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与使命同行 质量与特色共进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zes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肩负着领导、管理和发展一所学校的重任,可谓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那么,新时代下应如何做好一名校长,校长应具有怎样的情怀呢?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经历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各位同行们商榷。
  一、提升感悟力,内修自身素养
  1.“三关”
  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所以把握好发展、改革、稳定之间的关系,是新时代校长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也是处理学校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则。自笔者调任上海市崇明区堡镇中学校长以来a,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根据学校的特点,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理出三者之间的因果逻辑,即“稳定—改革—发展”,过好“三关”。
  堡镇中学是上海市崇明区的实验性示范高中,办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校园文化深厚,曾是崇明区规模最大的学校。到堡镇中学任职后,笔者自觉学习身边典型,主动融入优秀集体,按规矩做人,照规范做事,向规律致敬。同时,坚持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凡事通过集体讨论作出决策;坚持八项规定,做到廉洁奉公,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人、影响人、感化人。面对汹涌的教育改革浪潮,笔者力求做到稳中有改、稳中有进。从教育平衡到不平衡,到相对平衡,再到建立新的平衡,每项改革都与教职工息息相关,优先考虑教职工的权益,以及班子成员的建设问题。
  教育必须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即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为此,笔者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参与课堂教学,进行课题研究,追求专业成长。同时,还通过对学校现状的研究,直面办学过程中的优、缺、难点问题,不断寻求突破,加强学风、师风、校风建设,凝聚各种力量,追求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力争使学校成为本地的文化高地和精神乐园。
  2.“三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在多年的学校管理经历中,笔者形成了“三思”的教育理念,即首思:思考,挖掘关键节点;再思:思路,行动实施路线;三思:思想,组织思想体系。
  校长要善于思考、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找到学校的“最近发展区”,并通过自身努力、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使学校获得切实的发展。担任堡镇中学校长后,笔者通过学校面临的两个问题来理清工作思路:一是现实问题能否解决;二是未来发展能否突破。笔者在统筹、协调、应变中,打开局面,顶住压力,担起责任,努力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学习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主张。
  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二次培训的基础上,笔者参加了第55期全国高中骨干校长研修班的学习。2016年12月24日,在浙江省春晖中学举办的“校长的领导力与中层执行力”论坛上,笔者作了“从悟到悦——校长领导力的思考”主题报告;2017年8月2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的“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实施”研讨会上,笔者作了“修养——浅谈核心素养的个性化实施”主题报告。两次报告均受到來自全国各地校长与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此外,笔者还经常应邀外出作讲座,分享教育与管理经验。2018年7月27日,在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承办的“2018年江西省上饶市中学校长领导力提升培训班项目”上,笔者作了“贵在学习,志在成长——新高考制度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报告;同年8月9日,在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局组织的“淄博市初中校长培训班”上,笔者作了“修养与使命同行,质量与特色共进”报告,并于当月15日,在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组织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中小学教导主任专题培训项目”上,作了“贵在学习,赢在中层——中高考改革下教导主任作为”报告。
  3.“三本”
  笔者总是不断地体悟教育工作中的“三本”,即“人之本”“以人为本”“人以何为本”。
  “人之本”,即人的三个属性——自然人、社会人和自主人。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过程中,笔者经常与自己对话,进行自我审视。在课堂上,笔者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平台,通过研读书本、合作展示、当堂反馈来提高学习效率。
  “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成长为本。笔者认为,幸福的三重属性就是即时性、持久性和他人性。通过激活气氛、激活思维、激活潜能,来激活课堂;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幸福指数;通过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未来幸福生活奠基;通过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等,让学生明白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培养家国情怀。
  “人以何为本”,即要解决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决策层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
  二、增强内驱力,外树学校形象
  1.创新管理
  一是建立“三层四级”管理体系。“三层”,即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大层面;“四级”,即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基层干部、师生员工四大层级。通过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办学实践,提升校级领导的决策水平、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加强基层教师的执行力,培养全体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是注重班级组的集体备课。学校的集体备课分为三种类型,即备课组、年级组和班级组。备课组是以组长为首的组内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主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即通过安排教学进度、难度,统一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年级组是以组长为首的同一年级各班主任进行集体备课,主要为了年级管理,即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安排并布置日常事务,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班级组是以班主任为首的班级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主要是为了育人,即通过集体研究,开展师生结对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成为“新三好”,即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外做好公民。   三是引进“合弄制”管理。所谓“合弄制”,就是针对某项活动确定圈子和角色,合力完成相关任务。其特点是以事为本,因事定角,人人组合,事事弄清。“合弄制”的引进,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了合作和共享;也使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增强了团队意识,使集体成为一个共同进化的生命体。
  2.狠抓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学过程质量的高低。笔者根据堡镇中学实际,在“二基二统”的基础上,力行“四精四必”的教学管理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基”,即抓基干点、做基础题,夯实基础,稳中求进;“二统”,即统一教学设计、统一作业设计,利用团队的力量进行创新。“四精四必”,是对教师的教学流程实施高效的管理,涉及备课、上课、练习、批改、辅导五个环节。“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学校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规范要求,使教学流程规范化、最优化、高效化。
