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家胤:全球问题新思维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antoni198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布达佩斯俱乐部主席拉兹洛撰写了《人类的内在限度——对当今价值、文化和政治的异端的反思》,从罗马俱乐部最初注重的对地球生态系统外在限度的考察,转向了对西方价值观、文化、伦理的内在限度的批判性考察。在这种背景下,您觉得东方文明是否也应该有一些自我反思,是否有一些思想或价值依然值得今人借鉴?
  文化是社会-文化遗传基因(S-cDNA)的简称,而文明则是文化的社会表型。文化不仅在三维空间中存在,而且在四维空间中进化;因此我们不应当继续囿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二维空间,而应当在时间维度中研究文化。人类文化(S-cDNA)进化经历了神话-巫术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科技-理性文化三个阶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写道:“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进化经历了采集-狩猎社会、农耕-游牧社会、工业-信息社会这样三个自然段。现在,发达国家已进入第三阶段科技-理性文化和工业-信息社会,发展中国家正相继朝这个阶段推进,这个过程叫“全球化”。“全球化”是被什么文化所化?答曰是被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所化。
  现代科技文化不是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文化,而是全人类的文化,它经历漫长的进化过程,吸收全球几十种文化的成果会聚而成,如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早就被吸收进去了(李约瑟)。19世纪中期,现代科技文化及工业文明在西欧兴起,暴露出来的第一个弊端是贫富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尖锐。马克思揭露和批判它的内在矛盾,预言它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而进化到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和更高级的社会。尽管马克思的预言没有完全实现,可是,他的揭露和批判,以及由此引发的阶级斗争和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自我完善,缓解了阶级矛盾。
  20世纪中期,现代科技文化及其工业文明全球化,罗马俱乐部及时揭露它的外在矛盾,同地球自然环境和有限资源的矛盾,论证它是不可持续的,会引发灾变。罗马俱乐部警醒世人,催生全球问题研究,这是它可以同马克思相媲美的历史功绩。作为罗马俱乐部成员,拉兹洛在完成该组织第六份报告《人类的目标》之后,“反求诸己”,揭露和批判“人类的内在限度”,把罗马俱乐部的工作引申一步;随后又成立布达佩斯俱乐部继续这项工作。其结果肯定是促进全球科技文化和工业文明的继续反思和继续自我完善,将缓解全球问题。
  建立正确框架、厘清基本概念和理顺思路之后,我们就会明白,学界所谓“东方文明”其实主要指的是中国儒道释三教引领的东亚农业文明,它的某些观念,譬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勤俭节约”“素食主义”之类,对启发世人和缓解全球问题肯定有帮助,可是,如果据此认为,靠这几个观念,再加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老农的口头禅,就能解决“西方文明引发的全球问题”和解救全人类,那就想得太简单了,甚至太幼稚了。
  您曾指出,地球原是一个能量物质循环使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几百万年的人类原始文明并没有破坏这个结构,而工业文明短短的200年就把这个结构彻底破坏了。您觉得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何在?如何才能改变现今人类与自然的敌意状态?
  接下来讨论“原因”和“缓解”。请注意我用的词是“缓解”,因为我相信全球问题不可能“解决”,甚至不可能“化解”,顶多是“缓解”,即缓和和减少它所造成的破坏,类似于经济学上讲的“软着陆”。
  在来自太阳的能量流推动下,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三元结构: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三者相互耦合,形成生产、消费和分解三环节循环圈。在采集-狩猎社会、农耕-游牧社会的几十万年里,人类并没有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可是,进入工业-信息社会,这种生产方式暴露出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四种负面效应,短短几百年,它就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结构破坏。原因是人类成为超级生产者、超级消费者但却不是超级分解者,大自然不堪重负,只能以灾变报复人类,恢复自身平衡。
  由于全球问题同工业-信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而人类既不可能倒退回农业社会,又不可能进化出别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全球问题不可能“解决”或“化解”,只能“缓解”。缓解的办法就是全球科技文化和工业文明继续向前进化,自我超越,上升到工业-生态文明,重建地球-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的超循环圈,人类在其中不但是超级生产者、超级消费者还是超级分解者。这就是布达佩斯俱乐部倡导的“意识革命”和“文明转型”。
  布达佩斯俱乐部一直倡导通过一场“意识革命”,改变现在人类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和生活方式,以避免两条曲线的交汇和爆发全球性生态灾变,并创造一种可持续进化的文明。但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使这一努力举步维艰。您觉得这种“意识革命”的障碍主要有哪些?它是否真的能够解决地球当前面临的问题?
