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蜜甜醉“游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断一:识记走进想象走出
  (在引导学生赏读了“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句话后)
  师:孩子们,再读读这句话,我相信你已经记住了。不信,你试试看!(学生试背)
  1 谁来试一试:(隐去一些词语)有的槐花远看像_________;有的槐花_________,近看如_________。
  (两名学生背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2 我们都记住了,一起来读。(学生齐背)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赏读优美语句后,悄悄提醒学生“你再读一读就记住了”,然后顺水推舟出示了“有的槐花_________,远看像_________;有的槐花_________,近看如_________。”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优美的句子。】
  师: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又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展示6幅不同姿态的槐花图片)来,我们可以看着这几幅图片,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看看它的颜色,再观察它的样子,你觉得像什么呢?想一想,然后再美美地說出来,看谁说得美。
  (学生在座位上美美地看着槐花图片,同桌两人还不时在低声讨论着)
  师:现在谁愿意站起来,把你眼中槐花的样子美美地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生1:(陶醉地,边说边做飞舞状)远远看去,槐花就像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翩翩起舞。
  生2:槐花像一颗颗圆润晶莹的珍珠串在一起,好美啊!
  生3:槐花就像一串串白葡萄挂满枝头。
  生4:我眼中的槐花像一个个雪白的花环。
  生5:槐花像一只只正要展翅飞翔的小白鸽子。
  生6:我眼中的槐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呢!不信,你们听!(做出侧耳倾听状)
  师:你真会想象!
  生7:(迫不及待地抢着发言)我眼中的槐花像雪白的风铃,一串一串地挂满碧绿的枝头,风一吹,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我都好像听到声音啦!
  生8:瞧那槐花多可爱呀!我觉得就像蚕宝宝结的茧子,蚕宝宝正在里面美美地睡觉呢!(边说边做睡觉状)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槐花好美,好可爱啊!老师觉得你们说的比书上写的还美。
  【评析:“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又是怎样的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双双小手举过了头顶。孩子们充满诗意的丰富多彩的想象,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文本语言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积累,让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画面中的事物,实现了从品味文本语言到建构新语言的飞跃。】
  
  片断二:画面引导 唤起积累
  (我对文中的插图作巧妙地处理)
  师:槐乡美丽的景色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你瞧,他们来了!(出示文中插图)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的高兴劲吗? (学生答:快乐、兴高采烈、兴奋、喜出望外、喜笑颜开、欢乐、手舞足蹈、开怀大笑、眉开眼笑、欢天喜地、乐呵呵、喜气洋洋、、喜滋滋、笑哈哈、喜盈盈……)
  【评析:课文中的插图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视。本篇课文插图主要内容是槐乡的三个孩子,两个小姑娘高兴地用槐花打扮着自己,一个小小子大大咧咧地吃着香喷喷、甜丝丝的槐花。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从插图过渡到文本中去,而是作了稍顿,让学生用自己学会的词来形容槐乡孩子高兴的样子。这又一次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积累,激活了语言,训练扎实到位。】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插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学生说名:快乐、喜悦、兴奋、笑、欢、喜、美、甜、香、乐……)
  师:你们取的名真好听!老师也取了个名:醉。猜猜老师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生1:我知道因为槐乡太美了,人们到了那像喝醉了酒一样不想回家了,所以你用“醉”这个字。
  生2:因为那里是个香的海洋,小朋友们到了那里就会被香气熏醉了,难怪你要用“醉”这个字呢!
  生3:槐乡是个迷人的世界,小朋友们到了那里就会傻乎乎地醉倒在槐树下了,所以,你取这个名。老师我猜对了吗?
  师:孩子们,你们都说到老师心坎里了。你们可千万别小看你们取的这个名,有了你们取的名字,就感觉这幅画活了。以后,我们在写看图作文时,也要学会先给这幅图取个名,也就是起个题目。题目可是文章的眼睛哟!题目起得好,你的文章才会吸引人,知道吗?
  【评析:教学中,引导学生给文中的插图起个好的名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的插图便会在学生放飞的想象中变得鲜活起来。从学生起的“喜、甜、香、乐、美……”等来看,这完全源于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给插图命名,不仅使学生与文本、教师、图画进行了高质量对话,而且巧妙地抓住了语言训练的契机,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片断三:链接生活创意表达
  师:五月,是旅游的季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条广告语,为美丽的槐乡作个宣传,好吗?
  (教师提示:广告语一定要把槐乡的特点说出来,把槐乡的美说出来,说说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还要说得吸引人,让人一听就想去)
  师:现在,就请你们自己先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同桌的互相商量商量,把你们认为最好的广告语写下来。(学生讨论、设计广告语)
  师:(全班同学交流)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看谁的广告语最能把他们吸引到槐乡去?
  生1:你想体验置身香海的感觉吗?五月请到槐乡来。
  生2:五月的槐乡,孩子的天堂。
  生3:Welcome to Huaixiang.
  师:你的广告语一定能吸引许多外国游客,你想得真周到。
  生4:花的世界,香的海洋,五月请到槐乡来。
  生5: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槐花蜜。
  生6:花香蜜甜醉游人。
  生3:(抢着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美。我妈是英语老师,我想请妈妈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加在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后面,好吗?
