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日趋严重,大学生诚信问题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用积极、理性的心态去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状况和原因,并积极探索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危机 对策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漫长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社会中,诚信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缺失正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当今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具体表现在:
1.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成风
学习不诚信最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考试过程中偷看、抄袭、递纸条、请“枪手”代考到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作弊。据调查,大学生中从未作弊的不到40%,而有作弊行为或经常作弊的却高达60%。另外,当今大学生抄袭作业、抄袭论文等现象司空见惯。此外还有以开虚假病假条来旷课,以替他人答到(签到)来应对老师考勤,借阅图书资料不还,偷窃图书资料(或撕走重要页面),以提前到岗见习为由逃避毕业论文设计等等。
2.制作虚假简历,随意违约
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制造虚假履历、凭空杜撰社会实习经历、伪造各种获奖证书、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现象屡见不鲜。据兰州某高校一次问卷调查显示:有48%的学生坦言在求职自我推荐表中进行过“技术加工”,有21%的学生表示准备对自己进行一番“大胆包装”,1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14%的学生说要按实际情况做简历,而且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一旦找到条件更好、报酬更高、更有发展空间的单位,就立即违约,想方设法逃避违约责任。
3.故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违约率高
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故意拖欠助学贷款和学费上。为帮助贫因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助学贷款制度,帮助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然而许多大学生故意拖欠学费,甚至有不少毕业生工作以后仍不还款。据调查,对于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36.1%的学生认为很不应该,34.5%的学生认为应该给予处罚,29.6%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不少学生家庭并不困难,他们将交学费的钱用来买手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或做生意、炒股票、买彩票,但就是不交学费。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不能正常运转。助学贷款实行几年来由于违约率高,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一些高校被停发助学贷款,使得许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机会。
4.诚信意识淡薄,责任心欠缺
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诚信意识淡薄,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评优、拿奖学金、当学生干部、人党的目的,请客送礼拉选票、走后门,要求老师加分;学生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习以为常,甚至言而无信,承诺的事情经常是不能兑现,不了了之。
在感情问题上,不少大学生对待恋爱极不负责任,他们恋爱仅仅是为了寻求刺激,或是为了赶时髦。当今社会,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大学生盗用他人信息、发布虚假消息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道德观与市场经济观的碰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背弃诚信,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社会大环境诚信危机严重冲击着大学校园,当今由于社会监管力度不足和舆论监督机制不健全,诚实守信的学生得不到奖励,而弄虚作假的学生学校也没能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使得大学生诚信危机日益突出。
2.中西方价值观的矛盾冲撞
我国儒家文化传统在道德上倡导“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崇尚“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反对不择手段地谋求财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唯利是图”等价值观开始渗透到高校校园,加剧了大学生传统诚信道德的缺失。
3.高校诚信教育的缺位
当前许多高校管理领域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病,如招生中的暗箱操作、各类评优中的不正之风、学术造假、学校检查评比中的虚假行为等种种不诚信现象,严重制约着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学校教育方面“育人为本”意识淡漠,不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注重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训练,教书与育人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养成。
4.大学生诚信自律能力的欠缺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传统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传播诚信理念中理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能力。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能力较弱,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也比较欠缺,容易把社会的消极现象当作社会的普遍现象,对自己的信念容易动摇,常常在利益、压力面前不知不觉放弃自己的原则。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具体说来,亟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规范高校诚信道德教育模式,将诚信意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当今高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着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高校教育应把诚实守信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质,强化诚信教育课程。要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点,融入到“两课”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道德的典籍;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倡导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大力弘扬诚信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2.构建诚信档案和相关制度,加强诚信管理体制建设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监督和评判体系。诚信道德的养成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证。高校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详细记录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并把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升学就业、发放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并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当一个人有诚信缺失行为时,都会在个人档案中有所显示。有了这种奖惩制度的约束,恪守诚信将成为每位高校学生的人生信条,使他们能像爱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诚信品德。使守信者得到奖励、失信者受到舆论谴责和付出应有的代价。
3.发挥教师的诚信表率作用,树立诚信榜样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者先正己”。高校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信念,高校教师应注意言与行、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以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力量去教育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起到加强大学生个人的诚信道德修养和诚信道德实践的作用。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长期努力,整合各方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完善的诚信环境。
参考文献:
[1] 陶书中.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2]柏伟,彭晓玲.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
