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课激趣法的使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教育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勤学,乐学,善学,也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设置疑问激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让亲身体验,给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较多,如“悬念式设疑”,在课的一开始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内趋力。如在上中长跑课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在跑弯道的时候身体要斜向跑道的内侧,在中长跑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全速跑,在跑的过程中应该怎样调整自己的呼吸,教师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探索中一步一步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比只单独强调学生怎样做效果要好得多。
  二、从手段要多样化激趣
  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现象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走、前脚掌着地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要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1-2分钟时间去展示自己的玩法,这样,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增加活动课激趣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教委颁布了(96)1号文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教学改革。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校在高年级阶段开始实行了体育两类课程整体改革。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了较大程度的调整。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改为“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身体素质、跳绳、球类、运动竞赛、娱乐体育等项目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多种选择性的活动。改变了体育教学中单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体力的身体教育观念。改变了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学生机械再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倡导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
  四、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来激趣
  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味,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总是按示范——讲解——练习——普遍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一技巧侧手翻教学,不同的教法效果不一样。传统的教法学生刚开始还有兴趣,但动作完成不规范,不雅观,练习效果与积极性急速递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效果则不一样,先进行三人一组在保护下的手倒立练习,让学生先体会人体在改变体位后的不同感受,教授学生如何保持身体平衡等技术要领,紧接着在保护下完成劈直分腿,依次推手,慢放腿等慢动作定格,体会完整的动作要领,学生在短时间基本上能规范完成侧手翻动作,教学效果显著。
  五、通过游戏竞赛来激趣
  在体育教学中,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体操横箱分腿腾跃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以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克服了跳横箱怕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在上短跑教学中,我们多利用“迎面接力赛”“50米往返接力”等。又如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中,不仅比一比谁投得远,还要比一比谁滑步滑得好,比一比谁能牢记教师所讲的技术要领等。参与者受到竞争气氛的影响,逐渐学会用体育活动来调节日常带来的紧张和疲劳,从而收到良好效果。
  总之,教学的本质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是学习某种技能的基础,也是学习某种技能的动力和有效保证,更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而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要根据幼师生心理、生理发育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唯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这门"副科"——体育课,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  首先,教师与文本对话,有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所谓深度解读文本,就是吃透教材。深度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对文本阅读的深度决定着阅读教学的深度。教师肤浅的阅读往往造成阅读教学肤浅。解读文本至少需要三个层次:一是读进去,感
研究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其引起的不孕及慢性疼痛症状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EMs的发病机制不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