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得豆,事与愿违”——吗啡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延长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片类药物使用日益广泛,但对于阿片类药物导致原发性疼痛的病理生理进程的研究还很少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神经(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损伤后10天,连续给予吗啡处理5天,出乎意料地发现吗啡显著延长了CCI诱发的痛觉超敏持续时间,甚至在停用吗啡后仍然持续了几个月。通过药理学和基因学手段的研究发现,吗啡通过一个全新、未知的机制——即激活脊髓的NLRP3炎症小体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释放来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及维持。NLRP3炎症小体相关通路主要由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表达。通过药物遗传学的技术(Designer Receptor Exclusively Activated by Designer Drugs,DREADD)对小胶质细胞进行选择性抑制,研究发现:抑制小胶质细胞可以预防或逆转吗啡诱导的痛觉敏化作用。本研究阐明了小胶质细胞在吗啡诱发痛觉敏化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吗啡给药是继神经损伤之后的对中枢小胶质细胞的"二次打击";证明了在慢性疼痛治疗中阿片类药物滥用反而会延长疼痛时间。
其他文献
在23例肺癌的细胞遗传学分析中,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等臂染色体集中在1号、5号、6号8号和9号染色体。它们可能是肺癌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在对肺癌PGT-131细胞系进行染色体分析时,发现了肺癌中期染色体上存在的超前着丝粒分离现象。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肺癌中等臂染色体的形成。
患者女,49岁。因咳嗽、左胸痛伴发热6个月,咳血丝痰1周于2005年8月17日入院。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技术,在5种FⅨ基因点突变中,发现2种为CG双核苷酸碱基替换(40%):1种为C(CGA)→T(TGA)置换,另一种为G(CGA)→A(CAA)替换。提示CG双核苷酸可能是FⅨ基因的突变热点。该突变热点的存在,有助于血友病B的基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