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命运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萨达姆认识的分歧,等同于对伊拉克过去数十年历史的巨大分歧。而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则意味着伊拉克各派无法达成基本的共识
  
  2006年12月30日伊拉克当地时间早上六点多,萨达姆被执行绞刑。随后,巴格达的电视台播放了这一消息,演奏伊拉克国歌并附上“萨达姆被处决标志伊拉克黑暗历史终结”的字幕。
  但显然,历史并没有终结。在伊拉克逊尼派聚集的地区和萨达姆的故乡,许多民众走向街头悼念萨达姆。而在库尔德人聚集区和什叶派穆斯林聚居区,人们则把这一天视为节日。伊拉克人在如何审视萨达姆的态度上并没有达成共识。
  不仅伊拉克国内在萨达姆问题上分岐巨大,国际上也对此众说纷纭。萨达姆死后,利比亚当局随即宣布进行为期3天的悼念,取消了所有公开庆祝宗教节日的活动,甚至还降半旗致哀。
  一个有争议的政客被处决了,但是他所创造的历史却尚未终结。
  
  靠泛阿拉伯主义起家
  
  萨达姆诞生的年代,正值第一轮阿拉伯国家独立运动已经结束。英国人和法国人控制着地中海东岸和阿拉伯半岛,犹太人和巴勒斯坦当地居民的冲突还没有上升到阿拉伯民族与犹太民族对抗的层面。事实上,与今天的中东相比,那时候的中东反倒是个乐园。
  萨达姆出生的1937年,巴勒斯坦的大动荡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英国人放开了迁移政策,导致大量欧洲移民穿过地中海抵达巴勒斯坦,并最终引起了当地阿拉伯人、犹太人和英国代理政府之间的混战。
  可是这股民族冲突的风暴还没有刮到伊拉克。巴格达全城的贸易市场还掌控在占人口1/3的犹太人手里,市场作息时间也是按照犹太教历运行。而这时阿拉伯人、波斯人或者土库曼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他们还不清楚排犹主义和泛阿拉伯主义与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此时,东北部的库尔德人长年叛乱。一战时期,英国人答应库尔德人建立自己的国家库尔德斯坦,可后来丘吉尔决定赖账,硬生生把什叶派、逊尼派穆斯林和库尔德人凑成一个伊拉克行省。英国皇家空军在对库尔德人的镇压中就使用了毒气炸弹。不过,那时候还没有“反人类罪”这一说。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使得埃及总统纳赛尔成为中东世界的指路人,他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成为阿拉伯青年寻求政治变革的明灯。正是在那时,阿拉伯国家出现了自由军官组织和巴斯党。利比亚出现了卡扎菲,叙利亚出现了阿萨德,而在伊拉克则有萨达姆。
  就在纳赛尔成功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夺得了苏伊士运河不久,不足20岁的萨达姆加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巴斯党),此后几年中他在党内职务迅速提升。萨达姆先后参加了反对原伊拉克国王的政变以及刺杀总理卡桑的行动。刺杀行动失败后,他连夜渡河逃往叙利亚,后转入埃及。
  可以说,萨达姆的政治声望,是靠拼命换取的。
  随后几年,阿拉伯复兴党几经沉浮,不断策划政变,又屡屡失败,但萨达姆始终是其坚定一分子,并在其叔父的照顾下,逐渐成为领导巴斯党斗争的核心成员之一。
  当上伊拉克领导人后,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采取了多项纳赛尔主义的政策,包括石油工业国有化和普及义务教育、公费医疗等等。由于恰好赶上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骤长,为萨达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其得以在伊拉克实现政治抱负。无论如何,当时的萨达姆为伊拉克带来了繁荣,使伊拉克成为中东强国,他甚至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表彰。
  
  将伊拉克引入战争
  
  萨达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消灭敌人。就任国家领导人第一天,他逮捕了68名政府要员,处决了其中的22人。
  而要消灭更多的敌人,就要发动战争。
  1980年,萨达姆发动了两伊战争,战火持续了整整8年。这场战争的意外结果是促成了美国和伊拉克的合作。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人和两个国家之间都没有外交关系,但美国一直暗中站在伊拉克一边,到第二年3月以后则公开偏袒伊拉克。和苏联与法国不同,美国的兴趣不在于与伊拉克进行武器贸易,美国的目的是为了石油。
  接下来萨达姆发动的海湾战争,也是为了石油。1990年,萨达姆要求科威特减免伊拉克在两伊战争期间借的300亿美元外债,同时减少石油产量以提高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遭到拒绝。于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用10小时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宣布科为其第19个省。此举严重威胁到美国和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平衡与石油利益。联合国很快发布一系列决议,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撤出科威特并对伊拉克实施贸易禁运。
  从那时起,萨达姆政权的合法性遭到严重削弱。而萨达姆本人却显得更加固执,执政手段也更为强硬。尽管在巴格达各地都是萨达姆的塑像,但在2003年打响的伊拉克战争中,却很少人真正为他卖命。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并没有遭到激烈反抗。
  盖棺而无定论
  萨达姆死刑的速决,使得全世界对他的评价充斥着截然相反的论调,“挺萨”者和“倒萨”者均大有人在。萨达姆生前存在的种种争议,并未随着他的离去而终结,反而是更加扑朔迷离了。
  不管历史将做出什么判定,萨达姆无疑是当代伊拉克最重要的人物,伊拉克半个世纪的历史与萨达姆的一生息息相关。对萨达姆认识的分歧,等同于对伊拉克过去数十年历史的巨大分歧。而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则意味着伊拉克各派无法达成基本的共识。
  
