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俗语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之说,其含义之一就是从儿时的习惯如何可以推测未来。可见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这些身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处处晓得如何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用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让我们看看现实中的一些现象:
一、常见的几个现象
1.学习无计划,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2.学习不定时,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3.学习不定量,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4.学习马马虎虎,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5.学习时一心二用。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6.不懂的东西也不问。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7.有错也不改,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许多老师的订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洞的过程。
8.课前不预习,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只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
9.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听更不进去了,心思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10.不复习就做作业,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上面的这些现象,我想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学生之间存在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好的学习习惯总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现象的学生成绩总在中下游徘徊。可见,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大。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惯。因此,从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治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二、那么,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怎么培养呢?下面我想从以下方面来和各位作一个交流
1.教师应该有父亲的严厉与母爱的慈祥。让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在也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应该以学习为主,从思想上做到由玩的向学的转化。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要按老师要求做的思想。
2.养成自主自习的习惯,充分利用早晚自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要放手去做,使学生自己懂得有事可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3.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严禁做小动作,思想溜号等。只有这样才能对老师所教的知识充分理解,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4.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陪养学生不指读,不唱读,不背读。读书、读书,只有读懂了、读透了才能消化树种的知识。
5.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书写良好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姿势正确。当然就不必说了!
6.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种学习能力的反映。
7.友好竞争。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诸如尊师、友爱、遵纪、劳动、学习、等竞赛活动。“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此类活动对于学生有益无害。
8.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陷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例如,一个学生写字潦草,老师就严格要求他,这名同等也一直坚持把字写好、写工整,一年过去了,相信这名同学在写字想写不好都难,因为他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字也练出来了。
9.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的,教师、家长也要做到。所谓“身教胜于严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0.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好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奖罚分明,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才能让学生对老师又敬又畏,对于孩子们习惯的养成大有好处。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这句名言也是我在与低年级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多年的感悟,“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萨克雷)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我们每位学生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常见的几个现象
1.学习无计划,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屁股。
2.学习不定时,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3.学习不定量,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帐,该做完的作业他欠帐,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帐。
4.学习马马虎虎,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马虎在孩子中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病,如果家长不加注意、不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5.学习时一心二用。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搭茬儿。
6.不懂的东西也不问。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懂也装懂。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7.有错也不改,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许多老师的订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漏洞的过程。
8.课前不预习,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只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
9.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思想开小差、易分神、小动作多、坐不住、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听更不进去了,心思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10.不复习就做作业,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上面的这些现象,我想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那就是学生之间存在学习习惯的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好的学习习惯总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相伴,而存在“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磨蹭”、“小马虎”现象的学生成绩总在中下游徘徊。可见,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之大。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大,向师性强,容易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也容易沾染各种不良习惯。因此,从小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治他们的不良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二、那么,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怎么培养呢?下面我想从以下方面来和各位作一个交流
1.教师应该有父亲的严厉与母爱的慈祥。让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在也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应该以学习为主,从思想上做到由玩的向学的转化。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要按老师要求做的思想。
2.养成自主自习的习惯,充分利用早晚自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要放手去做,使学生自己懂得有事可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3.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严禁做小动作,思想溜号等。只有这样才能对老师所教的知识充分理解,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4.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陪养学生不指读,不唱读,不背读。读书、读书,只有读懂了、读透了才能消化树种的知识。
5.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书写良好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而且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姿势正确。当然就不必说了!
6.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学习如同耕作,不能只讲耕耘不讲收获。自查是—种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改则是—种学习能力的反映。
7.友好竞争。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诸如尊师、友爱、遵纪、劳动、学习、等竞赛活动。“有竞争才会有进步”,此类活动对于学生有益无害。
8.多加训练。单靠书本说教不行,需经长期严陷训练。习惯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例如,一个学生写字潦草,老师就严格要求他,这名同等也一直坚持把字写好、写工整,一年过去了,相信这名同学在写字想写不好都难,因为他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字也练出来了。
9.以身作则。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一种隐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的,教师、家长也要做到。所谓“身教胜于严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0.奖罚分明。这也是形成好习惯的后盾。必要的惩罚也是应该的。凡有制度和规定,都要经过孩子讨论、认同。奖罚分明,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才能让学生对老师又敬又畏,对于孩子们习惯的养成大有好处。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养成一种做好事的习惯。”这句名言也是我在与低年级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多年的感悟,“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萨克雷)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我们每位学生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