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法国最著名的书,现在仍是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hang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3年前,一本法国人写的童话《小王子》在美国首次出版,而法国人却只愿意记得它的法国出版日——1 946年4月,并高调为它过这个“来历可疑”的60岁大寿,足见其用心之良苦
  
  好吧,我们就尊重骄傲的法国人的意愿,再来纪念一次《小王子》诞生60周年吧。尽管三年前,全世界已经大张旗鼓,为同一个生日大大热闹了一番。
  本来是这样的:《小王子》于1943年在美国首次印行,三年后才在结束战祸的自由法国正式出版。但是,法国人在文化问题上向来可以骄傲到不讲理的程度,《小王子》在美国那三年就算虚岁好了,正式年龄一定要从它回到法国老家时算起。
  所以今年4月,他们用法语来宣布《小王子》刚满60周岁。
  
  生日快乐,小王子
  
  根据《小王子》官方网站(www.1epetitprince.com)的最新数据,此书已在全世界售出了8000万册,仅在法国的销量就有1100万,并被译成160余种语言,最新的几种,包括北非一部族所使用的柏柏尔语,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所讲的奇楚亚语。
  它的中文版本估计已有上百种之多,仅在台湾一地,便出版过50余种不同版本。2000年,在纪念作者圣埃克絮佩里百年诞辰时,北京的书店里竟然有八种新版《小王子》同时上架销售。
  这些数字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法国图书。在法国本国也是如此几年前,在一项民意调查中,法国人毫不吝啬地将20世纪最佳法语图书的桂冠给了《小王子》,在它的身后,是《追忆似水年华》这样的一连串伟大的现代文学经典。
  今年这—回由法国人筹办的《小王子》60大寿,庆祝活动仍将遍及世界,两出新版的舞台剧作为重点节目,分别在巴黎的米歇尔大剧院和德国的卡尔斯鲁厄歌剧院上演。
  
  《小王子》遭遇《哈利·波特》
  
  似乎人人都爱《小王子》就连美国的红歌星麦当娜都说,这是她最喜欢的童话。所以几年前,法国人还在得意洋洋地到处宣称,他们的《小王子》就影响力而言,在历史上仅次于《圣经》。
  现在他们不这么说了,是因为有了《哈利,波特》。英国小巫师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世界,不仅
  夺去了“《圣经》之后”老二的位置,还深入法国社会,进入了法国人的家庭、学校和图书馆,在畅销书榜头名的宝座上长居不去。
  这一切,让法国的文化卫士们深感不安。这几年来,你可以听到义正辞严的声讨,苦口婆心的规劝,其中不乏上纲上线的语言,诸如将《哈利·波特》现象斥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野蛮侵略。
  放眼全世界,恐怕再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法国这样,对自己的文化地位如此耿耿于怀。今年3月,希拉克总统在欧盟首脑会议期间,公然打断同胞安托万·赛耶尔用英语进行的演讲,当众质问他为何不讲法语,并怒而离席,以示抗议。堂堂一国之首脑,做出如此不顾外交礼仪的举动,足见法国人面对法语和法国大国地位不断丧失时的忧急心态。
  在这样一种情势下,法国高调纪念《小王子》,宁肯为它再过一个来历可疑的60岁大寿,足见用心之良苦。
  
