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党员干部冲锋在抗洪一线

来源 :党员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xxf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恩施州共遭遇9轮强降雨,特别是7月16日凌晨到17日的特大暴雨,造成恩施城区发生50年一遇洪水,多地被淹,全州8县市共88个乡镇(街道)46万余人受灾。灾情就是命令,抗洪救灾一线就是战场,恩施州迅速组织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入抗洪救災一线阵地,坚持领导靠前、党员靠前,全力抢险救灾。
  书记带头,靠前指挥
  “从即时起,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双指挥长’要进驻防汛指挥部,调度指挥防汛抢险工作。”7月17日,恩施州委书记、州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柯俊深入受灾严重地区,指挥防汛救灾,逐一视频连线各县市防汛指挥部。
  汛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恩施州把坚决践行“两个维护”作为防汛救灾的根本要求,联系包保恩施州城主城区社区的23名州级领导迅速深入责任社区现场指挥防汛救灾,示范带动200余名县市“四大家”领导深入各自联系街道(乡镇)、社区(村)一线指导,确保各级各地防汛救灾组织领导有序有力。
  “所有党员干部分网格下片区转移群众!”7月17日下午1点,恩施市民族路社区党委书记王健紧急组织转移250余人,车辆 300余辆。
  暴雨中,恩施市胜利街社区党委书记黎春华带领党员组织被淹地区居民转移。洪水退后,又带领党员群众开展清淤,三天三夜几乎没休息。
  “关键时刻,党支部要发挥作用,书记就要带头。”15日晚,利川市忠路镇小河片区河水暴涨,山体滑坡,村党支部书记康阳俊挨家挨户敲醒转移沿街190多户村民。
  各级书记靠前指挥,领导一线示范,县乡协同履责,恩施州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坚持党政同责,全州8个县(市)、88个乡镇(街道)党委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双指挥长”职责,2496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冲在前,构建州、县、乡、村四级防汛救灾责任体系,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和岗位责任,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救灾硬仗。
  “尖刀”出战,冲锋在前
  7月17日特大暴雨,恩施州主城区23个社区治理“尖刀班”579名成员迅速集结、提前行动,分赴72个片区开展巡河查堤、设置警示、应急抢险,通过微信群、小区业主群、楼栋群等形式发出安全提醒,挨家挨户疏散群众1万余名,帮助转移财物3000余万元。
  “一楼店面的东西赶快搬起走,所有人员迅速撤离!”7月17日中午,州委组织部驻机场路社区“尖刀班”班长王万恩收到指挥部预警通知后,迅速组织“尖刀班”成员、社区党员第一时间组织商户和人员安全撤离。
  “群众看到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恩施州城舞阳社区、官坡社区等多处被淹,“尖刀班”班长谷祥威始终冲锋在前。
  清江上游洪水暴涨,下游巴东水布垭镇、宣恩万寨乡严阵以待。水布垭镇辖区各驻村“尖刀班”班长迅速组建30支防汛救灾“党员突击队”。暴雨导致232省道罗针田路段2.5公里交通完全中断,驻村“尖刀班”24小时值守。
  面对汛情灾情,恩施州充分发挥社区治理“尖刀班”和农村扶贫“尖刀班”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攻坚克难的组织优势和战斗优势。
  在城市,全州85名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339名联系包保社区的责任单位负责人第一时间进驻社区统筹指挥,1533名社区治理“尖刀班”成员不惧危险、冲锋在防汛救灾的最前沿。
  在农村,2.2万名精准扶贫“尖刀班”成员就地转变为防汛救灾队员,全力组织农村党员群众抗灾救灾,先后设置警示标语1万余条、封控危险地域3000余处、紧急转移安置群众近1万人。
  党员下沉,一线作战
  “伍组长,向你报到!”在恩施市机场路君华苑小区,下沉党员第一时间向党小组长伍兴树认领任务。
  面对特大暴雨,恩施州委组织部迅速反应,下发《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参与防汛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州所有党员干部视灾情为命令,取消周末放假和“弹性休假”,立即下沉一线参与防汛救灾工作。
  全州97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2万余名在职党员闻令而动,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社区吹哨、党员报到”要求,全部下沉街道社区参与防汛救灾。
  闻令而动,迅速下沉。恩施州委办公室60余名党员干部组成党员突击队火速奔赴联系社区,协助社区劝离劝退群众1000余人次。
  科学组织,发挥作用。在社区“大党委”统筹协调和社区党组织统一指挥下,恩施州通过295个网格(片区)党支部和1829个楼栋(小区)党小组将2万余名下沉党员有机组织起来,开展拉网排查、疏散转移群众、协助灾后自救等工作。
  党旗飘扬,组织保障。恩施州委组织部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坚持在一线带头救灾,在一线识别干部,在一线挖掘宣扬典型,全力为防汛救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其他文献
