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体系构建与思考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福建省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面向核心素养培养,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学习评价为突破口,构建“智勇少年五育并举”学习评价体系,带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助力学生差异化、个性化成长。学习评价体系实施中需注意数据安全管理,保护学生隐私,关注生命成长,同时要注重信息管理层、教师的评价素养培训。
  关键词 学习评价体系;综合素养评价;核心素养;大数据;智勇少年;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3-0034-03
  从教育测量的视角考量,核心素养是一类高度抽象、结构复杂的高阶能力,[1]传统的评价方式比较难以测量。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体系建构面临着几个严峻挑战:首先是如何建构一个既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又能得到家长认可的学习评价体系;其次是怎样建立一套简单易操作又能全程反映学生成长轨迹并长期坚持的学习评价方式;[2]最后是评价体系的反馈是否能科学、有效地诊断教师教学与学生的成长状况,最终激励与引导学生成长。
  2018年初,福建省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面向核心素养培养,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以学习评价为突破口,把文化、课程、课题、评价结合起来,开始进行“四位一体”的教学改革。在三年多的实践探索中,茶园山中心小学遵循国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构建了“智勇少年五育并举”的学习评价体系。学校在建构学习评价模型、开展课程整合时充分体现了学习评价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在改革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时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评价的科学性与精确性,获得了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的高度认可。

一、素养导向、五育并举,构建学习评价体系


  1. 细化五育目标,建立学习评价模型
  茶园山中心小学前身为福州空军干部子弟小学。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质及区域优势,提出了“智以修心、勇而正身”为核心的智勇教育办学体系,以军德为立校之本,以军艺为活校之源,学军拥军,重德重艺,走出了一条“德艺双馨”的特色办学之路。
  在这次学习评价改革中,茶园山中心小学把核心素养融入“德智体美劳”之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五育”具体细化为敬德、博学、勇毅、艺美、乐群五个维度的培养目标,以期实现学生智勇双全、幸福成长的目标。学校以“智勇少年”作为培养总目标,以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为抓手,把核心素养融合到课程与教学中,开展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智勇少年”綜合素质信息化评价探究,建立了“智勇少年五育并举”的学习评价模型(图1)。学校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以及整体素质进行观测、分析、预测,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优势、培养个性,以促进其长远发展,实现以评价“导向综合素质、诊断课程教学、激励队伍状态、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功能,为学生成长、教师提升、学校发展提供客观资料支撑,由此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其次,学校运用“智勇少年”APP建立学习评价信息平台(图2),创新融合评价方式。学校根据“智勇少年五育并举”的学习评价目标,在学习评价信息平台设置好各项具体指标与评价标准,如行为规范、思想品德、课堂表现。以课堂表现为例,各学科的评价标准也体现了自身特点,如数学包括巧计算、说道理、勤思考、善观察、乐探究、敢质疑;语文包括语言基础、理解推断、信息提取、迁移应用、整体感知、鉴赏评价;科学包括会观察、善发言、勤思考、乐探究、会总结、敢质疑。

二、以学习评价目标为指引,带动课程教学变革


  学习评价目标的改变,必然促进课程内容的整合或改革。学校需要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融合与渗透,提高课程的综合化与导向性,最终实现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优化。
  1. 创新学校课程体系
  茶园山中心小学根据五育评价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内涵,通过跨学科、跨主题、跨年级、多模块的课程整合方式,设计出一套新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性课程与智勇课程(智勇活动)(见表1)。基础性课程强调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心。智勇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师资情况、家长与社会资源所开设的课程,如科技活动、机器人、STEAM等课程。特别是围绕“学军拥军”的文化氛围,学校把军魂、军德寓于德育活动中,通过《军韵》国防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拥军精神,通过军鼓训练培养学生吃苦、团结、协作、坚持的品质。智勇活动是对智勇课程的补充,更加灵活多样,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

  学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则通过多层数据挖掘、多层级纵向比较,精确了解不同学生在学校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深入分析全校培养目标的达成现状,为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与决策做好规划,最终实现导向课程改革、诊断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目标。
  “智勇少年五育并举”学习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境。例如:大数据跟踪和收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和评价过程等各类信息,可能引发隐私与伦理道德问题;部分教师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阻抗评价改革;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主观,有失公平;部分学校管理者、教师对数据过分依赖,成为数据的奴隶,忽视学生生命成长的复杂性。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在后续学习评价改革中逐渐克服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袁建林,刘红云.核心素养测量: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向[J].教育研究,2017(7):21-28 36.
  [2] 桑国元.国外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讨论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12): 60-64.
  [3] 李树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与评价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6(7):14-23.
  (編辑 崔若峰)
  注释:
  ①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2018年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中小学茶文化研学旅行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AS180512)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通过选取CNKI有关长期护理保险研究的663篇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回顾发文量变化情况、绘制出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统计出发文机构的分布情况、呈现出研究热点变迁的
内蒙古师范学院史地科设立于1952年,1955年地理科从史地科中分离出来,1958年建成地理系,2001年更名为地理科学学院,2018年拥有地理学博士学位点。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得到长足发展,地理教育实习也得到不断发展。地理教育实习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地理师范专业的创建与发展、地理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地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实习模式不断创新四个时期,各个时期在实习模式、实习内容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今后的教育实习必须要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教育实习平台,实行实践教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在线考试日渐普及。但是,它在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陷入诚信困境,因此不被主流考试所接纳,难以摆脱边缘化的地位。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给在线考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去中心化、开源性和安全性等特性给在线考试以强大的内在支撑。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基于区块链的在线考试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要看到它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时代性特征。因此,应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深入研究“区块链+在线考试”,建立并完善试点考试应用平台等,探索基于区块链的在线考试协同治理新模式,推进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九年级Unit 11 The Winning Team的阅读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读前预测内容,巧设排序开启思维;读中解读文本结
全面、公正地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师客观认识教学中的不足,成为教师不断前进的动力。为有效衡量所有教师的教学效能,美国开发出学生成长档案袋模式,使用美术、学前/幼儿园、一年级、二年级、世界语、体育等六种档案袋类型对教师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师发展以及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同时也得到了美国广大教师的认可和支持。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相关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提出建议:评价主体由“自上而下”转向“多方参与”,对评价对象的认识由“部分重要”转向“全体重要”,评价理念由“重结果轻过
互动式阅读依托互动化的阅读内容,采用互动化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评价,拓展阅读目标的广度与深度,打造富有活力的生态阅读,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阅读投入,并帮助学生协调发展
落实核心素养考查是新时代对语言测评提出的新要求.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落实核心素养考查和引导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体现时代发展特征、覆盖低阶到高阶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是通向深度阅读的重要路径,在整本书阅读中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阅读基础阅读、分析阅读、专题研读等不同阅读阶段,运用思维导图推进整本书阅读,
为了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问题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在其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智能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14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积极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消极父母教养方式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2)积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手机成瘾;消极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手机成瘾.生命意义感在积极、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和手机成瘾的关系之间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从布迪厄场域理论视角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专业支持、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内驱力和职业认同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通过对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