  师:(兴奋地说)当然行!回去好好请教妈妈,明天说给我们全班同学听,好吗?
  生3:好!相信我,一定行!(众生笑)
  师:咱们接着交流吧!
  生7:吃了槐花蜜,心里甜蜜蜜。
  生8:香喷喷的槐花饭,甜丝丝的槐花蜜,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学生大笑)
  师:咱们把“吓一跳”改一改好吗?
  生9:(情不自禁地喊起来)老师我想到了,香喷喷的槐花饭,甜丝丝的槐花蜜,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全班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真棒!改得好!说起来还真顺口呢!咱们接着说。
  生10:甜丝丝的槐花蜜,小孩吃了长个子,阿姨吃了脸色红润有光泽,叔叔吃了身体棒,老人吃了健康又长寿。
  生11:五月的槐乡——孩子们的天堂。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了这么多精彩、新颖的广告语,老师代表槐乡人民谢谢仿叫门了!
  【评析:为槐乡设计广告语这一教学环节,既是对语文课的延伸,也是链接学生生活经验的过程。孩子们尝试着,体验着其中的快乐,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即兴创作的热情。这些充满童趣、灵性的广告语,孩子们几乎是脱口而出,这虽与电视中的广告越来越多有一定关系,但这里,教师巧妙地唤起了学生的积累,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了充满创意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了从“能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也让学生尝试了做广告商的乐趣。】
其他文献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长期致力于作文教学研究,他的作文教学出神入化,显示了高超的教学技巧和精湛的教学艺术。他执教的《对话作文》,张扬学生的个性,启发学生驰骋思维,教学妙趣横生,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读写结合,适当点拨    上课伊始,于老师出示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碰壁”一段,他让学生读一读。  师:从这段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写得最多。  师:写
【文本解读】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历尽艰辛的一生,描述了《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的创作过程,用富含感染力的文句再现了这一名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民间艺人热爱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抗争的顽强精神。《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它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生活积淀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曲,进入情境  1
创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其追求的是学生心灵的解放、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唤醒学生的课堂情绪是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构建的基础,让教学能够触及学生的灵魂,并贯穿于学生生命体验之中。那么,如何唤醒学生课堂情绪呢?    一、让诗意的教学语言畅响课堂    教学语言是组织教学、激发学生课堂情绪的有力工具。教师的语言具有传情的功效。好的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记忆与体验,在内驱力的推动下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很少有教师主动拿第一课时教学来对外展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无主题式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会儿是识字,一会儿是资料展示,一会儿是质疑,一会儿又是简单或无明确目的要求的朗读,只求广度,不求深度,主题也不够突出。(2)越位式的教学。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或应该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生硬地放到第一课时来上,学生缺乏对课文的理解,一片茫然,结果只能跟着老师走,缺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恰当定位习作指导课与讲评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指导课主要定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明白写作内容,也就是解决“想写”和“写什么”的问题;而讲评课则主要定位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修改习作,也就是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议沦文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思维能力跟不上,再好的文笔,再完美的章法结构,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现今议论文写作当中,部分学生为了证明自我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遮蔽,总是在“自我精神领地”里欣然自得,这不仅仅是思维惰性的表现,同时也是滋生狭隘、偏激的一元论和二元对立思维的温床。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学生缺乏批判意识,仅仅停留在非黑即白的单环思维层次
设计理念  用教材必须把视角投向选文类型的甄别和选文功能的明确上,发挥选文“本源”(编写意图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功能,进入到文本的底部,将文本解读落到实处,给《日月潭的传说》的教学增加一点厚实。    教学目标  1 借助文本、图片及观察交流,感悟日月潭的山清水秀。  2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3 指导
设计理念    古诗简练,但容含丰富。因此,古诗教学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以展现诗中多姿多彩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竹石》是一首好读易懂而又意蕴丰富的诗。诗面意思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领会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蕴。诗中竹、石的形象显性呈现,遇过咀嚼能体味出两者的精神。但这不是本诗的全部,必须通过这两个意象相同品性的抽纳。导出借竹与石来表现的“人”来。故本诗教学,应力求突破思维的局限性,以诗引诗,读出诗意
福建高考语文设置时文评论题是从2009年开始的,至今已有5年。2013年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1:校门建筑是校园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交通和安保。它与校园内的教学楼、实验楼等一样,重要的是实用价值。因此,校门建筑首先应当注重实用。  材料2:校门建筑是一所学校的“门面”,是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并努力体现该校的办学理念。因此,
习作内容    最近儿子迷上了魔术。开始时,他只是被魔术的神奇吸引,向我介绍他看到的魔术,谈他的不解。后来,儿子买了几本关于魔术的书,学会了几手小魔术,于是兴奋不已,在变给我看的同时,还让我寻找其中的秘密。神奇的魔术,是大多数孩子都感兴趣的,于是,我决定以魔术为内容设计一次作文训练。    设计思路    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作文的内容。而有趣的活动在带给学生快乐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