其他文献
总统大选首轮投票之后,法国人绝不仅希望看到一场魅力对抗的竞选秀,而是更希望看到正处于改革进程的左派与充满信心的新右派在国家理念方面展开竞逐,让法国在一场政治竞争之后找到更为清晰、更有建设性的改革道路  “对不起了,贝鲁!”4月22日晚8点整,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的让吕克加赫涅兴奋地大吼了一声。这位住在法国西部昂热市穆赫埃里涅镇的社会党员终于放心了,因为他支持的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塞戈莱娜罗亚尔成功闯关,进
北京最大的软肋,就是政治地理结构所造就的一个庞大的中央政府,使首都扩张到不能自我维持的程度,必须依赖其他地区输血    最近读到一篇报道,说北京人口严重超载,现在已经超载100万,到2010年将超载300万。据说解决的方案是双管齐下:“一是控制人口增长规模,二是大力提升首都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这种解决方法是治标不治本,没有触及北京严重超载的深层原因。要了解北京的问题,必须有历史眼光。首先,要看
此前集体土地不能入市,以及由此造成的与国有土地入市巨大的价格差,造就了今次“双放弃”过程中政府与农民共赢。    在成都正式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其辖下的温江区打了改革的头阵。一个显得有些拗口的词成为温江贡献给城乡统筹的一份厚礼:“双放弃”。  所谓双放弃,准确的表述是: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在城区集中安排居住,并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的社保待遇。    7月4
作为去年“胡连会”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共经贸论坛将于4月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国民党先遣人员已于4月10日抵达北京开始筹备工作。据估计,国民党随团赴大陆的人数逾170人,除国民党高层, 还有“立委”、学者、企业三方人士。  据中国国民党大陆部主任张荣恭表示,论坛将设定经贸、直航、观光、农业、金融五大主轴。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计划13日到达jC京,他与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的会谈将
在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为关于通胀的相关争论画上句号的同时,完善金融体系以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举措仍有待决策层拍板    伴随着上半年宏观经济一路走高,特别是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定调为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以来,央行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的判断,将对下一轮宏观调控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在各方观望之中,中国人民银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
在中国,已经呈现流域湖库化的现状,被扎紧血脉的淮河脾气暴躁,并未能与人类和谐相处。  “你能想象一个人的血管被密密麻麻扎住几十年之后的样子吗?你去淮河。它全身的血管被分成了5700截。”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工作人员王谦说。  王谦眼中,河流是有生命的。河流必须保持不断的径流流量,才算血脉畅通。但自1951年新中国开始大规模治理淮河以来,干流全长1000公里、支流580多条、流经豫、皖、苏、鲁四省
隶属司法部门的人民调解制度,被法院引入,这对司法资源的盘活,或有意义    2006年1月18日,山西省交口县法院在康城镇设立了ADR民事纠纷调解室,这是目前国内新出现的一种调解机构。  本刊记者采访了调解室设立的倡议者——交口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卫建生。  中国新闻周刊:ADR民事纠纷调解室与法院是什么关系?  卫建生:法院设立类似调解机构的,据我所知,全国可能只有两三处。按民诉法规定,是不诉不理,
可以预见,无论伊朗选择的道路是否行得通,最终命运如何,伊斯兰世界探索文明复兴道路的努力是不会停止的    “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这是流传甚广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口号之一。  当总统内贾德下令禁止国家电台、电视台播放任何西方音乐时,伊朗无疑以一种最新姿态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持续疏离与批判。伊朗最高文化革命委员会官方网站发表声明说:“对电影、电视和音像制品的监管是为了捍卫伊朗传统文化,抵御西方
他们是各大赛区和总决赛中存活下来的幸运儿。但他们却没因此大红大紫,前途依然未卜。那种光环感只是在比赛的一刻,繁华褪尽之后,面对的还是原本的自己    “超女”和“快男”已经成为平民选秀节目的代名词,每年有10万以上的年轻人涌进这个梦想实现之地,希望借此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在初选程序中便折戟沉沙,想一夜成名当明星并不比努力奋斗当工程师、科学家更容易。  其中有即将高考和已就读于大学
与第一次环保风暴的叫停项目和第二次环保风暴的“挂牌督办”等不同,这回的第三次环保风暴的“区域限批”,是一种制度制衡的设置    两年前,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包括三峡总公司在内的30个未做“环评”即违法开工的有政府背景的巨额投资工程项目,被传媒称之为“环保风暴”。与一片叫好声对应的,是质疑声:30个工程之外同样未做“环评”即行动工的工程是否也应叫停?今后同样情况是否均照此办理?叫停的30个项目补办“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