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科学报研究会隆重举行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

来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26日,吉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暨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春吉林警察学院隆重举行、吉林警察学院党委书记贺电教授、院长张兆端教授、副院长姜燕编审和吉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赵亭富处长、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新闻报刊处孙泽山处长、吉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产业处戚欣处长、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许国良编审、吉林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首任理事长张振兴编审等领导和嘉宾以及会员代表共70余人出席了庆典活动.
其他文献
<正> 《关睢》的旧注不可据,因为它是附会“关睢,后妃之德也”(《诗序》)来做注的,不是诗的本义。近日的释文又多重字不重意,也往往难通。诗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艹毛)之”,结构相同,只“流”、“采”、“(艹毛)”三字有异。这三字意思虽有不同,性质上必无差异。而本诗乃诗人借物起兴,因之与下文“窈窕淑女”云云,在意义上就不一定有必然联系,所以也不必勉强把它们纠合在一起,三个字只是解释“参差荇菜”。过去有的把它们都训为择,如闻一多(见《风诗类钞》甲,《闻
担负推动中国历史发展使命及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做出时代回应的中国高等教育,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作为基本遵循。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梦想,既要借鉴国际标准,又要坚守中国特色。历史表明,中国的大学之所以能够获得经久不衰的动力和有效的竞争力,正是在于其不断改革创新,综合改革是今天中国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真正担负起培养勇于担当的年轻一代的使命。
<正> 《诗经·召南·驺虞》一篇,凡二章,章三句,全诗如下: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这首诗写的什么,古今注家说法不一。诗的小序谓“《驺虞》,《鹊巢》之应也。《鹊巢》之化行,人伦既正,朝廷既治,天下纯被文王之化,则庶类蕃殖,蒐田以时,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毛传》释驺虞说:“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朱熹《诗集传》谓“南国诸侯被文王之化……故其春田之际,草木之茂,禽兽之多至于如此。而诗人述其事以美之,且叹之曰:此其仁心自然,不由
n.A.扎伊翁契科夫斯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学术交流的典范。在20世纪60—80年代大约20年的时间里,他指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国见习生,这些人后来成为推动美国的俄国史研究发展的主要力量。梳理这段特殊的学术史,不仅能展现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与其美国学生的交往经历和学术成就,还能为我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扎伊翁契科夫斯基倡导的朴实、严谨的治学理念和注重分析原始资料的研究方法,直至今日对历史研究仍具有指导意义。
联合国安理会的执行程序设定反映了二战以后的大国意愿,是强权政治的体现,不符合当今国际秩序的现状和法治的要求。从制裁伊拉克到制裁利比亚,不仅表现出安理会不成熟的方面,而且暴露了其内在的缺陷。为此,需要对联合国进行结构性改革,以体现国际法治的权力分立、制约平衡、主权平等和区域民主的目标。
西晋时期,国家对亡故官员实行丧葬赏赐。这种赏赐是丧礼的重要环节。西晋的丧葬赏赐,是有严格限定的。实际上这种赏赐是在一品至五品官员的范围内实行的。在一品、二品官员范围内实行固定的赏赐,而在三品至五品的官员范围内则实行不固定的赏赐。固定的丧葬赏赐,有基本固定的标准。不固定的丧葬赏赐,则具有随意性。西晋国家除了赏赐物品之外,还对一品至五品的官员赏赐葬地。西晋的葬地赏赐,是一种不固定的赏赐。
先秦诸子著作多写在八寸短简上,故常被称做“短书”,指的是包括儒家在内的所有诸子著作。汉代的“短书”概念与先秦不同,主要指儒家作品之外其他诸子“虚妄不实”的文献。“说”有大小之别,“小说”从“说”分离出来以后至两汉之际,桓谭等人将“短书”与“小说”联系起来,使得“短书”的含义既具有汉代“短书”的一般意义,还在狭义上指那些由“小说家”撰作的“小说”。《汉书·艺文志》为认识汉代“小说”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在西汉人看来,汉儒“经传”与“史传”作品中看似与“小说”有关的文献却并不属于汉代“小说”范畴。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依存在一起,各国人民之间的互动日趋频繁和深入,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在增进不同种族、文化、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善和提升一国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正在进入公共外交时代。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急速推进,政府官员的雄心和意志正在重新规划着中国社会的面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治理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讨论热点,各种经世济用方案接踵而至,而这些方案的突出特点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治理策略和技术。在这个短文里,我想就国家治理的规模及其挑战谈一点看法。我以为,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其治理规模以及由此产生的治理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