  第一个障碍是物质主义的世界观和线性思维方式:物质一元论,物质生产是唯一生产,GDP是唯一评价标准,GDP增长同社会制度优越及个人幸福成正比,所以凡有碍各自国家GDP增长的节能减排就一律反对,国内环境污染则在所不惜。
  第二个障碍是分散和敌对的治理结构。目前世界由几个敌对集团,224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几百家跨国公司分散治理,它们相互敌对、竞争,对缓解全球问题的举措均互相观望、比拼和扯皮。第三个障碍是人的利己本性,这种利己本性逐级放大就成为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利己本性——吸收负熵,排泄出熵;损毁各处,以建造一处。
  所以,对解决全球问题,我仍然认同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报告,持悲观态度,原因是上述三个障碍都不是能迅速消除的。所以,对全球问题的未来我愿意做如下预言:
  由于人类集体理性并没有超出试错法,接下来全球极端天气会越来越频繁,自然灾害会越来越严重,造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大,人的死亡会越来越多,而人类只有在遭受大自然日渐加重的惩罚之后,在日渐增大的环境压力之下,才会从物质主义的迷梦中逐渐清醒,才会认清人类社会是个多元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才不得不抑制自己的利己本性以寻求集体生存,并制定和采用“社会综合评价标准”,把生态价值放在首位,加大生态投入,朝全球统一治理的社会模式进化,进化到工业-生态文明,重建同地球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其他文献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生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摘 要] 探讨了高职院校小语种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和择业价值取向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专业问卷调查法,对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小语种专业(日、韩、法、德)1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积极心理资本与择业价值取向呈正相关,前者对后者具有显著预测效应。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小语种;积极心理资本;择业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
以10~(5.17)ELD_(50)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mildly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MPAIV)气管内注射10日龄SPF鸡,24h后,重复感染一次;48h后,气管内注射禽病原性大肠杆菌35
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指的是出现在子宫颈移行带或者阴道部的子宫颈管内膜上皮细胞与鳞状上皮细胞交会处的恶性肿瘤[1]。它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妇科肿瘤中位于第2位,死亡率居妇女恶性肿瘤之首[2]。我国宫颈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到目前为止,子宫颈癌的确切病因仍不完全清楚,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现
At hybrid analog-digital (HAD) transceiver,an improved HAD estimation of signal parameters via rotational invariance techniques (ESPRIT),called I-HAD-ESPRIT,is
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而小班教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的小班教学发展是比较晚的,在国际上,最早进行小班教学的国家是美国了,美国的小班教学是
该文分析了“一所两制”和“技物结合”产生的历史背景、作用、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认为:①“一所两制”和“技物结合”是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发展过程的
期刊
一、为什么要改变——教学改进背景rn1.改变来自典型教学现象与思考rn现象1:纸上得来终觉浅……rn晨间入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找到自己的气象日志本,看着老师在黑板左
期刊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租界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谁知它的出现,竟然是一名英国领事和一名中国地方官交易的结果。  英领事“挤”进上海城  《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条约签订之初,散居在上海的英国商人和传教士只有25人。但参加条约签订的英国侵略军头子璞鼎查却认定中英贸易会迅速增长,来华英国人将大幅增加。于是,他决定预选英国人在上海的居留区。  1842年12月,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