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语文老师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表达作文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未见有多大提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必须重新审视“自由表达”,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就这个问题,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说说:
一、小学生作文“自由表达”的“不自由”
小学生习作能够“自由表达”,就在于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能自由表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越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越扎实,“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越宽阔。但是,小学生习作的“自由表达”有很大的受限性。山区的孩子永远也走不出大山,北京的天安门只能是电视中的偶然一幕,海边的沙滩也是梦中的景象,这些远离他们的生活圈子的景象他们能自由表达吗?诸如此类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山区学生“自由表达”的“自由”性,因此,乡村的作文教学对小学生作文“自由表达”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其受限性,面对实际问题,只有这样“自由表达”才会落到实处,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小学生作文“自由表达”的具体实际的引导办法
由于小学生的作文“自由表达”的受限性,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和灌输自由作文理念时,手中应始终有一根线掌控着,“自由中的不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如何牵引好手中这根线是很关键的。
首先,我们语文老师应教会学生热爱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作家是如此,对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享受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爱的温馨,享受友谊的温暖,父母的一句普通的叮咛,同学的一个微笑眼神,只要你用心感受,自会体会出其中温情;要引导学生学会承受生活,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比如,你这次考试失败了,你是怎样来认识的?学会与不同性格人相处,这样你自己的性格才会慢慢改变,悲观的会变得乐观起来,沉默寡言的会活泼起来,自然,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会变化。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热爱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体验幸福感、成功感、挫折感、羞耻感和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会乐于表达生活,表达生活就会有话可说。
其次,在书本中弥补生活单凋的空缺。
读书,也是开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不能急功近利,只读作文选之类的书,蒌引导学生多读文学性和科普性的书刊报。要引导学生从书中间接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和积累语言。
一是间接认识生活,很多生活,就是阅历很丰富的大人也不可能都经历过,通过读书,可以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大于世界的奇妙。比如,农村的孩子可以通过书报认识城里生活,城里的孩子可以通过书报认识农村生活,不管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可以凭借书报认识异域的生活,体验异国情调。
二是丰富情感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十分丰富,每个人都不可能有很全面的体验,但可以在读书中徜徉其间。读书体验,是对别人体验的再体验,在再体验中丰富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在阅读革命故事中体验正义感、崇高感;在悲剧性文章中体会怜悯为怀;在阅读科普著作中体验科学感,体验大自然的奥秘感等。’
当然由于媒体的发达,电视电脑普及的情况下,让学生多看一写情感教育片和爱国片,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有好处的。如《小 兵张嘎》等革命教育电视。
最后,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基础,我们语文老师不能静观,要激发他们自由表达的欲望。
表达欲望是写作的动力,召唤起表达欲望,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以至“欲罢而不能”。如何激发?这就要老师们用心了,可以试着给学生出些带有情感的作文题目,《我感激的一个人》可以唤起感恩的情感而乐于倾诉,《今天玩得真开心》因符合学生的天性而使他们乐予表达;此外,充满情感的导语,也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也可以因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比如,组织学生爬爬山,或是野炊,学生们由于是亲身体会,表达欲望会很强,就会实现老师们梦寐以求的让学生“自由表达”了。
总之,学生的作文“自由表达”其实是受到很大的束缚,要拓宽自由表达的领域,语文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味的空口要求学生的作文“自由表达”是不会达到真正的效果的。(作者单位神木县李家畔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
一、小学生作文“自由表达”的“不自由”
小学生习作能够“自由表达”,就在于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能自由表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越丰富,语文知识积累越扎实,“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越宽阔。但是,小学生习作的“自由表达”有很大的受限性。山区的孩子永远也走不出大山,北京的天安门只能是电视中的偶然一幕,海边的沙滩也是梦中的景象,这些远离他们的生活圈子的景象他们能自由表达吗?诸如此类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山区学生“自由表达”的“自由”性,因此,乡村的作文教学对小学生作文“自由表达”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其受限性,面对实际问题,只有这样“自由表达”才会落到实处,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小学生作文“自由表达”的具体实际的引导办法
由于小学生的作文“自由表达”的受限性,所以语文教师在要求和灌输自由作文理念时,手中应始终有一根线掌控着,“自由中的不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如何牵引好手中这根线是很关键的。
首先,我们语文老师应教会学生热爱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作家是如此,对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享受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爱的温馨,享受友谊的温暖,父母的一句普通的叮咛,同学的一个微笑眼神,只要你用心感受,自会体会出其中温情;要引导学生学会承受生活,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挫折。比如,你这次考试失败了,你是怎样来认识的?学会与不同性格人相处,这样你自己的性格才会慢慢改变,悲观的会变得乐观起来,沉默寡言的会活泼起来,自然,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会变化。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热爱平凡而普通的生活,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体验幸福感、成功感、挫折感、羞耻感和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就会乐于表达生活,表达生活就会有话可说。
其次,在书本中弥补生活单凋的空缺。
读书,也是开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不能急功近利,只读作文选之类的书,蒌引导学生多读文学性和科普性的书刊报。要引导学生从书中间接认识生活,丰富情感体验和积累语言。
一是间接认识生活,很多生活,就是阅历很丰富的大人也不可能都经历过,通过读书,可以体验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大于世界的奇妙。比如,农村的孩子可以通过书报认识城里生活,城里的孩子可以通过书报认识农村生活,不管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可以凭借书报认识异域的生活,体验异国情调。
二是丰富情感体验,人类的高尚情感十分丰富,每个人都不可能有很全面的体验,但可以在读书中徜徉其间。读书体验,是对别人体验的再体验,在再体验中丰富情感,升华情感。比如,在阅读革命故事中体验正义感、崇高感;在悲剧性文章中体会怜悯为怀;在阅读科普著作中体验科学感,体验大自然的奥秘感等。’
当然由于媒体的发达,电视电脑普及的情况下,让学生多看一写情感教育片和爱国片,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有好处的。如《小 兵张嘎》等革命教育电视。
最后,学生有了自由表达的基础,我们语文老师不能静观,要激发他们自由表达的欲望。
表达欲望是写作的动力,召唤起表达欲望,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以至“欲罢而不能”。如何激发?这就要老师们用心了,可以试着给学生出些带有情感的作文题目,《我感激的一个人》可以唤起感恩的情感而乐于倾诉,《今天玩得真开心》因符合学生的天性而使他们乐予表达;此外,充满情感的导语,也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也可以因学生的实际需要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比如,组织学生爬爬山,或是野炊,学生们由于是亲身体会,表达欲望会很强,就会实现老师们梦寐以求的让学生“自由表达”了。
总之,学生的作文“自由表达”其实是受到很大的束缚,要拓宽自由表达的领域,语文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味的空口要求学生的作文“自由表达”是不会达到真正的效果的。(作者单位神木县李家畔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