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竞争性内源RNA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tong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构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icroRNA(miRNA)、mRNA参与的竞争性内源RNA(ceRNA)网络,进一步探究lncRNA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中心收治的无精子症患者的睾丸组织。本课题组前期使用NOA患者(试验组)和生精正常的梗阻性无精子症(OA)患者(对照组)的睾丸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本研究采用在NOA患者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和mRNA构建NOA ceRNA调控网络,并通过GeneMANIA数据库对ceRNA中编码蛋白的mRNA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构建。然后,采用WebGestalt对PPI中编码蛋白的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进行验证。

结果

NOA的ceRNA调控网络共包括21个节点和26条边,其中4个lncRNA节点,13个miRNA节点以及4个mRNA节点。PPI网络分析发现有19个蛋白与ceRNA网络中mRNA编码蛋白有相互作用。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编码蛋白显著性富集于戊糖代谢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进一步的试验验证,证实lncRNA ANXA2P3通过与miR-613和miR-206竞争性结合,进而抑制mRNA TKT的表达水平。

结论

lncRNA通过ceRNA调控网络影响NOA的发生发展,为NOA的诊治提供了新靶点和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的191例患者(191条下肢),根据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将患者分为急性动脉栓塞组36例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155例,分析其治疗效果及中远期随访情况,并分析与初级通畅率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19
器官移植是多种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可靠甚至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症医学由于其负责参与及主导急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的专科特点,在器官捐献的发起、评估、脏器功能维护及宣传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重症医学在器官捐献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初治患者消融术后早期(<2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复发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1至12月行消融术的81例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初治患者,男66例、女1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肝功能指标、肿瘤相关指标以及消融方式等信息。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预测效能。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预测模型,根据风险比对危险因素
期刊
Mollaret脑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是Mollaret脑膜炎的最主要病因。我们对1例治疗并随访达11年的典型复发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二代测序(NGS)检查,证实为HSV-2感染所致。
Wieacker-Wolff综合征是指X连锁的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同时合并智力障碍,以及其他周围或中枢神经、肌肉、代谢系统损害。本文报道1例Wieacker-Wolff综合征患者,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
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救治,由于抢救的时效性与器官支持的重要性,容易忽视患者、家属及医生的心理感受,常使患者和社会对重症医学的认同度明显不高,重症医学医务人员的职业获得感也亟需改善。如何改变目前窘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让重症患者和ICU医务人员都能回归"人"的本质,让社会切实感受重症医学的学科温度。
重症监护病房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场所,实践着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消耗着巨大的个人和公共成本,是很多患者渡过生命终末期的场所或死亡地点,与之伴随的医学伦理学问题也不断产生和被探讨。
目的 运用任务态功能磁共振影像(task-fMRI)探究运动成瘾人群的磁共振脑功能影像特点。方法 2018年1至6月通过对江苏当地健身长跑协会成员进行问卷,采用运动成瘾量表(EAI)筛选出29名运动成瘾者[成瘾组,平均(46±4)岁]和26名性别、年龄、平均受教育水平及运动依赖程度相匹配的非运动成瘾者[对照组,平均(46±6)岁],对被试观看运动图片或非运动图片时进行task-fMRI扫描,对两种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危重症患者病死率高达30%,且临终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症患者比例逐年增加。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讨论生命终末期患者的管理,如生命终末期的判定、无效治疗与有尊严的死亡以及限制与撤除生命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