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也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即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影响学生的是教师,没有课堂上的指导和影响就没有了教学过程。总之,体育教学的根本所在就是教师要教正确和讲明白。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方法
一、熟悉教材。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跳单、双圈练习;(2)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3)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4)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 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 。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 ,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三、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四、技术规范、讲解正确。
技术动作的示范,并不在于跑得快、跳得远,能完成惊险动作,而是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完成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视觉表象的规范动作。同样,讲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过细的剖析技术机理,更不能夸夸其谈,而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经验,将讲解内容预先加工成学生听得懂好理解的制成品。小学阶段是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时期,因此,讲解示范要成为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般地说低年级要多示范,多模仿,讲解内容要简洁要直观。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讲解的内容要逐渐递增,知识面也要相应地拓宽。讲解示范都力求准确地把握最佳时机和最佳位置,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效应。
五、注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心肌力量较弱,呼吸的频率快而浅,骨骼易变形,肌肉纤维细而无力,他们不能单调的和长时间的做静力练习,对力量性强,对抗性大的教材,应掌握好练习的分量,次数和间隔时间。因此,在教材选择上,我注意了上肢活动与下肢活动的搭配,跳跃游戏与投掷游戏的结合。做兔跳,蹲起、单、双跳,原地高抬腿跑等课的练时,我注意了出现的时机,次数与持续时间。小学生对各种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非常喜爱,但是,他们的兴奋不能持久,注意力易转移和分散,教学中,要根据他们的兴趣广泛、好动的特点,教材安排要多样化,同类教材的练习方法和形式要多变。低年级同学自我控制力差,活动中不自量力,爱表现自己。有时为了跑在别人前面而有意阻挡别人或不守规则;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遇特殊情况就紧张发呆,束手无策,一旦高兴又非常得意,有时好打逗同伴。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嘴勤、眼勤,经常启发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定的内容、动作、方法、路线去进行活动。
六、注重示范,增加直观性。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好,模仿能力强。正确的示范,是学生最生动的直观方式,它能使学生逼真地直接地感知动作的全貌。轻巧、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较快地掌握动作。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教学,是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条件,给小学生上课,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精练、准确的儿童语言。如教30米快速跑时,我就说:“小朋友跑得像运动员一样”;在垒球投掷时,为使同学们出手快,我就说“看那个小朋友投球时像发火箭那样快”。用这样的语言,学生听得懂,有趣味,注意力就集中,活动的积极性就高,就认真,课堂上就生动活泼。小学生的机械记忆力较好,他们非常喜爱有节奏的活动。因此,可将一些教材的动作编成儿歌,教垫上滚翻时,我就先让学生学儿歌;“要想做好前滚翻,蹬起撑垫把身团,向前滚动似皮球,起立下垫要规范”;在沙包投运时,我就让他们背诵:“小沙包,真好看,我们用它来锻炼,背后过肩向前投,快快出手似火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学得快,记得牢,效果好的作用。
总之,要想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从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着手,采用多样化、儿童化、兴趣化等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喜欢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杨柳庄镇大下五岭小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 方法
一、熟悉教材。
