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脑电生物反馈疗法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

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12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2例/每组),观察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副作用,并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1%(χ2=9.042,P<0.05)。两组治疗后2周、4周、8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9.391、19.349、26.349、5.026、12.610、19.518,均P<0.05),MA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8.646、22.190、33.101、4.986、13.185、25.959,均P<0.05),CG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7.471、29.482、42.256、13.136、28.358、35.66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93、4.537、5.655,均P<0.05),MAD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622、9.740、7.490,均P<0.05),CG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608、11.024、12.59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NE及DA水平分别为(148.5±4.9)ng/mL、(60.6±4.2)ng/L、(78.0±4.1)ng/L,均较治疗前的(79.8±4.3)ng/mL、(30.3±4.0)ng/L、(43.5±4.0)ng/L显著升高(t=82.977、41.134、46.837,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5-HT、NE及DA水平分别为(125.4±4.1)ng/mL、(40.2±4.0)ng/L、(50.3±4.3)ng/L,均较治疗前的(79.2±3.9)ng/mL、(30.5±4.1)ng/L、(43.2±3.6)ng/L显著升高(t=64.287、13.334、9.969,均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t=28.469、27.695、36.28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时TESS评分分别为(3.0±1.0)分、(4.3±1.2)分,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时TESS评分分别为(2.8±1.2)分、(4.1±1.3)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0、0.846,均P>0.05)。

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效果较好,安全性高,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放疗、化疗与放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放疗、化疗及放化疗联合治疗,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化疗组112例,放疗组108例,放化疗组108例。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浆EGFR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前化疗组、放疗组、放化疗组血浆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4.8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肺癌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吗啡10 mg,口服,1次/12 h。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吗啡治疗,对镇痛效果差者以50%剂量逐渐进行加量治疗。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2.5±0.7)分比(3.7±0.9)分]
目的探讨舍曲林治疗冠心病(CHD)介入术后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D介入术后合并抑郁症患者73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CHD常规治疗及浅层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目的通过检测反复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探索其相关性和意义,为科学预防反复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收集反复社区获得性肺炎婴幼儿(反复CAP组38例)及单次社区获得性肺炎婴幼儿(单次CAP组123例)和健康对照组(39例)血清样本,分别测定25-(OH)D3的水平、IgG、IgM、IgA和碱性磷酸酶(AKP
目的比较改良的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术与传统后路镜下减压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结果,探索后路镜下减压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优化方案。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共有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改良内镜组30例(观察组)和传统内镜手术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减压范围、VAS和ODI评分(术前、术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