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有趣的绘本同样具有阅读价值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福新小学
  最近我尝试了一节绘本阅读教学课,绘本内容来自于攀登英语阅读系列分级阅读第三级的“Coco’s week on the farm”。从内容和情节来说,故事主要是介绍主人公Coco在一个农场住了一个星期,在这七天里面她所做的事情。从知识点来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星期七天的七个单词以及跟农场相关的动词短语。从语法来看,本故事主要用到了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表达。因此,这本绘本几乎没有趣味性,语言内容新知识比较多,语法也比较难掌握。当初选这本绘本的初衷是因为内容涉及到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Days of the week”关于星期的相关内容,我们课本上这个单元的语法点也是第三人称单数,因此我觉得这个绘本与课本的契合度比较高,并且在每天的问候环节中,我都有针对天气和日期提问,我认为学生对于星期的读音和理解不存在问题,这样容易忽略这个知识点,故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有很多优秀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用温暖亲切的小故事生动再现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会学生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关爱别人、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只要在阅读时正确指导,就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搭建好通向社会的桥梁。同时,学生在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中,强大了自己的内心,并逐渐建立起了她自己的判断标准。然而,并不是所有有营养的食物都是美味可口、能瞬间吸引学生的欲望的。
  一、观察图片,看图说话
  虽然学生没办法逐字去朗读或者默读故事,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候教师能有意识地和学生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学生从刚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字。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本节课,我在和学生一起读绘本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注意看插图,观察图片的内容,并且提醒他们自己在默读的时候借助图片来理解生单词的意思。
  二、理解为主,简化语言
  绘本阅读不同于我们课本里面的精读课文。我们带着学生一起读绘本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在我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提升学生的阅读耐心和兴趣。如果我们像上阅读课一样来要求学生读绘本,会让他们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完全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达不到绘本阅读的目的。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只停留在理解故事的层面,同时希望学生在读完故事之后能自己讲出来。因为一本新的绘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生单词或者难读的单詞,给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造成一定的障碍,因为作为引导者和协助者,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帮他们解决这一难题。
  三、以生为本,激发想象
  学生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但是传统教育的大部分是文字思考、语言思考 ,很少有图像思考。绘本为学生养成用图像思考的习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因为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一系列连贯图画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图为主、图文结合,所以阅读绘本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图像概念,提高思考连贯性,丰富想象力 。因此,在本节课开始,我并不是马上就让学生接触绘本的内容,而是只让他们认真观察绘本的封面,并且让学生猜封面上小女孩的名字,猜她现在在哪儿,然后才出示故事的标题。紧接着我又让学生根据标题“Coco’s week on the farm”来猜测Coco在农场上的这周过得怎么样,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个是“boring”,另外一个是“busy and fun”,不管学生选择哪种答案,我都会问:“Why? What does she do on the farm?” 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做更深入的思考。我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进行有意义地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不仅要思其然,还要思其所以然。
  一本绘本拿到手,我们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图片,然后才是语言。我们往往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先从语言文字入手,判断这个故事是否有趣,然后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兴趣,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学生的好奇心都是很强的,任何新的东西他们都会感兴趣去了解,因此一本绘本的阅读价值并不能仅从文字上来判断,不能因为文字内容枯燥就一票否决。让学生先看图,然后猜故事讲故事,最后再来读绘本,也许他们能从一本看似“枯燥”的绘本中读出自己的乐趣。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语用目标下的词语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教会学生借助工具书,调动生活和知识积累,理解或推想出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才能让词语教学真正落实到位并超越词典而彰显生命的活力。为此,我们课题组开展了“激活词语,落实语用”磨课活动。  一、 联系内容理解词语  【教学描述】  (导入新课后,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师
揭阳市蓝城区乔南中心小学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语文教师也自觉或不自觉的投身到了改革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革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亲切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改的步伐。但我们在喜悦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板块。作为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是教学工作中沉重的任务。圈错别字、改句子、写段批、写总批……面对小山堆似的作文,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不免概念化、形式化。学生花费很大精力得到的学习成果,没有得到相应的贴切细致的评改,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走出这种“事倍功半”的困境?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文章是学生写的,最有权利修改的是学生自己。”新课标里也强调:“修改
在高职高考中,数列是数学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数列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等都是高职高考中必考的内容。而对学科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讲,为了应对高职高考,教师和学生在数列复习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于问题和策略的研究,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数列复习的质量,考试时学生面对数列的问题才能够游刃有余。  一、数列在高职高考中的方向  1.数列在高职高考中的重要性  在中职数学课程体系中,数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笔者以教学《认识周长》为例,谈谈我是怎样进行概念教学的。  一、“导”在生动情境中  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和建立清晰的表象,以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就必须认真研究和精心设计概念的引入环节。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引入,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对学生“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在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分数乘除法(包括百分数、比)应用题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例题及习题中归纳并掌握找、画、结、解四个环节。  一、找  找寻到关键句中的分数,这是这四个环节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中找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一般情况之下,找单位“1”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教师教学用书》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一、动手、动口——层次与深度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这是学习的客体。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受到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看问题往往不全面,分不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当前,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学具操作,我们发现存在以下现象:1.操作的要求不明确,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2. 教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场景呈
我校提出“和谐教育,特色办学”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班主任,在践行学校的这个理念,落实学校的教育方针的同时,班级教育管理中,那就是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力显学校精神。当一个学生置身于一所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学校时,总能感受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激情;同样,当一个学生在一个富有文化精神的班集体中生活时,也会产生令人感动、兴奋的力量,这就是文化与精神。  一、生本管理,班级精神的基石  管理班级就像办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年段的提升,作文在能力测试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的能力的要求要逐渐提高。在此,笔者将以人教版五年级习作训练、单元测验中的习作为例,从作文评价的现状、分项评价标准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作文分项评价标准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  1. 概念抽象  开始时,笔者直接运用天河区单元测试卷中的作文分项评分标准,但应用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