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能想象吗?鲶鱼、甲虫、蝙蝠、苍蝇等这些动物在军事行动中大展身手,开始成为间谍设备,组成令人匪夷所思的“电子动物特工队”。
包括美国军方在内的世界多个科研小组通过在苍蝇、老鼠、飞蛾和鲨鱼等的大脑中植入芯片,从而远距离遥控他们去寻找炸弹或刺探敌方活动。
这些动物“间谍”完成军队所不便完成的各种作战任务,以达成兵不血刃的战争。
军鸽通信,无处不在
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将微型窃听器安在受过训练的鸽子脚上,鸽子由激光束指引飞到预定地点。
它用嘴啄一下窃听器,窃听器特别开关立即打开,脱离鸽子脚,落在需要侦听的地方。随后,鸽子从容飞去,谍报部门便可听到窃听器里的声音。
在如今信息化、数字化战争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搜索到军鸽的身影,他们扮演着“末端通信”的重要角色。
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鸽,不受地形和气候的限制,不会被有线、无线信号干扰,不易被雷达发现和监视。
边防巡逻或者敌后侦察以及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使用电子通信设备时,军鸽也能将情报送回。
军鸽传递信息迅速,保密性强,使用简单,机动能力好,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
另外,军鸽在战场救护方面也大有作为。
战场上的救护分队可以用军鸽将前线伤员的人数、伤势、血型、预计手术规模等情况先行带到野战医院,以利于伤员的及时救治。
近年来,美国设立的军鸽研究所,对军鸽的功能进行了新的探索,军鸽的用途渐渐超出单一通信的功能。
他们的海上救险专家利用军鸽帮助救险人员在海上寻找失踪者,而且辨认准确率在90%以上。
他们还利用鸽眼的定向功能,将军鸽放置在火箭的控制系统中,使军鸽不断调整火箭的方向,确保火箭准确地攻击设定的目标。
蜂鸟侦查“眼”,可入口袋
美国五角大楼研制出了一种可以放入口袋的蜂鸟侦察机,长度仅16厘米,重量还不及一只AA电池。这种无人驾驶飞机每小时可飞行11英里。
军方希望利用飞机上的微型摄像机在战区中侦查敌人的位置,而不被发现,并最终把他们部署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希望他们能够穿越窗户和停留在电线上。
在制造商8分钟的展示中,“蜂鸟”从一扇门飞进一栋大楼,随后又飞出来,并可以对抗每小时5英里的风力。
这种无人机的研制成功为新一代具有小鸟一样灵活性和外观的飞行器铺平了道路,并且挑战了空气动力学的极限。随着研发的进展,飞行时间还可能延长。
机器蝙蝠,轻如羽毛
“机器蝙蝠”只有手掌大小,拥有形状记忆合金的节状四肢以及用智能材料制作的“肌肉”,是用于侦察或者收集其他信息的绝好的微型飞行器。
“我们正尝试尽可能模拟自然,因为它非常有效。就微型飞行器而言,大自然告诉我们像蝙蝠一样鼓翼而飞是最有效的。”据研究人员介绍,“机器蝙蝠”可轻而易举地放在手掌心,不足6克。
用作机器蝙蝠肢节的特殊的弹性很好的材料,可帮助机器完成所有动作,又总能回到它的最初滑翔位置。
飞蛾特工,
不知不觉的闯入者
科学家从科幻小说《雀鹰》中获得灵感,在处于变态发育阶段的昆虫体内植入微机系统,令芯片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
等这些昆虫发育后,他们的器官包住微机芯片和电线,成为远程控制的“昆虫侦察兵”。
科研人员的终极目标是造出至少能飞离控制器100米,在追踪目标5米范围内停留的半机器昆虫。
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召开的会议展示了一系列录像。
其中一个拍摄的是一只背部装有电线的烟草天蛾,它控制飞行的肌肉可接收信号,并对信号变化做出先扇动一只翅膀、再扇动另一只、然后两只翅膀一起扇的反应。
研究人员提高对肌肉刺激频率,使飞蛾翅膀扇动得更快,接近起飞速度。
另一个录像中,飞蛾上方拴有绳子,而电信号刺激肌肉后,飞蛾能够左右转动。
飞蛾看起来像被灯光吸引无意间飞入你家,但它实际上扮演“间谍”角色,这就是新一代通过植入芯片实现远程控制的半机器昆虫。
海豚,水下特种“敢死”兵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为对付越南的海军蛙人部队、水下特工人员,成功地使用了水下“特种兵”——海豚,由它们担负水下守卫警戒。
一旦发现来袭者,海豚就向训导员发出无线电信号,并用绑在鼻上的利刃割断潜水员的供气管和面罩,或用戴在头部的麻醉注射针刺向敌潜水员,使其丧生。
目前,美国海军计划把30只受过专门训练的海豚和海狮派到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一个海军基地,执行水下巡逻任务,以防恐怖分子偷袭。
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海豚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从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弹、水雷,甚至让它们当自杀性“敢死队员”,海豚备受青睐。
海豚的脑容量比一般人还大20%,掌管思维的大脑也比人大,仅次于人类,要比猩猩、猴子聪明得多,而且海豚传达信息的语言词汇也是动物中最丰富的。
它能潜入深海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停留时间几分钟,并且有惊人的判别方位、识别物体性质的特异功能。
