,久而久之,导致小朋友拒绝与他交往。
  
  孩子不合群的危害
  
  影响心理健康
  孩子不合群,缺少正常的社交活动,导致其脱离了与周围的小朋友有趣的愉快生活,势必影响孩子健康社交心理的养成。
  导致性格孤僻
  冷漠和自卑型的孩子,往往是被动交往,难以产生积极的情绪,长期以往容易变得抑郁。而暴力型的孩子一般都是被排斥交往,经常受到刺激和批评,内心容易产生负气、抱怨甚至是报复的念头。无论是被动交往还是被排斥交往的孩子,久而久之都可能导致性格孤僻,个性偏执。
  限制交往能力
  孩子的交往能力必须在交往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不合群的孩子少了朋友,缺乏与人打交道的实践,因而交往能力大打折扣。这样的孩子,不善于沟通,不懂得分享,不知道相处之道,极其不利于综合素质的培养。
  
  孩子不合群的矫正
  
  营造家庭氛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启蒙学校”。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父母孝顺老人,夫妻恩爱相处,家庭成员彼此融洽,既能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待人处世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天性内向的孩子,父母不能操之过急,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敢于说、勇于做、善于交往;对于性格执拗的孩子,父母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而应当耐心加以引导,让孩子有机会知错、认错、改错。
  改善睦邻关系
  现代的城市生活,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与交流,邻里之间非常冷漠。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势必对孩子的社交态度、范围等造成负面影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父母应当积极改善睦邻关系,主动与邻居打招呼,特别是在同一楼层的住户,在不打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串串门,拉拉家常,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条件和机会。
  教给相处之道
  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总是怕孩子“吃亏”,因此平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给孩子灌输“不要让别人欺负你”、“别人打你就打回他”、“要敢于抢别人的东西”等观念。父母的过度保护和防卫,甚至纵容和怂恿,更容易导致孩子滋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排斥他人的思想。作为父母,要教给孩子与人相处之道,使之掌握正确的社交礼节、礼仪常识等等。
  邀请同伴做客
  如果孩子表现出不合群,父母可以有意识地邀请同事、朋友、亲戚的小孩(最好年龄相仿的)来家里做客。对于社交被动型的孩子,在家里接待客人,心理上占据优势,更能有效地突破担心、害怕、恐惧的防线,变被动为主动。而对于社交带有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的孩子,可以借此机会教育其学会招呼客人,懂得分享玩具,从而减少争抢他人物品和攻击对方身体的概率。当然,父母也可以适当地带孩子到对方家里做客,以此强化社交锻炼。
  参与群体活动
  参与群体活动是孩子学会接纳他人和融入集体的有效方式和途径。群体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容易让孩子放开手脚,融入其中;群体活动的统一性和互动性,容易培养孩子尊重他人、团结同伴的意识。在活动之初,父母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作示范,引导和带动孩子;当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出现分歧、矛盾、争执时,应当先让孩子自己面对,自行解决,不到万不得已,成人不必急于出面干预。通过群体活动中实际的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P21页参考答案:  老虎最精良的攻击武器就是粗壮的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另外,铁棒一样的尾巴也非常可怕。
一天里面,我最喜欢傍晚时分。  如果天气好的话,夕阳会暖暖地照在身上,空气中弥漫着各家各户的饭香,每个人都在回家的路上。  我总能回忆起自己背着小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样子。斜斜的光漏过建筑物的缝隙,一格一格落在我的脚面上。我走走跳跳,交错穿插在明暗的空间,闻着混合各种食物的香气,有红烧肉,有炸鱼,有青菜冲进油锅那“呲啦”一声的蒜香味,熟悉的邻居奶奶从窗户里探出脑袋笑着问上一句,这孩子怎么又磨蹭到现
周围很多妈妈都问我这个“过来人”,应该怎么挑选幼儿园呢?在我看来,幼儿园首先应该资质正规,其次尽可能离家近。满足这两条之余,可以再考察条件和理念。  但是很多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她们特别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必须有爱心!”  她们担忧,幼小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说话也不利索,老师到底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得选一个有摄像头的幼儿园!我必须亲眼看到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过得怎样,幼儿园不敢
为了讨好父母,为了让自己变得“重要”,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需要。  有一天,我经过商场的玩具区时,看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缠着妈妈给她买芭比娃娃,但被妈妈果断地拒绝了。  眼看着孩子不开心,妈妈开始安慰道:“宝贝,你买点别的吧,家里已经有好多和这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娃娃了。”  小女孩撅着嘴:“家里才三个嘛,和这个长得不一样的。妈妈,给我买嘛。”  妈妈开始没耐心了,拉着小女孩就走,也许是用力过猛,扯着
地球日又要到了。  地球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所以,我们要为他们保护地球,教他们保护地球。  这里的“他们”,就是孩子们。      “我现在害怕晒太阳,因为臭氧层出现了空洞。我现在害怕呼吸空气,因为我不知道那里有多少化学物质。以前和我爸爸经常在温哥华钓鱼,但在近几年却发现鱼的身上到处是癌细胞。我们每天都会听说有动物和植物绝种,那是永远消失的事情。我一生的梦想就是能看到成群的
越来越多的老二呱呱坠地,给他们的父母带来欢喜,也带来挑战:这些父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并没有与手足相处的经验;而偏偏,手足冲突与竞争几乎是每个“二孩家庭”的必然。  怎么解決?参考别人的经验?那你可要小心。  比如下面这些看似常识的“手足之道”——  老大就应该更懂事、多承担,平时让着弟弟妹妹;  兄弟姐妹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相亲相爱,和和睦睦,不打不闹;  孩子们还小,打就打去吧,长大了自然懂得兄友
我经常在孩子狼吞虎咽时提醒他小精灵忙不过来,他就会立刻细嚼慢咽起来,这个办法百试不爽。  三岁左右的孩子尚不需要学习课本知识,但对于一些常识性的经验和规范,则有必要让他们尽早接触并熟悉。而一些寓教于乐,对孩子进行知识科普的绘本,就是最好的方式了。因此,当家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开始突击时,你就不用再支支吾吾地不知从何解释。《可爱的身体》  生理知识  作者:七尾纯、小林雅子等  光看看这些与孩子身体
静脉输液是儿科常用治疗手段,作为一种有创治疗,它需要家长及孩子的配合,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引起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存在一定风险。  输液前: 项准备要到位  很多孩子害怕医生和打针,在输液前容易哭闹,家长应采用转移注意力、提前预告或鼓励的态度安抚孩子,而不是哄孩子说不疼或是强制输液。  输液室经常是同一时段有多个孩子输液,为了安全起见,家长最好事先核对一下自己孩子输液瓶上的药品名称及姓名。  输液前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踢猫效应:一个男主人被上司批评之后,心情不好,回去与妻子吵了一架;妻子的愤怒无处发泄,就把旁边玩耍的孩子训斥了一番;受了斥责的孩子怒火中烧,看到院子里的猫,就去狠狠踢了一脚。    踢猫效应本质上讲的是负面情绪在不同的人之间流动转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由等级高向等级低转移,由强者向弱者转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因为身份和地位的差异,孩子很容易就会成为父母负面情绪的发泄
究竟哪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