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前指导 提升写作水平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50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前指导阶段是写作中的准备阶段。实施有效的作前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写作状态,完成写作任务。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中的作前指导效果并不突出,存在把握不当、贪多、求快、次数少、无个性等问题。所以,要想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需要了解作前指导问题,并根据作前指导问题提出优化建议,给予中年级学生更有效的作前指导,让作前指导真正成为助力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助推器。
  关键词:作前指导;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0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49
   作文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外在显现。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帮助学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任务。
   一、作前指导及其内容
   (一)概念
   作文写作过程是一个集思考谋划、实践写作、修改润饰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训练活动和创造性观点表达活动。思考谋划环节是学生在正式写作之前必须经历的环节,而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谋划的过程就是作前指导过程。它是一个出现在学生正式写作之前的指导性活动,也是教师辅助学生完成文本写作任务的过程。但它不是一个教师代替学生写作构思的过程。
   (二)内容
   就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作前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明确主题。每个作文写作活动都有自己的写作主题,帮助学生明确作文写作主题,是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作前指导的基础。只有明确了写作主题,学生才会清楚“需要写什么”“可以写什么”,才能有目的地调动个人的写作经验、写作素材。
   2.激發情感。《文心雕龙》有言:“情动,辞才发。”“情动”是“辞发”的前提,情感引导是作前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中,如果不能引发学生对写作的期待,不能让学生产生倾吐的欲望,那么学生是无法写出真正的好作文的。因此,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作前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学生害怕写、无兴趣写的问题,以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写作,写出真情实感。
   3.搜集材料。文本的写作过程是对写作材料的创造性加工过程,搜集写作材料是学生进行材料加工的前提。因此,在小学中年级语文作前指导过程中,教师应以写作主题为写作引导核心,选择适宜的引导方法,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和知识记忆,帮助学生明确素材使用方向。有效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提升作文的充实性。
   4.写法指导。中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在面对作文这一大部头的语言组织训练活动时,如果不教授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他们很难将作文写得清楚明白。因此,在中年级语文作前指导过程中,必要的写法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最常见的写法指导活动,包括以例文分析带出的写法指导和直接教学作文写作方法两种。指导内容不限,可以是对顺序写作的教学等基础性内容,也可以是对班级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等个性化内容。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作前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作前指导对作文写作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具体的作文指导实践中,中年级语文教师却并未将作前指导对学生写作的促进作用较好地发挥出来。
   (一)意识淡薄,作前无指导或少指导
   在中年级作文指导实践中,部分教师的作前指导意识淡薄。他们有的没有意识到作前指导的重要性,极少组织作前指导活动;有的过分追求自由作文,刻意弱化作前指导;有的甚至因为害怕作前指导会“束缚”学生的思想,而直接省略该环节,让学生直接动笔写作。而在作前无指导或少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身心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写。这不仅达不到“自由作文”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陷入害怕写作或胡乱写作的错误写作状态之中。
   (二)把握不当,作前指导笼统、粗略
   作前指导应该是细致的、具体的。只有细致化、具体化的作前指导才能真正“导”进学生心里。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年级语文教师在进行作前指导时比较粗略和笼统,他们能够指出作文思考的方向,但却不会提出具体性的思考要求。比如,在指导“我的植物朋友”主题写作过程中,某教师给学生的作前指导是先观察,后写作。观察要求是:认真、仔细。这就是一个是很典型的笼统指导、粗略指导案例。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虽然知道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认真、仔细,在对植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也就很难做到认真、仔细了。所以,可以说这一作前指导的指导效果微乎其微。
   (三)忽略个性,作前指导“一刀切”
   学生是个性化的、发展中的人。在面对不同的写作主题时,学生的素材累积量和表达欲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写作阶段中,同一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不同的。但是,在对学生进行作前指导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是以“一概而论”或“一刀切”的方式推进的,他们没有考虑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不能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写作引导。比如,在同一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一节课就写出三五百个字,但有的学生却半节课也挤不出一句话来。但教师却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同样的作前指导,会写的学生觉得无聊,不会写的学生还是不会写。
   (四)贪多、求快,作前指导无深度
   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教师在作前指导过程中必须明确的教学前提。因此,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一股脑儿地把所有写作技巧都告诉学生。因为,面面俱到的作前指导不仅达不到想要的写作引导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写作太难的感觉,影响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水平的提升。但目前小学中年级的作前指导现实恰恰与写作指导要求相反,教师在作前指导中,心态浮躁,贪多、求快,几乎每次练习都面面俱到、无侧重点。这便导致了作前指导的泛化、浅化问题,影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明确各个作前指导下的重点内容,有计划地传授作文写作技巧,系统化地推进作前指导活动,作前指导的价值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三、优化小学中年级语文作前指导的建议
   (一)细化引导,唤醒学生记忆
   对学生记忆的唤醒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过程。只有顺利完成该过程,学生才会在大量经验、记忆、写作素材的支撑下,产生倾吐的欲望,从而自觉地进行作文的构思和组织过程。而要更好地唤醒学生的记忆,就需要细化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范围、写作内容引导,帮助学生由茫然、无目的的思考状态进入到目标明确的高效思考状态中。比如,以“我来编童话”为主题进行写作,如果以“今天,我们来编童话”为作前指导内容,学生肯定不知道该如何去编童话,编什么样的童话。但如果先展示国王、黄昏、厨房、啄木鸟、冬天、森林超市、玫瑰花、星期天、小河边等词语,然后让学生根据其中的两个或几个词语创编童话,學生就能很轻松、很快乐地完成童话创编任务。而这就是细化引导的魅力。
   (二)慧眼辨人,实施个性引导
   正如量身定做的衣服总会比批量生产的衣服合身一样,个性化的作前指导活动肯定要比批量化、统一化的作前指导更有效。而要想达到个性化指导的目的,就需要教师在对中年级学生进行作前指导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灵敏地捕捉学生的表情、语言、动作等。通过对学生的表情、语言、动作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来把握学生的作前思考情况,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宜的作前指导。比如,当作前指导结束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有的学生仍然在“咬笔头”,就需要对其进行个人作前辅导,了解其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解决。
