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观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关键点。
关键词:循序渐进、培养、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实际。
空间观念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較小,生活经验也非常少。空间想象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个能力,以后学习立体几何图形做准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循序渐进培养的。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在学习立体图形才开始培养的,我们的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一年级有数方块的练习题,就是几个小正方体摆放在一起,这些小正方体有的非常调皮,会隐藏在其他的小正方体的后面。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认为孩子们理解起来肯定会非常困难,他们只能看见表面的这几个小正方体,隐藏在后面的只能靠学生的想象,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能力。
我找来好多的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把这些教具分发给每个小组的孩子,让小组的孩子随便摆放,然后一起数。有的孩子只能看见表面,实在想象不出来的,就让这个孩子绕到小正方体的后面。摆放好后,让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一起分析哪些小正方体是看不见的。这样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反复练习,一直到只要看见图形,就能快速分析出有几个小正方体是隐藏的。
2.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不管是学习什么数学知识,我们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学习图形知识的时候,更要通过动手操作才帮助孩子们理解新知识。
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好多老师都愿意讲这节课,因为内容充实,动手操作强,课堂气氛肯定会特别活跃。这里我想说的是,我听完这节课,明显的感觉到,讲课教师甄老师充分利用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首先甄老师自己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行观察,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变形,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其他的图形呢?这就需要学生去想象,然后再发给每个小组一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让他们把刚才的想象,通过动手操作,现场来演示,检验刚才的想象是不是合理,最后全班一起验证。
还有一次,听过一名金老师讲的四年级的知识《平行与垂直》。一开始上课,老师就让学生随意在纸上画一条直线,然后全班一起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叙述,一起想象:“我们刚才在白纸上随意画了一条直线,现在又有一条直线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它想和咱们一起学习,只见它从远处一点一点的走来,它看见了第一条直线。嗨,你好!第二条直线跟第一条直线见面了,他们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呢?请你把刚才看到的第二条直线也画在这张纸上。”通过让学生想象,画出第二条直线,全班会得到不同的位置关系,每个学生画出来的都不一样,老师把这些作品展示出来,这些作品都来自于学生自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3.要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都学过《方向与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到方向与位置,让学生数小方格,小动物走几个格,开始的时候,只是出现左右,到中年级就开始出现东、西、南、北等方向。左右是非常好理解的,但是东、西、南、北让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起来就有点困难了。我们都知道上北下南的位置关系,但是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好多孩子,就把上面一直当成前面,不管往哪个方向走,学生都认为是往前面走,开始教学的时候,非常困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点弱。方向与位置不如平面或者立体图形好理解,为了让学生看的更直观,我把学生带到学校大门口,拿着学校的平面图,一点一点带领学生从大门口,按照平面图参观整个学校。把学校全部参观了一圈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上北下南是这个意思,这样再回到书本上,让学生懂得,我们学习方向与位置,也是为生活实际服务。
总之,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要跟其他学科结合,例如跟语文学科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说完整的话,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虽然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的、过高的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杨磊、2014年第2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之七—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李星云、2008年第16期 《广西教育》;
[3]《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课堂实践——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黄振华、2019年1期《天津教育》;
4]《指向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人教版三下《面积的认识》教学》蓝玉文、2019年5期《青年教师》;
[5]《构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几何课程——基于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水平的研究》刘晓玫、2008年10期《课程、教材、教法》。
关键词:循序渐进、培养、动手操作、联系生活实际。
空间观念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較小,生活经验也非常少。空间想象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一个能力,以后学习立体几何图形做准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循序渐进培养的。
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在学习立体图形才开始培养的,我们的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一年级有数方块的练习题,就是几个小正方体摆放在一起,这些小正方体有的非常调皮,会隐藏在其他的小正方体的后面。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认为孩子们理解起来肯定会非常困难,他们只能看见表面的这几个小正方体,隐藏在后面的只能靠学生的想象,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孩子们的空间能力。
我找来好多的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把这些教具分发给每个小组的孩子,让小组的孩子随便摆放,然后一起数。有的孩子只能看见表面,实在想象不出来的,就让这个孩子绕到小正方体的后面。摆放好后,让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一起分析哪些小正方体是看不见的。这样逐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反复练习,一直到只要看见图形,就能快速分析出有几个小正方体是隐藏的。
2.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不管是学习什么数学知识,我们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尤其是学习图形知识的时候,更要通过动手操作才帮助孩子们理解新知识。
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好多老师都愿意讲这节课,因为内容充实,动手操作强,课堂气氛肯定会特别活跃。这里我想说的是,我听完这节课,明显的感觉到,讲课教师甄老师充分利用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首先甄老师自己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行观察,能不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变形,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其他的图形呢?这就需要学生去想象,然后再发给每个小组一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让他们把刚才的想象,通过动手操作,现场来演示,检验刚才的想象是不是合理,最后全班一起验证。
还有一次,听过一名金老师讲的四年级的知识《平行与垂直》。一开始上课,老师就让学生随意在纸上画一条直线,然后全班一起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叙述,一起想象:“我们刚才在白纸上随意画了一条直线,现在又有一条直线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它想和咱们一起学习,只见它从远处一点一点的走来,它看见了第一条直线。嗨,你好!第二条直线跟第一条直线见面了,他们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呢?请你把刚才看到的第二条直线也画在这张纸上。”通过让学生想象,画出第二条直线,全班会得到不同的位置关系,每个学生画出来的都不一样,老师把这些作品展示出来,这些作品都来自于学生自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3.要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都学过《方向与位置》。从一年级开始就接触到方向与位置,让学生数小方格,小动物走几个格,开始的时候,只是出现左右,到中年级就开始出现东、西、南、北等方向。左右是非常好理解的,但是东、西、南、北让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起来就有点困难了。我们都知道上北下南的位置关系,但是在开始教学的时候,好多孩子,就把上面一直当成前面,不管往哪个方向走,学生都认为是往前面走,开始教学的时候,非常困难,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点弱。方向与位置不如平面或者立体图形好理解,为了让学生看的更直观,我把学生带到学校大门口,拿着学校的平面图,一点一点带领学生从大门口,按照平面图参观整个学校。把学校全部参观了一圈后,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上北下南是这个意思,这样再回到书本上,让学生懂得,我们学习方向与位置,也是为生活实际服务。
总之,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要跟其他学科结合,例如跟语文学科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说完整的话,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虽然要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不能完全的、过高的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为例》杨磊、2014年第2期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小学数学教学培养策略之七—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李星云、2008年第16期 《广西教育》;
[3]《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课堂实践——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例》黄振华、2019年1期《天津教育》;
4]《指向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策略——人教版三下《面积的认识》教学》蓝玉文、2019年5期《青年教师》;
[5]《构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几何课程——基于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水平的研究》刘晓玫、2008年10期《课程、教材、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