“工作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要立足于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定要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消除迷惘,逐渐成长。”湖北省2014届选调生岗前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时任省委书记的李鸿忠讲了这样一番话,两年过去,我开始切身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蕴意。  2014年8月进入单位后,我被安排到镇确权办,协助镇财政所开展全镇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我工作的三斗坪镇是三峡大坝所在地,也是移民大镇,由于历史原因,土地纠纷
他是在城里长大的90后,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下到农村,驻村期满后毅然申请留任,3年多在两个村与穷“抬杠”、与民“结亲”,张熊咸恩已然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村官”。  2017年3月,来凤县税务局干部张熊咸恩,被下派到该县大河镇黔江洞村任第一书记。面对整村脱贫的“军令状”,他迎难而上,跑部门、争项目、筹资金,在他的争取下,黔江洞村基础设施“遍地开花”。  产业“活起来”,才能带动群众富起来。张熊咸恩和村“
羊可以从树上长出来、通过颅骨尺寸判断人的品质、药物稀释程度越高疗效越好、无生命物质能孕育出生命……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荒诞的理论,即使现在几乎已无人相信,但在过去的时代里,即便是最训练有素的科学家都曾对其深信不疑。  在各种荒诞的科学理论中,羊可以从树上长出来、通过颅骨尺寸判断人的品质、生命在太阳系内无所不在、药物稀释程度越高疗效越好等,在本刊2014年第一期《疯狂的古代科学》一文中也曾提及,那么
将水熊虫的DNA和人类细胞结合起来,是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定居火星?  克里斯·梅森是美国纽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也是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太空飞行的遗传效应,以及人类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将探索领域进一步扩展到太阳系。他说,在未来的火星任务中,保护宇航员的方法之一——或许是最奇怪的方法——可能是利用缓步动物(俗称水熊虫)的DNA。这种微小的动物能在最极端的条件下生存,甚至在
“老九”,背地有人这样“尊重”有恩于人的教师。更有甚者感觉这样称呼还不过瘾,不足以显摆自己的地位,还要在前面加个“臭”字。谁的成长能离开教师?对那些忘恩负义之徒,我为他们的不齿言行感到痛心。文革时期对教师们的不尊,对教师的谩骂和人格侮辱遗毒已肃清,过去的愚昧,我们应当与之决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师的恩情比山高,比水深。教育工作是太阳底下最光彩的事业,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让人一辈子都应该
朱武梅,东风传动轴公司一线操作工。在车间,她是令人钦佩的“全线通”; 在突缘班,她将怀揣的“绝活儿”倾囊传授给同事。14年来,她扎根企业热土,在机械林立的生产现场,熟练掌握车、钻、磨、铣、镗及数控车床等全部操作技能,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武梅操作法》。  为了提升传动轴总成质量,公司添置了国内首台新型卧式拉床。面对新式装备,操作者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于没有任何参照物或经验可循,一度使零件加工
雷龙的发现  1877年,马什根据发现的部分化石建立了迷惑龙属,属名来自希腊语“骗人的蜥蜴”,因为迷惑龙化石中的人字形骨与其他恐龙不同,反而与著名的海生爬行动物沧龙相似。迷惑龍的模式种名为埃阿斯迷惑龙,种名来自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大埃阿斯。  两年后,马什的团队在怀俄明州的科莫崖发现了一具巨大的恐龙化石,这可把马什高兴坏了,他要用这个大家伙好好打击一下柯普。经过匆忙的研究,马什将这种恐龙命名为雷龙,属
澳大利亚一男子穿防护服去健身房民众做足防护措施  一段视频显示,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一健身房门口,一名男子身穿白色防护服进入健身房锻炼。由于担心传播病毒,专家警告不要去健身房。显然这名男子也不愿意冒险,做足了防护措施。据报道,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爆發以来,澳大利亚民众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在珀斯的伊丽莎白码头,一名男子被发现戴着风暴骑兵头盔。在阿德莱德,一名乘客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乘车。美国一
珠海,是一座海滨小城。天气变幻莫测,晴空万里的下一秒也许就是暴雨倾盆,让人猝不及防。人们的出行常常因此变得麻烦,我也曾吃过天气的亏。  那一天,我从书店出来,没走几步头顶就袭来了微凉的湿意,我抬头一看,树叶沙沙作响,正与雨水在乌云下共舞,我暗叫糟糕,居然下雨了!这时手里若是有伞肯定不会如此慌张,只可惜抱着侥幸心理的我早上并没有带。情急之下,我一头向雨幕冲去,手中护着心爱的书,我可舍不得用它来挡雨!
读唐诗,总觉得满纸珠玑,满目琳琅,常常忍不住在一些佳句下面画线,密密加圈。其中的千古名句不胜枚举,出自一流大诗人之手的自不待言(这也是他们之所以成为一流大诗人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不少出自不那么鼎鼎大名的诗人之手。这些诗人的名字,往往就因为那一两句名句的永久生命力而成为不朽。  比如初唐的王湾,他的生卒年不详,诗作大多散失了,《全唐诗》中也仅存其诗十首。但是其中有一首《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