   (三)收放自如,提高思考质量
   作前指导过程不是教师代替学生思考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所以,在这一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有约束、有指导,即“收”;也要敢于让学生自主发言、自主思考,即“放”。只有做到收放自如,才能提升中年级学生的思考质量,让其能够真正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较好的写作构思,进而将自己的想法完美地倾注于笔端。比如,在“我有一个想法”主题作文引导中,教师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合作分享、互助讨论的方式推进思考环节,以问题的“收”和小组讨论的“放”来优化思考引导。
   (四)把握重点,细化指导目标
   教师在对每个写作话题进行写作指导时,都要根据作文指导现实、话题特点找到指导侧重点,细化作文教学指导目标。随着写作内容的改变,写作指导目标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在指导“童话创编”活动时,教师的侧重点可以放在“对故事的发展顺序化的论述”上;而在指导学生写“植物朋友”的过程中,则可以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如何不重不漏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收获”上。
   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各个阶段的写作指导情况进行记录。分阶段进行写作指导总结,根据各个要点的指导训练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二次引导,以提升整个作前指导活动的系统性,确保作前指导质量。
   综上所述,优化作前指导是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而要想较好地完成作前指导任务,教师需要明确作前指导的概念和内容,树立正确的作前指导观念,构建细致化、个性化、系统化、生本化的作前指导活动,辅助学生在落笔写作前完成对作文的构思与谋划任务,更好地展现内心的想法。
  参考文献:
  [1]周寿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7(24).
  [2]杨靖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22).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项充满情感色彩的双边活动,教师需要精准把握作者的情感脉搏,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验作者用文字表达的人生悲喜剧。所以,在情商培养方面,语文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更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尝试,充分利用阅读教学、作文练习、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些教学活动,扎实开展学生情商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情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属于一种基本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学习模式中,不仅能够更为深层次探究所学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自身的合作意识、交流沟通意识,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合作学习属于小学生比较能接受的一种学习模式,让不同认知能力
期刊
摘 要:单元是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基础单位,也是教师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阶段划分。但是教材的设计并不是对教师的限制,许多教师在五年级开始运用对比迁移的理念,对单元进行整合与迁移,优化了教学顺序,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单元迁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迁移教学的系统性和目的性。即教师需要以单元为视角整体分析教材课文,然后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设计迁移教案。  关键词:对比迁移;单元整合;单元迁移;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实际阅读教学中,由于一些语文教师还没有把握深度学习的具体教学方法,无法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探讨和认知深层面的知识,使他们养成更高层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并不理想。故本文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开展深度学习进行一些总结与概括,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为此需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能有效推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使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具备操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诠释与组织保障。思想政治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手段和应对策略,导致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参与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本文重点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创新教学展开研究,以期为广大同仁
期刊
摘 要:构建活力高效课堂是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以情景教学法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已经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运用成果,切实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率。教师所构建的情景模式让更多的学生沉浸其中,并且可以及时地运用英语知识来解决这些模拟问题。因而本文针对如何构建活力课堂以及提高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率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适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活力课堂;情景教学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主张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其中户外游戏是幼儿解放天性、提升身体素质与感知自然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应在户外游戏中突出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主动进行探索,从而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认知。然而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幼儿园不能在户外游戏中加入幼儿自主的部分,这有碍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场地、安全、教师与游戏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3-6岁是幼儿释放天性,无拘无束的年纪,这一时期的幼儿活泼好动,对户外游戏的兴趣高涨。基于幼儿的这一特质,幼儿园应当遵循“开放追随推进”的原则,精心组织户外游戏内容,并全程对游戏活动进行跟踪指导,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开心度过美好的时光。因此,本文将针对幼儿园户外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策略进行全面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游戏;组织;指导;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升,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处于发展初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习出现错误时,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纠错的能力成为我们现阶段所面临的重点问题。这也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从小学数学纠错能力的培养出发,找出科学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这需要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重要途径,所以它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但是,提问也是有技巧和要求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擅问、会问,要问出效率,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关键词:提问角度;分层质疑;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