教师不但要对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内容了如指掌,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相邻年级同类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个学段同类教材的演化和要求,也就是说要把握教材的纵横关系。这样才有利于教者安排教学进度,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准确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实行宏观控制。在这个基础上安排一切课的教学内容,就容易做到重点突出难度度适当,讲授内容也容易贴切得体。例如,二年级一节跳远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跳单、双圈练习;(2)教学跳远的落地方法;(3)教学全程技术(三至五步助跑);(4)在一区域内踏跳。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说明教师熟悉二年级跳远教材内容和要求,同时明确二年级的跳远教材是由一年级立定跳远(落地技术)和跳单、双圈(单跳双落技术)演而成的。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很明确,通过 二年级跳远教学,形成急行跳远技术的基本雏型,为顺利地过渡到七至九步助跑区内踏跳(三年级教学内容),铺平了道路,同时为小学阶段学习和提高跳远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都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素质不仅和运动能力有关,而且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性别和发育水平的不同也各不相同,所以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早晚,快慢之分,有忆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下降阶段 。而快速增长阶段又叫做敏感期,敏感期只说明在一定年龄或年龄阶段 ,身体素质增长较快或者成绩提高较快,上升幅度较大。通过调查,在13岁以前可以多做一些动作频率快和反应速度较快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技巧、游戏等等,以发展儿童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与其相关的运动能力。了解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共同的特征,还要掌握这班学生的某些特殊情况,这样才能根据教学对象的身心性和实际水平,采取最佳教学方案,有效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三、灵活运用教法。
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说明动作名称、方法、过程、要领、要求,以及总结、评价等诸多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重点,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后,钻研教材教法便是上好课的关键一环。老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材,课型、教学对象等具体情况,科学地灵活安排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程度、生理反应、情绪变化,及时捕捉反馈信息,采取措施随时调节课堂教学,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四、技术规范、讲解正确。
技术动作的示范,并不在于跑得快、跳得远,能完成惊险动作,而是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完成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视觉表象的规范动作。同样,讲解不是照本宣科,也不需要过细的剖析技术机理,更不能夸夸其谈,而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经验,将讲解内容预先加工成学生听得懂好理解的制成品。小学阶段是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时期,因此,讲解示范要成为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般地说低年级要多示范,多模仿,讲解内容要简洁要直观。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讲解的内容要逐渐递增,知识面也要相应地拓宽。讲解示范都力求准确地把握最佳时机和最佳位置,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效应。
五、注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心肌力量较弱,呼吸的频率快而浅,骨骼易变形,肌肉纤维细而无力,他们不能单调的和长时间的做静力练习,对力量性强,对抗性大的教材,应掌握好练习的分量,次数和间隔时间。因此,在教材选择上,我注意了上肢活动与下肢活动的搭配,跳跃游戏与投掷游戏的结合。做兔跳,蹲起、单、双跳,原地高抬腿跑等课的练时,我注意了出现的时机,次数与持续时间。小学生对各种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非常喜爱,但是,他们的兴奋不能持久,注意力易转移和分散,教学中,要根据他们的兴趣广泛、好动的特点,教材安排要多样化,同类教材的练习方法和形式要多变。低年级同学自我控制力差,活动中不自量力,爱表现自己。有时为了跑在别人前面而有意阻挡别人或不守规则;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遇特殊情况就紧张发呆,束手无策,一旦高兴又非常得意,有时好打逗同伴。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嘴勤、眼勤,经常启发引导学生按老师指定的内容、动作、方法、路线去进行活动。
六、注重示范,增加直观性。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好,模仿能力强。正确的示范,是学生最生动的直观方式,它能使学生逼真地直接地感知动作的全貌。轻巧、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对学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较快地掌握动作。善于用形象化的语言教学,是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条件,给小学生上课,要善于用生动、形象、精练、准确的儿童语言。如教30米快速跑时,我就说:“小朋友跑得像运动员一样”;在垒球投掷时,为使同学们出手快,我就说“看那个小朋友投球时像发火箭那样快”。用这样的语言,学生听得懂,有趣味,注意力就集中,活动的积极性就高,就认真,课堂上就生动活泼。小学生的机械记忆力较好,他们非常喜爱有节奏的活动。因此,可将一些教材的动作编成儿歌,教垫上滚翻时,我就先让学生学儿歌;“要想做好前滚翻,蹬起撑垫把身团,向前滚动似皮球,起立下垫要规范”;在沙包投运时,我就让他们背诵:“小沙包,真好看,我们用它来锻炼,背后过肩向前投,快快出手似火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学得快,记得牢,效果好的作用。
总之,要想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从研究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着手,采用多样化、儿童化、兴趣化等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喜欢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杨柳庄镇大下五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