[3] 鲁印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 陈海涛,黄鑫.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归因分析[J].黑河学刊,2010(1) .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王锋旗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危机 对策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漫长的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指导思想的传统社会中,诚信曾发挥过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诚信状况不容乐观,诚信缺失正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突出问题之一。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当今大学生的诚信危机问题日趋严重,具体表现在:
1.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成风
学习不诚信最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考试过程中偷看、抄袭、递纸条、请“枪手”代考到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作弊。据调查,大学生中从未作弊的不到40%,而有作弊行为或经常作弊的却高达60%。另外,当今大学生抄袭作业、抄袭论文等现象司空见惯。此外还有以开虚假病假条来旷课,以替他人答到(签到)来应对老师考勤,借阅图书资料不还,偷窃图书资料(或撕走重要页面),以提前到岗见习为由逃避毕业论文设计等等。
2.制作虚假简历,随意违约
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制造虚假履历、凭空杜撰社会实习经历、伪造各种获奖证书、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等现象屡见不鲜。据兰州某高校一次问卷调查显示:有48%的学生坦言在求职自我推荐表中进行过“技术加工”,有21%的学生表示准备对自己进行一番“大胆包装”,1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14%的学生说要按实际情况做简历,而且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后,一旦找到条件更好、报酬更高、更有发展空间的单位,就立即违约,想方设法逃避违约责任。
3.故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违约率高
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故意拖欠助学贷款和学费上。为帮助贫因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开始推行助学贷款制度,帮助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然而许多大学生故意拖欠学费,甚至有不少毕业生工作以后仍不还款。据调查,对于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行为,36.1%的学生认为很不应该,34.5%的学生认为应该给予处罚,29.6%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不少学生家庭并不困难,他们将交学费的钱用来买手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或做生意、炒股票、买彩票,但就是不交学费。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不能正常运转。助学贷款实行几年来由于违约率高,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一些高校被停发助学贷款,使得许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而失去了宝贵的机会。
4.诚信意识淡薄,责任心欠缺
许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诚信意识淡薄,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评优、拿奖学金、当学生干部、人党的目的,请客送礼拉选票、走后门,要求老师加分;学生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习以为常,甚至言而无信,承诺的事情经常是不能兑现,不了了之。
在感情问题上,不少大学生对待恋爱极不负责任,他们恋爱仅仅是为了寻求刺激,或是为了赶时髦。当今社会,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大学生盗用他人信息、发布虚假消息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道德观与市场经济观的碰撞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一些人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背弃诚信,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使传统的道德教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到空前严峻的挑战。社会大环境诚信危机严重冲击着大学校园,当今由于社会监管力度不足和舆论监督机制不健全,诚实守信的学生得不到奖励,而弄虚作假的学生学校也没能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使得大学生诚信危机日益突出。
2.中西方价值观的矛盾冲撞
我国儒家文化传统在道德上倡导“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崇尚“大丈夫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反对不择手段地谋求财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金钱至上”“个人利益至上”“唯利是图”等价值观开始渗透到高校校园,加剧了大学生传统诚信道德的缺失。
3.高校诚信教育的缺位
当前许多高校管理领域和部门在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弊病,如招生中的暗箱操作、各类评优中的不正之风、学术造假、学校检查评比中的虚假行为等种种不诚信现象,严重制约着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学校教育方面“育人为本”意识淡漠,不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注重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训练,教书与育人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养成。
4.大学生诚信自律能力的欠缺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传统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传播诚信理念中理应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能力。面对多元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能力较弱,规范自己行为的自觉性也比较欠缺,容易把社会的消极现象当作社会的普遍现象,对自己的信念容易动摇,常常在利益、压力面前不知不觉放弃自己的原则。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应对措施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具体说来,亟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规范高校诚信道德教育模式,将诚信意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当今高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着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高校教育应把诚实守信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特质,强化诚信教育课程。要把诚信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点,融入到“两课”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道德的典籍;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倡导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大力弘扬诚信精神,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2.构建诚信档案和相关制度,加强诚信管理体制建设
诚信素质的培养,仅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之以信用监督和评判体系。诚信道德的养成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和相应的奖惩制度作保证。高校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详细记录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信用记录以及奖惩状况,并把个人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获奖、升学就业、发放助学贷款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并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当一个人有诚信缺失行为时,都会在个人档案中有所显示。有了这种奖惩制度的约束,恪守诚信将成为每位高校学生的人生信条,使他们能像爱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诚信品德。使守信者得到奖励、失信者受到舆论谴责和付出应有的代价。
3.发挥教师的诚信表率作用,树立诚信榜样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者先正己”。高校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信念,高校教师应注意言与行、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统一,以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力量去教育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起到加强大学生个人的诚信道德修养和诚信道德实践的作用。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长期努力,整合各方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加完善的诚信环境。
参考文献:
[1] 陶书中.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
[2]柏伟,彭晓玲.当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
[3] 鲁印服.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5).
[4] 陈海涛,黄鑫.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归因分析[J].黑河学刊,2010(1) .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王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