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yun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栉风沐雨,栉意为梳头发;沐,指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该成语出自先秦庄周的《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该词的近义词有风餐露宿、风尘仆仆等。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当政时。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但是鲧逢洪筑坝,遇水建堤,主要采用堵塞洪水的办法来治水,结果洪水泛滥的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多次亲自到各处去巡视治水情况。但是洪水泛滥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于是舜处置了治洪不力的鲧。并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大禹来到洪水泛滥的地区以后,并没有马上动手治理洪水,而是对各地灾情进行认真研究。他发现以前治水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为自己的父辈一直采用堵塞洪水的办法,结果堵得越久,洪水泛滥的程度就越严重,所以他决定改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确定了治水方案之后,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等工具开始治水。他根据山川河流的位置重新设计水道,决定劈石开山,以便让洪水由小河流人大河,最后再流进大海,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洪水泛滥的问题了。
  但是治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大禹生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再加上连年遭受洪灾,生活更加困苦。现在大禹要劈石开山,掘渠引洪,那劳动有多艰苦,工程有多宏大也就不用多说了。为了治水,人们用坏了一件又一件工具,磨坏了一身又一身衣服,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风餐露宿,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劳动。尤其是大禹,他起早贪黑,亲自掘土背筐。他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大禹没有时间注意这些,他心里想的只有治水,根本就顾不上仪表风范和身体病情。下场雨他就借机洗洗头发,刮阵风他就当老天来给他梳了梳头发。他为了治水终日奔走,但是从来没有抱怨过。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就这样,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治理洪水的事业中了。通过努力,大禹终于带领百姓疏通了河道,洪水再也没有为害作乱,全都乖乖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其他文献
春节,是孩子们最有钱的时候,因为可以收到长辈的压岁钱。不过,有钱往往就会任性。  记得那年春节,去罗城,还在车上,我们一伙小孩就开始东张西望,寻找卖烟花爆竹的小商店。下车后,大伙儿冲进亲戚家,象征性地喝口茶、吃口点心、拜个年,便飞快地跑到各自爸妈身边说:“我们拜完了年,出去玩会儿!”不等回答便跑得老远,爸妈们望着我们的背影无奈地笑笑,然后挂着笑脸互相交谈去了。  我们这些小孩呢?“哈哈,哎!你们快
我无法完全解读你,因为你独特、神秘——三毛小姐。  你是一个无法用这个世界的任何定义去框住的人,若非要用词句去概括你的一生,那都是片面或武断的,你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那般精彩、令人着迷。  《今生就这样开始·三毛传》是王臣写的一本书,这整本书都以他的角度、他的理解来叙述你,叙述你的一生。  你的温柔清媚当中有一种缓缓慢慢渗透而出的深刻,并且都是痛,但痛而不悲,依然是有暖、有光的、有希望的!可这希望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春天,一片一片的油菜花随着温暖柔和的风儿摇曳,辛勤的农民伯伯在田地里撒下秋天的希望,几只羽翼丰满的鸟儿在空中自由地翱翔,顽强的小苗儿破土而出;夏天,蝉儿不知疲倦地演奏着夏日颂歌,纯洁透明的小雨珠落在苍翠欲滴的大树上,太阳不求回报地给予大地光与热,湛蓝的天空笼罩着世间万物;秋天,金黄的麦田里洒下了人们的汗水,孩子们在弥漫着浓郁果香的山坡上尽情地玩耍,火红的枫叶红遍山坡,
主题阐释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既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  有位名人曾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是的,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意义重大。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特别强调养成教育。习惯的养成与各种因素有关,但品质修养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良好品质的人,他的习
我们班有的同学有手机,有的同学有游戏机,有的同学还有IPAD,可是我却什么都没有。如果在一个班里,你什么东西都没有,是没有人瞧得起你的,也没有人愿意和你做朋友的,我该怎么办?  素 素  诸如服装、容貌、金钱、地位等等这些外在条件,的确会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印象。但是,如果把时间拉长,放到更长久的岁月里,我们就会发现,真正能够成为自己朋友、陪伴我们走路的人,往往并不一定是外在条件出众的人。学会不被外
《野性的呼唤》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有部分狗的血统的小狼被印第安人驯服并取名为雪虎,在融入人类生活的過程中与自己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做斗争,其间一度因为新主人史密斯的残暴而沦为嗜杀的野兽,后在威登的养护下重新唤起了心中的爱,衷心地效忠于它的主人。第二部分讲述南方的家犬巴克被人拐卖到北方去做雪橇犬,它在饥饿与严寒中挣扎求生,在其主人桑顿被杀害后脱离了人类的羁绊,加入了狼群。  读后感:  北国的雪就
为了迎接临近的初三生活,提升全寝室集体的英语成绩,我们寝室特地制订了一个起床前的晨读计划:单词接龙——从一号床开头,接下来就是背诵昨天所记的单词。执行了一个多月后,效果比较理想。今天早上,六点开始接龙。一号床的小蔡背了一个字母“A”,就这样忽悠过去。于是令人郁闷的事情发生了:由于天天做的英语习题量太大,每个舍友在起床时都有懒散现象,结果后面的哥们就依次把“BCDEF……”念了个遍,顿时就觉得晕啊。
摘要:通过朗读《葡萄月令》,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淳朴自然的语言,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行文风格。通过想像和联想进一步体会文字间蕴涵的情感,体会作者的胸襟性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篇散文的教学难度较大,深感该类内省式散文的教学应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教师的心境、学生的性格、环境氛围都是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葡萄月令》;教学实施;教学之得;教学之失;教学体会  
一位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对学生说:“你们要多读书,多观察。古人说过‘厚积才能薄发’。没有足够的积累,是写不出好文章的。”这位老师的话,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而且十分赞同。但是,“厚积才能薄发”对吗?有人说这是成语的误用,也有人说这是成语的活用,一时争执不下。  “厚积薄发”语出苏轼的《稼说·送张琥》。张琥是苏轼的好朋友,在张琥即将赴京城时,苏轼写下了这篇杂文式的文章,用种庄稼打比方,谈做学问的道理。文章
小主持人:老师,我觉得作文开头挺难的,这次是不是就讲讲这个?  主讲老师:好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文开头也难,越难越要在开头多下些功夫。打个比方,作文开头,就好像开渠放水,渠开得好,开得正对水源,水就能顺畅地沿着渠道流出来。渠开得不好,或者没对准水源,水再多也流不出来。  小主持人:一点不错,我有时心里有许多话想说,就是不知先打哪说起。这就是因为不懂得怎么开头,对吧?  主讲老师:是的。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