在一次太平洋扫雷试验中,几头经过特殊训练的海豚、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多枚水雷。
现在,美海军有5支海洋哺乳动物小分队,他们常常被称之为“系统”,并以“MK”为代号。
包括美国军方在内的世界多个科研小组通过在苍蝇、老鼠、飞蛾和鲨鱼等的大脑中植入芯片,从而远距离遥控他们去寻找炸弹或刺探敌方活动。
这些动物“间谍”完成军队所不便完成的各种作战任务,以达成兵不血刃的战争。
军鸽通信,无处不在
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将微型窃听器安在受过训练的鸽子脚上,鸽子由激光束指引飞到预定地点。
它用嘴啄一下窃听器,窃听器特别开关立即打开,脱离鸽子脚,落在需要侦听的地方。随后,鸽子从容飞去,谍报部门便可听到窃听器里的声音。
在如今信息化、数字化战争的时代,我们依然可以搜索到军鸽的身影,他们扮演着“末端通信”的重要角色。
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鸽,不受地形和气候的限制,不会被有线、无线信号干扰,不易被雷达发现和监视。
边防巡逻或者敌后侦察以及当时的条件不允许使用电子通信设备时,军鸽也能将情报送回。
军鸽传递信息迅速,保密性强,使用简单,机动能力好,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
另外,军鸽在战场救护方面也大有作为。
战场上的救护分队可以用军鸽将前线伤员的人数、伤势、血型、预计手术规模等情况先行带到野战医院,以利于伤员的及时救治。
近年来,美国设立的军鸽研究所,对军鸽的功能进行了新的探索,军鸽的用途渐渐超出单一通信的功能。
他们的海上救险专家利用军鸽帮助救险人员在海上寻找失踪者,而且辨认准确率在90%以上。
他们还利用鸽眼的定向功能,将军鸽放置在火箭的控制系统中,使军鸽不断调整火箭的方向,确保火箭准确地攻击设定的目标。
蜂鸟侦查“眼”,可入口袋
美国五角大楼研制出了一种可以放入口袋的蜂鸟侦察机,长度仅16厘米,重量还不及一只AA电池。这种无人驾驶飞机每小时可飞行11英里。
军方希望利用飞机上的微型摄像机在战区中侦查敌人的位置,而不被发现,并最终把他们部署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希望他们能够穿越窗户和停留在电线上。
在制造商8分钟的展示中,“蜂鸟”从一扇门飞进一栋大楼,随后又飞出来,并可以对抗每小时5英里的风力。
这种无人机的研制成功为新一代具有小鸟一样灵活性和外观的飞行器铺平了道路,并且挑战了空气动力学的极限。随着研发的进展,飞行时间还可能延长。
机器蝙蝠,轻如羽毛
“机器蝙蝠”只有手掌大小,拥有形状记忆合金的节状四肢以及用智能材料制作的“肌肉”,是用于侦察或者收集其他信息的绝好的微型飞行器。
“我们正尝试尽可能模拟自然,因为它非常有效。就微型飞行器而言,大自然告诉我们像蝙蝠一样鼓翼而飞是最有效的。”据研究人员介绍,“机器蝙蝠”可轻而易举地放在手掌心,不足6克。
用作机器蝙蝠肢节的特殊的弹性很好的材料,可帮助机器完成所有动作,又总能回到它的最初滑翔位置。
飞蛾特工,
不知不觉的闯入者
科学家从科幻小说《雀鹰》中获得灵感,在处于变态发育阶段的昆虫体内植入微机系统,令芯片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
等这些昆虫发育后,他们的器官包住微机芯片和电线,成为远程控制的“昆虫侦察兵”。
科研人员的终极目标是造出至少能飞离控制器100米,在追踪目标5米范围内停留的半机器昆虫。
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召开的会议展示了一系列录像。
其中一个拍摄的是一只背部装有电线的烟草天蛾,它控制飞行的肌肉可接收信号,并对信号变化做出先扇动一只翅膀、再扇动另一只、然后两只翅膀一起扇的反应。
研究人员提高对肌肉刺激频率,使飞蛾翅膀扇动得更快,接近起飞速度。
另一个录像中,飞蛾上方拴有绳子,而电信号刺激肌肉后,飞蛾能够左右转动。
飞蛾看起来像被灯光吸引无意间飞入你家,但它实际上扮演“间谍”角色,这就是新一代通过植入芯片实现远程控制的半机器昆虫。
海豚,水下特种“敢死”兵
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为对付越南的海军蛙人部队、水下特工人员,成功地使用了水下“特种兵”——海豚,由它们担负水下守卫警戒。
一旦发现来袭者,海豚就向训导员发出无线电信号,并用绑在鼻上的利刃割断潜水员的供气管和面罩,或用戴在头部的麻醉注射针刺向敌潜水员,使其丧生。
目前,美国海军计划把30只受过专门训练的海豚和海狮派到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一个海军基地,执行水下巡逻任务,以防恐怖分子偷袭。
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海豚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从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弹、水雷,甚至让它们当自杀性“敢死队员”,海豚备受青睐。
海豚的脑容量比一般人还大20%,掌管思维的大脑也比人大,仅次于人类,要比猩猩、猴子聪明得多,而且海豚传达信息的语言词汇也是动物中最丰富的。
它能潜入深海几百米甚至几千米,停留时间几分钟,并且有惊人的判别方位、识别物体性质的特异功能。
在一次太平洋扫雷试验中,几头经过特殊训练的海豚、轻而易举地找到了多枚水雷。
现在,美海军有5支海洋哺乳动物小分队,他们常常被称之为“系统”,并以“MK”为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