  《小王子》还有生命力吗
  
  薄薄的一册《小王子》,不过百十来页,而《哈利·波特》仅前六部,便已两千余页,两者显然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但它们之间的不同,远非字数一项。
  《小王子》是一部非常特殊的童话。它是寓言式的,散文化的,又是安静的和伤感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脱离尘世的死亡的某种赞美,又有对柏拉图式爱情的怀恋。大多数孩子喜欢看环环相扣的紧张故事和喧闹的场面,看汤姆猫追杰瑞老鼠,看好人捉弄坏人,为恶作剧哈哈大笑。可《小王子》却一反孩子们的这种天性,那些典型的现代童话要素,它一概没有。主人公所住的B612号小行星“比一幢房子大不了多少”,他的世界小而寂寞,他少言寡语,孤独而多愁,喜欢看日落,最多的一次,是在一天之内看了太阳43次落下自己的星球。
  孩子们总是渴望快快长大,《小王子》却在极力赞美童真的同时,充满了对我们成人世界的厌恶,故事中,国王、商人、醉鬼和点灯人终日忙碌的,全属虚妄的、毫无价值的东西,极具工业化社会和成人世界的特点。
  显然,《小王子》不是最适合孩子们看的童話,至少不是最适合青春期之前的孩子们看的。它是一个冒险家知识分子,一个失去了祖国的飞行员在战乱时代和流亡生活中的冥想,全然不同于在安静的火车和咖啡馆里构思出来的狂野的《哈利,波特》。《小王子》是童话,但更多是给我们这些大人看的童话,正如圣埃克絮佩里在前言中所写,“每个大人都曾首先是孩子(而很少有人记得这一点)。”
  法国人为了承载《小王子》的法语,以及它头号经典童话的地位,不惜与《哈利·波特》苦战。作为中国读者——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没有这种悲壮的文化负担,它们都是好童话,只是彼此之间迥然有异。《哈利·波特》讲了一个好故事,有身世之谜,有神奇的巫术,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复仇,更不缺令人窒息的千钧一发,以及危机四伏的阴谋。而《小王子》带来的体验,将使孩子们更有可能获得意外的发现——那将不仅是一次情感上的,也是哲学上的启蒙与历险。有慧根的孩子会为了这种全然自我的孤独而感受到快乐,哪怕今后时隔多年,想起这一次不同以往的阅读经历,也仍然会为之激动不已。
其他文献
对萨达姆认识的分歧,等同于对伊拉克过去数十年历史的巨大分歧。而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则意味着伊拉克各派无法达成基本的共识    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早上六点多,萨达姆被执行绞刑。随后,巴格达的电视台播放了这一消息,演奏伊拉克国歌并附上“萨达姆被处决标志伊拉克黑暗历史终结”的字幕。  但显然,历史并没有终结。在伊拉克逊尼派聚集的地区和萨达姆的故乡,许多民众走向街头悼念萨达姆。而在库尔德
一次次国外编舞老师与中国芭蕾舞团演员的授课“交融”过程,  也是中国芭蕾丈量自己与世界舞蹈趋势差距的机会。  接受挑战尝试某些改变,以使自己多样、丰饶,还是坚守模式依然惯性思维,这里无所谓对错,对于中芭却是个问题。  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前身),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从此使芭蕾动作有了一套完整体系。有这样一句话:如
坚持饮茶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在近期出版的《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经常饮茶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尤其对于长期坚持饮茶习惯的人群、男性饮茶者、饮用绿茶者,健康获益更为显著。  研究团队对研究对象的跟踪最长达17年,结果发现,与无饮茶习惯者相比,经常饮茶者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下降约20%、22%及15%。
纪检委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党员带头配合拆迁;一声令下,各单位领导说服职工服从拆迁    刘天林(化名)这两天又一次病倒了。  2007年8月9日,在山西省侯马市文化局工作的他接到一个单位通知,已有35年工龄的他可能要被开除。  开除的理由是:“不配合拆迁工作。”  刘天林家住侯马市内燃机配件厂南面居民区,该居民区与西面的北堡村、西新城村和东面的晋都剧院一起,今年被列入旧城改造拆迁的范围,由于在拆迁补
酒瓶属于比较“年轻”的大众收藏品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酒瓶之所以成为收藏界的新宠,是因为这些曾经不起眼儿的简单盛酒容器,正在逐步升华为可体现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载体。经保守地估算,中国现代特殊酒瓶的种类有10万种以上,全世界值得收藏的特殊酒瓶更是多达数十万种,其中不乏高雅脱俗、含义深刻的珍品。经过众多酒瓶收藏家多年的收藏、研究之后,越来越多的收藏界人士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收藏酒瓶应把重
形成完善的纠纷解决体系,需要打破对国家法院的迷信,给予民众建立自治性司法机构的权利    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发生纠纷,还有一些人总会因为贪婪、无知、愤怒或者残忍而侵害他人,因此,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转,就得设立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综合起来看,解决办法无非两类:要么,通过国家的司法程序解决,要么,通过社区自治性工具解决。  现在很多人奢谈古代中国人不爱打官司的神话。其实恐怕未必,很可能情形恰恰相反:正因
电子眼成功地减少交通违章和交通事故,但其设置和执法缺乏规范,在一些地方却沦为公路新乱    当蔡义开着自己的轿车、李国辉开着小客车、陈金明开着大客车行驶在广东省的道路上时,即便是交错而过,也互不相识。但是,他们却走到了一起——2006年下半年,他们各自因为被电子眼抓到超速行驶而被交警部门罚款,却不约而同地拒绝承认“错误”,而是选择通过投诉来质疑交警执法的合理性。    神出鬼没电子眼    质疑电
当愈来愈多的人只关心分配不关心创造时,当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以嫉妒为正义时,这种心态就容易成为集权者成长的温室.而集权者群体能把富人推向地狱。最终也会将穷人推向地狱  最近,经济学家茅于轼的《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一文,给敏感的贫富问题争论之火浇上了一瓢油,引来“为富不仁”“为强盗辩护”的责骂,有网民呼吁“为民做主,锄强扶弱”。  茅于轼这篇文章之所以引发争论,主要不在文章的内容本身,而在文章的
和以往鼓励侨商回国投资不同,这一次的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却呼吁侨商首先要考虑所在国利益。截然不同的政策导向背后是时代的变迁  6月20~21日,第四届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103个国家的450名侨领与会。  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第四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全体代表,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身居
英国《经济学人》最近指出:尽管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工资在GDP中所占比例下降的现象,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下降有中国这样急剧。低工资已经威胁到中国的经济发展。  我不久前撰文,根据工人的生产力水平,计算出中国工人“应得的”月薪水平至少为三千元以上,进而推出了目前中国的劳动者实际收入过低的结论。我不是职业经济学家,此论为一些人所不以为然也不奇怪。不过,最近西方自由经济的舆论“旗舰”《经济学人》杂志,综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