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阐述了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基于这四个维度,以“光合作用”一节为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巧妙结合生物学科知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积极尝试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能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延伸等,不断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从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纬度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 情景引入,形成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闻或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学生在尝试解释和抽象的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观念和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农业生产,笔者以所在区域的生态农场最近因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大部分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事件作为引入。学生利用最近所学的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尝试对该事件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由于“低温寡照”影响了绝大部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而导致减产,进而抽象出“光照、温度、CO2”是影響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部分学生发现在该生态农场并不是所有农作物均减产了,比如玉米的产量没有明显变化,进而抽象出“农作物本身的色素、酶”等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学生在尝试解释该事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物质与能量观”的生命观念。
  2 自主学习,培养理性思维
  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更重要是的能够引导学生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以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的课堂教学之前,导学案已经下发,导学案包括“复习旧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四大模块。“复习旧知”模块是将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框图形式填空(图1),“自主学习”模块展示了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图2),要求学生对曲线图上每个拐点和每一段发生的原因及主要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配以一道例题。这两个模块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并应用自主学习所得知识对例题进行解析,同时将自主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汇总、解释、修正,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再认识中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理性思维。
  例题: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研究。
  (1)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两种物质是______。
  (2) 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实验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______。
  (3) 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实验装置的烧杯内加入______溶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______。
  (4)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他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 h,实验数据见表1。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分析所绘图形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______。
  (5) 夏季去除实验装置的水浴装置后,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问图中CD段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G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特点是______。
  本例题从实验事实入手,既考查基础知识,也有综合分析。学生通过解析,一方面能够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结合“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从而为整节课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设计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和证实,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实验证据。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即培养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并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中,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和自主学习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否真的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影响呢?具体的影响结果与自主学习中的曲线所示一致吗?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探究和验证。教材上给出了利用叶圆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基本思路。本节课上,笔者对该试验进行了适当的改编,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实验方案在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共分为8组进行实验。教师给1~6组提供了新鲜的叶圆片,给7~8组提供了衰老发黄的叶圆片。实验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1~6组的实验很成功,7、8两组学生认为自己实验“失败”了。既然“失败”了,就要分析原因,全班学生一起观察7、8两组的实验,共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学生通过对比发现,7、8两组的叶圆片绿色较1~6组的浅,提出可能是叶片中色素的原因所致。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们能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和分析吗?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提出将两种叶片中的色素提取并分离后做比较。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学生马上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很明显,1~6组所用叶片提取的色素种类和含量较7、8两组的叶片多。学生们通过实验的再探究,从“失败”的实验中抽象总结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和数量、酶的数量等。
  4 联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较之前最大的跨越是实现了学科教学思想向公民教育思想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教师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社会关爱等。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中,教师以当地生态农场减产事件引入,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对“光合作用与农作物的产量”的关系有了深刻理解的情况下,回归实际生活,尝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提出在大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学生根据初中化学知识及平时生活经验,提出施放干冰、燃烧秸秆、入夜开灯、养殖家禽、合理灌溉、增施肥料等措施,并针对这些建议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优化措施。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点评,尤其针对“燃烧秸秆”“养殖家禽”“增施肥料”等措施的优化,引导学生形成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随后,提出我国是农业大国,国家提出了“保持基本农田不动摇”的国策,那么在大田生产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的具体措施有哪一些呢?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缺少农村生产实践经验,对于大田生产中的间作、轮作等措施难以理解,教师需要进行简单解释,在解释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智慧。进而提出,学生虽不能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但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粮食,养成不浪费的习惯。该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情感激发、社会责任提高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新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师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反思、学习和实践,不断改善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以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高中生物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让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成为学生终生收益的成果,成为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安顺市新型城化进程的加快,在中央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相关政策指导下,偏远山区少数民族人口流入安顺市城镇规划的各个乡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代表安顺市经济发展、城镇化进步的必然结果和具体体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安顺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为:一是建立了完善的城镇少数民族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二是安顺市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良好;三是安顺市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推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1 关于实验材料    黑藻是观察细胞质流动最理想的材料之一。一提到黑藻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进化低等的藻类植物,其实黑藻虽叫“藻”,但并不是真正的藻类植物。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根入泥,茎直立,长50~80cm.叶披针形,4~8片轮生,通常以4~6片为多,长1.5cm左右,宽约0.15~0.2cm。叶缘具小锯齿,无柄。有冬芽,生在小枝顶端,作为营养繁殖用。夏季采集到后,可以一年四季连续培养。春天
摘 要 课堂是师生共同生长的平台,关注课堂生态,让学生的学习在生态课堂中自然发生,从兴趣出发,在探索中提升,这个过程既需要教师的引领,也为教师的课堂设计提供更多空间。  关键词 生态课堂 建构DNA结构 模型修正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态平衡与和谐是当今社会热议主题之一。而教育也应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学生天性而为。生态课堂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倡导让学生在自由发展的空间中
摘 要 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综合一些彼此间有联系的实验,开展主题式探究活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以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设计实验,在探究活动中寻求证据以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最后实现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关键词 生物学概念 主题式探究实验 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生物学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知识的基本单元、生物学科的基石。生物学概念是对一类“生物学事实”
AQA是英国资格评估与认证联合会(TheAssessment and Quaiifications Alliance)的缩写,目前为英国三大颁证机构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誉。AOA的考试种类有GCE、GCSE、GNVQ、VCE等。  普通教育证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简称GCE),分为普通水平(Ordinary level,O水平)考试和高级水平(Adva
摘 要 介绍了“情境—问题—自主—交流—评价”教学范式提出的背景及活动模型,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为例对该范式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总结。  关键词 情境-问题-自主-交流-评价 教学范式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信息量与思维量,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进行自主、互动的建构式学习。笔者等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学生首先要知道基因的位置和基因的定义。但基因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所以学生会感到非常困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图
“学生所需,即教之所在。”学生有疑惑、想知道的知识,就是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倍关注、讲细讲透的地方。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有时课堂上也会出现“疑惑”层出不穷,教师应接不暇的情况。“人的生殖”这一课笔者就遇到了此种情况,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关“生殖”的问题,他们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太想知道人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这些问题是他们平时想过,但羞于问人,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教师要怎么办
生物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并能够利用生命观念来认识生命世界和解释生命现象。动物的行为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其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有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稳态与平衡和物质与能量等生命观念,笔者以“动物的行为”一课为例,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  1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的第四节内容,前面几节内容都涉及生物的行为。但对于行为没有
摘要:诗人济慈出生于1795年的伦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拜伦和雪莱齐名。1821年,济慈身患重病不幸离世,年仅26岁。年少逝世的他却为世人留下宝贵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恩底弥翁》《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诗歌风格真挚、浪漫,细腻的表述下蕴含人间真性情。早在20世纪,济慈的诗歌就流传到中国。通过简述济慈诗作在中国的译介,介绍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并采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对济慈诗歌的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