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橙黄橘绿时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日,尤其是深秋,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富有”的季节。
  旧时农家收获的农产品,黄的玉米、红的辣椒、哗啦作响的花生、饱满的芝麻,晒在院子里,美其名曰“晒秋”。早于网络上的“晒朋友圈”数千年,中国人已经开始了秋日硕果累累的“晒”。这种晒,是富足、自乐、充实的运动,从古至今,人们皆乐此不疲。
  一千多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深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写给朋友刘景文的诗文中这样说———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之中的好风光呀,你一定要记得,最美好莫过于橙子金光、橘子青绿的深秋了。
  这位刘景文,曾任两浙兵马总监,才智过人,被苏东坡称之为“慷慨奇士”,他做官,就是苏东坡举荐的,因此,在刘景文眼中,苏东坡是“伯乐”和“教父”级别的人物,说话自然是有很大分量的。苏东坡写给他的这首诗难道只是单纯写一写秋日风光吗?当然不是。苏东坡是借写景来说,不要以为青春不再就可以自暴自弃,眼下,你仍正值壮年,正是建功立业的黄金时代,“君须记”,当下就是最好的韶光,不必悲秋,理应奋起。
  橙黄橘绿,确实是最好的风光。橙子的黄,诱发人的食欲,酸,这样一种口感,让人胃口大开,也让人茅塞顿开;橘子的绿,好似從夏日移栽了一抹绿在果实上,纤手破新橙,亦可破新橘,一股清新扑面而至,让人赏心悦目。
  很多人记起朱自清的《背影》,最经典的桥段就是“你站着别动,我去买几个橘子。”那似乎是父爱的味道,不像母爱那样甘甜,这样的酸,酸中带着泪。母亲用女人的柔情感动你,让你热泪盈眶,父亲若是感动你,就是涕泗滂沱了!
  橙黄橘绿时节,整个自然界都在擎着特有的恩典给我们。世界是一张磁带,红花绿叶的A面播放完毕,翻过来,就是橙黄橘绿的B面。两者,同样精彩。
  选自《扬子晚报》
其他文献
从母亲的遗物里,发现了两只绣花小包。大的如巴掌,小的不过婴儿的拳头那样大。玲珑,小巧,面子上绣有花卉,式样状如石榴,我且把它叫做石榴手袋。这是母亲的遗物,令我见物伤情了。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多年,如在世,已经有九十多岁。在我的意识里,她就没有年轻过。她的身影一直是在菜园里,泥巴田里,锅台边上转圈子,也一直没有见她持有过钱包之类。有两张票子用手帕儿包着,别人家的母亲也是这样。想必那时代的“煮”妇
在故乡,每天走出房间之前的最后一个动作是洗脸,洗完脸之后镜子也不照一下,就一脚踏进故乡。此时的故乡,是一个无比真实的梦境。  在酒店住下时,前台登记的小姑娘,依然记得我们一家。去年春节,我们就住在这里,她特意安排了六层最靠里的房间,算是对“老客户”的照顾。这里经常从半夜喧闹到凌晨,走路声、吵闹声、敲门聲,如果不是住得靠里一些,很难安稳地睡上几小时。  酒店开在老电影院对面,旁边是县第二小学。以前这
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街头溜达,迎面来了三名非洲人,其中一人以字正腔圆的华语搭讪:“嗨,请问你们是游客吗?”我驻足微笑:“是呀!你中文说得真好!在哪儿学的呢?”他侃侃说道:“在网上学的,学了五年,听说读写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了。目前,我在一家中国开设的公司当翻译员。”  我手上刚好有一部孙犁的散文,随意翻开,请他朗读《青春余梦》中的一个段落:  “每年冬季,我要升火炉,劈柴是宝贵的,这棵大杨树帮了我不少
元和十五年,著名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一上任,他就听说了这里有一位禅学造诣很深的道林禅师。于是,他慕名上山拜访道林禅师。道林禅师在秦望山一棵大松树上搭了个窝棚居住,他的独特修炼方式被人称为“鸟巢和尚”。秦望山,山高林密,万籁俱静。白居易带着随从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一行人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白居易来到树下,仰头喊道:“禅师住在这么高的树上多危险啊,快下来吧!”禅师答道:“放心
積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前阵子出现的杀母案,让人不禁要问:“原本都是好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离恶有多远?”“小灯泡事件”中4岁女童遭当街砍头引发哗然,女童母亲没有仅仅要求惩治罪犯,而是希望社会能够从根本上剖析恶性案件出现的原因。HBO根据此事改编了一部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让人们突然发现:“我们离恶只是一瞬间,只是一个转身,甚至一念间。”这绝不是危言耸听。1974年南斯拉夫行为
清人张潮《幽梦影》里有句话,颇可玩味:“赏花宜对佳人,醉月宜对韵人,映雪宜对高人。”  下雪天,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四周寂寂,雪衬天光,映在格子门扉,或者夜晚一灯如豆,晕染在窗户纸上,外面雪下著,或已停,此时天地高远,总想着一个朋友裹一身雪花而来,在你对面坐下,促膝而谈。  此为不可多得人生之妙境。  诗人白居易下雪天喜欢和人畅饮,除了那首著名的《问刘十九》,还写下过这样的句子,“一盏寒灯云外夜,数
宣城属皖南,文房四宝之乡,文明自商周时代起,久之远之,当然在古良渚文化扩张区。宣城我以为是头一回来,不料听宣城文联主席介绍,宣城所辖一区四县两县级市中有绩溪,我说,哦,原来我是第二回来。绩溪是十年前到过,自驾旅游,西递宏村并黄山皆一路扫去,特地去了上庄村,拜谒胡适旧宅。门罩门楼,水磨砖雕,青瓦马头墙,沙孟海先生题的匾:胡适故居。进去看到适之老先生的照片,忽然眼泪就流出来了。那样的眼神,和煦、温暖、
陋室有仙客,曰:长春花,或日日春。说它是仙客,是因为,它在冰天雪地的冬日里,毅然光临陋室,带来一片春色。冬日里,北人思念绿色,南人祈盼雪,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广袤北方,以它的苍茫、雄浑、寂寞的辽阔,来抒写生命意义。冬日北方,清冷一片,仿佛着意让万千生灵感受寂寞似的。是啊,褪尽绿色,万物萧疏,怎会不寂寞呢?也许,为了安慰这一片的寂寞与清冷,上苍就用无边的雪来罩住它。于是,浓绿
我很羡慕用文化养老的老人,我身边有一批这样的老人。文化养老,不是指上了年纪才没事找事附庸风雅,而是指那些在壮年时期就储备了足够文化能量的老人。这是一批对人生有良好规划的普通人,壮年时期就懂得规划自己的晚年生活。我认识一名刑警,在刑侦一线,就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说:“我是在为自己老了做准备,退休以后,我计划将这些日记整理成一本书,留给后人。”如今他老了,女儿在北京工作,老伴也不在了。他一个人住在小城,
马耳他素有“地中海心脏”的美誉。很多中国人兴许在地图上都无法将这个岛国找出来,它的面积仅有300多平方千米,弹丸之地却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人文历史。每当我阅读马耳他历史之际,总忍不住联想到魔幻文艺作品中那些传奇的岛屿,比如《冰与火之歌》中的龙石岛、熊岛,总觉得那里生活着喷火的飞龙、无畏的勇士。没错,马耳他除了没有飞龙,真的曾经是一座骑士岛屿。骑士们曾在那里抵御一个庞大的帝国,上演过一段悲壮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