  此外,在抓质量时,特别注重提高质量的途径和全面追求质量。关注教学要求的变化,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二个基本”,均能深入研究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打造特色
  有了全面的质量,学校才能跻身高地;有了鲜明的特色,学校才能站在教育的高峰。堡镇中学的办学特色是“新生态教育”,即在“课程、课堂、课题、课外”联动上作文章、想办法,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课程好比节目单,课堂是主阵地,课题是重头戏,课外是大舞台。在课程开发上,充分考虑“三学”立场,即学生立场、学科立场和学校立场;在课堂上,注意“三生”视角,即生态视角、生命视角和生成视角;在课题上,于上海市级课题“新生态教育的三棱锥模型及其操作研究”结题的基础上,申报了崇明区级重点课题“高中以生态体验促生态文明教育的實践与研究”;在课外,积极主动地组织各类社团、兴趣小组、俱乐部等活动。学校因此成为了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建设第三批项目学校;笔者也在上海市教科院作了“新时代、新生态、新气象——培育身心愉悦的生态人”的交流发言,还主编了《初高中衔接教材》,撰写了《从“觉”到“知”,从“悟”到“悦”——提升校长领导力之我见》。
  三、追求新生态,情怀“内外兼修”
  对于“生态”,笔者的理解是:为了生态、关于生态、在生态中。所谓“新”,即立足本土背景新、挖掘内涵理念新、拓展外延实践新。而“新生态教育”,即关怀生命、与时俱进、整体和谐、持续发展。所谓校长情怀的“内外兼修”,就是以特化文、以文化人、人文合一,打造教育的“新生态”,让每一个“生态人”在“生态”中持续发展。
  基于学校的历史积淀、传统优势,以及对崇明生态岛发展和学校优质化发展的认识,再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笔者用“新生态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全面指导学校工作,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这是一个统整和贯彻的过程,又是一个拓展和完善的过程。学校追求的是包括优美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创新的管理实践、锐意进取的教师队伍、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等在内的优质化发展;不仅重视如何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更重视引导人学会与自然、社会,乃至与自身和谐共处。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新时代的校长情怀,须修养与使命同行,质量与特色共进。新时代的校长应提升感悟力,内修自身素养;增强内驱力,外树学校形象;追求新生态,情怀“内外兼修”。校长要高瞻远瞩,着眼大局,不断提高学习力、科研力和课程领导力,与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学校高位发展。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赵万文,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万集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语会会员,淮安市学科带头人,淮安市“533英才工程”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曾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淮安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洪泽县师德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洪泽县劳动模范。获得淮安市微课竞赛一等奖,多次在县级优课评比中获奖。主持多项市县级课题,有二十多篇论文在《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小学教学》《
[摘 要]家校协同育人是一种家庭与学校的和谐教育方式。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遵循和谐教育理念,提出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的基础是找到家校教育的契合点。同时,从学校文化层面明确协同育人要求,通过研究切实了解家长的真实需求,并以基于科学测评工具的学习素养评估为抓手,借力家校协同研究中心的学生学习素养评估项目链接学校与家长、学生。在此基础上,家校协作,共同为学生的真实成长、终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
[概 要]以学校管理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绝大多数教师不愿主动承担班主任工作”为例,讨论如何创新学校管理机制,如何寻找和精准判断制约学校发展的真问题,以及在学校机制改革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机制创新;班主任;绩效工资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
“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我们这些以太阳系的普通行星——地球为家的人类来说太重要,太熟悉,也太亲切了。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几乎主宰了太阳系里的一切。太阳供给着地球99.9%以上的能量,这些能量来源于它的光能辐射和热辐射。这些能量是我们每天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几乎最重要的内容,其和水、氧气一起构成了整个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当然,太阳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延续,但它的能量也很容易在某些特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如何充分利用课上40分钟,打造高效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以下结合人教版全日制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七册中“长方形的周长”的内容,讨论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精心备课是前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上课之前,教师应备好教材,确定重难点;备好学生,采用分组教学;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的放矢;同时预设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做好相应准备。  本节课,
2017年10月10日,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第二批基础教育名校(园)长认定面试答辩会在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会议邀请了省、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专家、教授组成评审组。天河区20位第二批基础教育名校(园)长培养对象均参加了本次答辩会。  答辩会上,答辩人按现场抽簽顺序依次参加答辩,围绕其撰写的研修论文阐述自己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观点。评委组专家现场对论文进行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问题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问题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育就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开放包容、健康快乐、善于交流的人格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大胆地对英语教材进行整合,探索出听说课、阅读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
美国心理学会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拥有美好的童年记忆,特别是拥有与父母有关的美好记忆的人,在老年时往往身体更健康,抑郁情绪和慢性病更少。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肖博克博士(William J. Chopik,PhD)认为:“记忆在我们如何理解世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如何组织过去的经历,以及如何判断我们未来应该采取怎样的行动。因此,过去的记忆可以通过很多不同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积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在重视精神利益的教育机构雇佣关系中,组织公平感作为成员十分敏感的心理要素,是教师群体与学校组织建立良好稳定的精神契约的纽带。这是因为教师的组织公平感关系到个体对学校组织或社
睡眠不足对儿童和成年人的大脑影响不同  每个家长几乎都能够告诉你孩子睡眠不足的一些不良后果,但是对于睡眠不足如何影响孩子的大脑及其对早期大脑发育意味着什么这些细节所知甚少。  近来,苏黎世大学医院研究员莎乐美·库尔思(Salome Kurth)作为第一作者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发表研究指出,儿童大脑后部区域对睡眠的需求更高。换言之,睡眠不足对儿童大脑的影响显著集中在后部区域。而以往研究显示,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