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菴罗”“紫”“阿魏”考释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经中记载了大量的外来药物,而佛经音义类著作则对这些外来药物进行了注释和说明,从中可以考察到“菴罗”“紫

”“阿魏”的植物药物特点,并得知这3种药物传入中土的时间不晚于唐代。“菴罗”原产自西域,即今之芒果,其音义形式出现的年代不晚于东汉,《汉语大词典》对“菴罗”的释文有误。“紫

”,文献中多作“紫矿”,《汉语大词典》释文应当补充。“阿魏”有木本阿魏和草本阿魏之别,具有药用价值的是草本阿魏,《汉语大词典》释义存在问题。

其他文献
在经过宋代炮制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明清时期的炮制工艺和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些医家关于炮制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地黄、麦冬等常用药物的传统炮制工艺提出了质疑,炮制新见与坚持炮制古法的医家之间出现了学术争鸣,标志着中药炮制学的进步。回顾明清时期关于中药炮制工艺理论的争鸣,可以为继承和发展传统炮制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自1887年创建至今,已从一间实验室发展为下属27个研究所和中心的联邦机构,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之一。纵观其创建与发展历程,拨款持续充裕,立足基础研究、适时调整重点,扩展资助范围、注重人才培养等经验值得借鉴。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医学的目的、价值与意义,医学史成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西医通史的教学也随之发生变化。医学史不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成果史、理论变革的思想史和医疗技术的变革史,而是科学家、医生以及普通人群在不断认识与改造医学过程中所展现的具体而丰富的人类生存样态。西医通史教学应调整教材的编写,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和考试的内容、方式,突出文化视
期刊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最早可以追溯到1896年英国外科医生Beatson报道的采用卵巢切除术治疗绝经前复发转移乳腺癌。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复发转移后的解救治疗及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最初的单纯切除内分泌器官、他莫昔芬、药物性卵巢去势、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4个方面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变迁进行综述分析,可以总结出不同时代内分泌治疗的特点,为探寻新的发展趋势提供
期刊
期刊
《袖珍方》是在明代朱橚主持及授意下,由周王府良医所的李恒编撰的一部方书。该书曾于洪武、永乐年间编刊过2次,因实用性强,后世有多种版本流传,仅明代就刊刻过多次。目前所见最早刊本为永乐年间刊小字本,明正德四年刊本是在永乐本基础上的重刊本,属于同一版本系统;明正统年间以后出现多种以“魁本”“大全”命名的刊本,多是坊刻本,与永乐本系统相比,不论版式还是内容有较大的差异。
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是清季著名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中惟一矗立于北方的藏书楼,珍典秘籍富赡博雅,且版本精良,其数量终达4 000余种20余万卷。通过梳理山东聊城杨氏家藏书目5种、王绍曾补遗书目3种、《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查阅近代名家著录,基本明确了杨氏海源阁所藏医籍数目87种,按每书单计为112部,1 29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