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uo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无论是课的起始阶段,还是课的展开、结束阶段,教师都要运用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把教材中的内在机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底蕴展现在学生面前。
  【关键词】小学语文;设计;有效性
  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无论是课的起始阶段,还是课的展开、结束阶段,教师都要运用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把教材中的内在机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底蕴展现在学生面前呢?笔者认为必须首先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认知水平出发,大体可以把提问划分为五种类型。
  1记忆型提问
  这一类提问要求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来回答,而不需要深入的思考。例如:杜甫在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请大家一起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鲁迅先生的原名是什么?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哪里人?
  了解型提问。这一类提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感知的能力,为其深入理解打下基础。例如:
  (1)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天游峰的扫路人》)
  (2)每一个同学出声读遍课文,看看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爷爷的芦笛》)
  (3)课文第一自然段可分几层?每一层写了什么内容?
  (《陶校长的演讲》)
  这三个问题,有针对全篇而问的(第1、2题),有针对局部的(第3题);第1题要求复述,第2、3题可复述,也可概述。回答这一类问题,要以记忆为基础,但又不同于记忆一一记忆型提问要求照原样答出,内容、语言分毫不能差,而了解型提问,学生回答时,则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转移和重新组合,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总体轮廓大致意思不能错,但在组织语言上,则会一个人一个样。
  2理解型提问
  这一类提问主要在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利用所获得的联系来理解文章的能力。例如:
  (1)按地点转移顺序我们可把课文分为哪几部分呢?(《只拣儿童多处行》)
  (2)文章哪几段写雪前?哪几段写雪时?哪几段写雪后?(《第一场雪》)
  (3)荷花写得细。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荷花》)
  (4)“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醉”为什么是“陶醉”的意思?(《清平乐·村居》)
  (5)为什么说烟台的海是“活剧”?(《烟台的海》)
  (6)为什么武松面对猛虎最初那三招最厉害的进攻所用的动作都是“闪”?(《景阳冈》)
  (7)灵车缓缓地开走了,可人们还是静静地站在长安街上久久不肯离去。想想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十里长街送总理》)
  (8)《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自然段中运用的“感叹——举例——反问”的结构对表达文章的主题有什么意义呢?
  这八个问题,我们大体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组。第1、2、3题属于分析性问题,即要求把整体分解为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其中第1、2题是针对通篇而提的,但问法不一样;第3题是针对句中的一个细节而问;第4、5、6题属于综合性提问;其中第4题是针对句中的一个细节而问;第5题是针对一句话的修辞而问;第6题是针对文中的~个细节而问,无论回答哪一个问题,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再以综合;第7、8题属于概括性问题,其中第7题要求对文章内容作概括,第8题要求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作概括。概括这种思维形式的特点,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抽象出规律性的认识来。在第7、8两题中,无论是对《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主题的概括,还是对《再见了,亲人》的自然段中的结构与表达主题之间的关系的概括,都不仅对理解本篇有意义,而且对阅读其他作品也有认识意义。
  3运用型提问
  这种类型的提问是以心理学中迁移的理论为依据,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阅读中去,从而把所学基础知识转化为阅读技能。例如: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只拣儿童多处行》)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里表达了冰心奶奶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谁能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谈谈这件事?再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按这个顺序来写呢?(《艾滋病小斗士》)
  这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分别运用修辞、读写知识来分析阅读中的问题,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知识在表达中的作用,这一类提问对提高读、写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4评析型提问
  这种类型的提问,要求学生对课文(或全篇、或局部、或内容、或形式)进行欣赏、鉴别和评论。例如:
  (1)“凡卡怀着甜蜜的进人了梦乡”凡卡的希望是什么?能够实现吗?他的结局会怎样呢?(《凡卡》)
  (2)天鹅究竟靠什么使得斯杰潘老人放弃了打猎?(《天鹅的故事》)
  (3)“昆明湖静得像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中为什么用“滑”,而不用“划”?(《颐和园》)
  这三个问题,既有针对文章如何选择词语的,也有针对文章主题的;既有鉴赏性问题,也有评论性问题。回答这些问题,要融进自己的感受,要综合运用所学内容,综合运用自己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独立思考。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这种类型的培养,对培养语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都是有益的。以上各种类型的提问,对于思维发展的价值各不相同,应视年级、课文不同灵活选用,但在设计和课堂运用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重视灵活性。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应答。这种细心和慎重的态度,是教师正确作出分析和判断,恰当地处理问题的基础。在强调提问的计划性,有准备的时候,也不要排斥那些机灵一动的提问,这种提问往往是在师生相互作用中,在智慧火花的撞击中而产生的。这种提问,往往比事先准备的提问还要高明。   特级教师薛法根上课不是事先设计好问题,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问题,而是于平谈中点滴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让他们自己质疑,再加上适当地引导,促使学生通过他抛出的一个问题发散开去,全面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实质内容,也就深刻理解了课文的主题。如在上《螳螂捕蝉》一文时,学生都关注了吴王的前后态度,却忽略了那少年的机智巧劝,薛老师没有生硬地直接发问关于少年的相关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其他角度考虑,极自然地让大家的思维顺适地转换,再加上一句精当的承上启下的提问,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一片新的思考天地。于是教参上几句死板的标准答案,就水到渠成地从学生嘴里说出,而同学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完全领会了那些答案。
  5讲究层次性
  提问的设计还得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推进。换言之,提问应有一定的坡度。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文字不多,内容丰富,但分明清楚地告诉我们当时长安街上的人们都是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送总理的。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一点,我曾精心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1)图文对照思考,课文主要写哪三种人?(板书:老人、小孩、青年夫妇)
  (2)这三种人的心情怎样?
  (此问加深了难度,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这三种人稍微不同的心情)
  (3)从表面看,作者只写了三种人。而老师认为全国的人民都写到了,这种说法你同意吗?为什么?
  这一问更难,涉及到选材的典型性,但由于有了前面的小步子的铺垫设问,搭桥铺路,学生能顺利作答。
  指向空间大。这里的“空间”主要指思维空间和阅读空间。语文教学应通过对情境的超越,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面。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去思考教师、同伴提出的问题,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特级教师徐善俊在上《将相和》一课时,注意利用问题诱导学生思考,发扬学生的创造潜力。徐老师由小及大,由浅入深。他首先让学生想出比“理直气壮”更勇敢的词,然后以“撞,,这一训练点切入,切入点小,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撞”和“磕、碰’’之间的不同之处,也间接提醒此字与“勇敢”有关。“么蔺相如是直撞还是假撞?”这一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回答这一两个难问题时,必须前后联系整个完璧归赵的内容,真正起了“牵发动身”的功效。
其他文献
【摘要】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键。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让学生主动提问,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语文;培养;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因问题是开启一切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没有问题,学生的学习就只能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就不会自主地进行探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探究活动为过程的综合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
期刊
【摘要】民间艺人对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追求一一崇尚完美,这便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主观情感同外界事物同形同构的关系所致。圆满完美的造型观,反映出民间美术“求垒”、“求美”的特点。  【关键词】美术;造型;完美性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有一基本信条:就是一切事物莫不在变化之中,宇宙是一个变易不息的大流。中国人自古形成了往而复返的空间观念和周而复始的时间概念。古人的这种宇宙观与人生观与佛教哲学上“因果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美育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参加体育活动以及与体育有关的人,都必须具备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美好的心灵,纯洁精神世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体育; 美育; 感受美; 鉴赏美; 表现美; 创造美  体育运动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学校体育作为开展体育
期刊
【摘要】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初中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演示,不仅使学生了解如何求大气压的值,认识大气压的值有多大,而且加深了对大气压存在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托里拆利;实验;设计  托里拆利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初中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演示,不仅使学生了解如何求大气压的值,认识大气压的值有多大,而且加深了对大气压存在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演示好托里拆利实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该实验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期刊
简笔画教学在幼教专业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简笔画是利用极为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迅速的概括物象的最本质的特征的绘画形式,也是一种直观形象、鲜明生动、通俗简洁、易学易画的绘画形式。在儿童学画的初期,利用这种简单的符号式绘画对理解和记忆物象都有一定的帮助,是儿童学习绘画的有效途径。如何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努力创设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激发
期刊
【摘要】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化,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多次听课掌握的情况,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高效化  目前,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化,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
期刊
【摘要】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积累语言,提高其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关键词】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语言材料;激发;声情并茂;洋溢;语感;文思泉涌;重要技能  现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成绩总是处于低谷,尽管教学内容及训练形式加强了,但未能达到理想水平。其原因,在于学生缺少阅读,要知道,语文课的第一任
期刊
杨洪昌老师在教育教学参考杂志第五期上发表论文地址有误,现更正为“贵州省瓮安县实殓学校”改为“贵州省瓮安县实验学校”,特此证明。
期刊
蒋成敏老师在教育教学参考杂志第五期上发表论文作者名字有误,现更正为“ 蒋承敏”改为“ 蒋成敏”,特此证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