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断一:识记走进想象走出
(在引导学生赏读了“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句话后)
师:孩子们,再读读这句话,我相信你已经记住了。不信,你试试看!(学生试背)
1 谁来试一试:(隐去一些词语)有的槐花远看像_________;有的槐花_________,近看如_________。
(两名学生背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2 我们都记住了,一起来读。(学生齐背)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赏读优美语句后,悄悄提醒学生“你再读一读就记住了”,然后顺水推舟出示了“有的槐花_________,远看像_________;有的槐花_________,近看如_________。”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优美的句子。】
师: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又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展示6幅不同姿态的槐花图片)来,我们可以看着这几幅图片,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看看它的颜色,再观察它的样子,你觉得像什么呢?想一想,然后再美美地說出来,看谁说得美。
(学生在座位上美美地看着槐花图片,同桌两人还不时在低声讨论着)
师:现在谁愿意站起来,把你眼中槐花的样子美美地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生1:(陶醉地,边说边做飞舞状)远远看去,槐花就像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翩翩起舞。
生2:槐花像一颗颗圆润晶莹的珍珠串在一起,好美啊!
生3:槐花就像一串串白葡萄挂满枝头。
生4:我眼中的槐花像一个个雪白的花环。
生5:槐花像一只只正要展翅飞翔的小白鸽子。
生6:我眼中的槐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呢!不信,你们听!(做出侧耳倾听状)
师:你真会想象!
生7:(迫不及待地抢着发言)我眼中的槐花像雪白的风铃,一串一串地挂满碧绿的枝头,风一吹,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我都好像听到声音啦!
生8:瞧那槐花多可爱呀!我觉得就像蚕宝宝结的茧子,蚕宝宝正在里面美美地睡觉呢!(边说边做睡觉状)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槐花好美,好可爱啊!老师觉得你们说的比书上写的还美。
【评析:“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又是怎样的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双双小手举过了头顶。孩子们充满诗意的丰富多彩的想象,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文本语言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积累,让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画面中的事物,实现了从品味文本语言到建构新语言的飞跃。】
片断二:画面引导 唤起积累
(我对文中的插图作巧妙地处理)
师:槐乡美丽的景色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你瞧,他们来了!(出示文中插图)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的高兴劲吗? (学生答:快乐、兴高采烈、兴奋、喜出望外、喜笑颜开、欢乐、手舞足蹈、开怀大笑、眉开眼笑、欢天喜地、乐呵呵、喜气洋洋、、喜滋滋、笑哈哈、喜盈盈……)
【评析:课文中的插图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视。本篇课文插图主要内容是槐乡的三个孩子,两个小姑娘高兴地用槐花打扮着自己,一个小小子大大咧咧地吃着香喷喷、甜丝丝的槐花。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从插图过渡到文本中去,而是作了稍顿,让学生用自己学会的词来形容槐乡孩子高兴的样子。这又一次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积累,激活了语言,训练扎实到位。】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插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学生说名:快乐、喜悦、兴奋、笑、欢、喜、美、甜、香、乐……)
师:你们取的名真好听!老师也取了个名:醉。猜猜老师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生1:我知道因为槐乡太美了,人们到了那像喝醉了酒一样不想回家了,所以你用“醉”这个字。
生2:因为那里是个香的海洋,小朋友们到了那里就会被香气熏醉了,难怪你要用“醉”这个字呢!
生3:槐乡是个迷人的世界,小朋友们到了那里就会傻乎乎地醉倒在槐树下了,所以,你取这个名。老师我猜对了吗?
师:孩子们,你们都说到老师心坎里了。你们可千万别小看你们取的这个名,有了你们取的名字,就感觉这幅画活了。以后,我们在写看图作文时,也要学会先给这幅图取个名,也就是起个题目。题目可是文章的眼睛哟!题目起得好,你的文章才会吸引人,知道吗?
【评析:教学中,引导学生给文中的插图起个好的名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的插图便会在学生放飞的想象中变得鲜活起来。从学生起的“喜、甜、香、乐、美……”等来看,这完全源于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给插图命名,不仅使学生与文本、教师、图画进行了高质量对话,而且巧妙地抓住了语言训练的契机,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片断三:链接生活创意表达
师:五月,是旅游的季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条广告语,为美丽的槐乡作个宣传,好吗?
(教师提示:广告语一定要把槐乡的特点说出来,把槐乡的美说出来,说说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还要说得吸引人,让人一听就想去)
师:现在,就请你们自己先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同桌的互相商量商量,把你们认为最好的广告语写下来。(学生讨论、设计广告语)
师:(全班同学交流)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看谁的广告语最能把他们吸引到槐乡去?
生1:你想体验置身香海的感觉吗?五月请到槐乡来。
生2:五月的槐乡,孩子的天堂。
生3:Welcome to Huaixiang.
师:你的广告语一定能吸引许多外国游客,你想得真周到。
生4:花的世界,香的海洋,五月请到槐乡来。
生5: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槐花蜜。
生6:花香蜜甜醉游人。
生3:(抢着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美。我妈是英语老师,我想请妈妈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加在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后面,好吗?
师:(兴奋地说)当然行!回去好好请教妈妈,明天说给我们全班同学听,好吗?
生3:好!相信我,一定行!(众生笑)
师:咱们接着交流吧!
生7:吃了槐花蜜,心里甜蜜蜜。
生8:香喷喷的槐花饭,甜丝丝的槐花蜜,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学生大笑)
师:咱们把“吓一跳”改一改好吗?
生9:(情不自禁地喊起来)老师我想到了,香喷喷的槐花饭,甜丝丝的槐花蜜,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全班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真棒!改得好!说起来还真顺口呢!咱们接着说。
生10:甜丝丝的槐花蜜,小孩吃了长个子,阿姨吃了脸色红润有光泽,叔叔吃了身体棒,老人吃了健康又长寿。
生11:五月的槐乡——孩子们的天堂。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了这么多精彩、新颖的广告语,老师代表槐乡人民谢谢仿叫门了!
【评析:为槐乡设计广告语这一教学环节,既是对语文课的延伸,也是链接学生生活经验的过程。孩子们尝试着,体验着其中的快乐,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即兴创作的热情。这些充满童趣、灵性的广告语,孩子们几乎是脱口而出,这虽与电视中的广告越来越多有一定关系,但这里,教师巧妙地唤起了学生的积累,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了充满创意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了从“能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也让学生尝试了做广告商的乐趣。】
(在引导学生赏读了“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这句话后)
师:孩子们,再读读这句话,我相信你已经记住了。不信,你试试看!(学生试背)
1 谁来试一试:(隐去一些词语)有的槐花远看像_________;有的槐花_________,近看如_________。
(两名学生背得正确、流利、富有感情)
2 我们都记住了,一起来读。(学生齐背)
【评析:教师引导学生赏读优美语句后,悄悄提醒学生“你再读一读就记住了”,然后顺水推舟出示了“有的槐花_________,远看像_________;有的槐花_________,近看如_________。”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优美的句子。】
师: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又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展示6幅不同姿态的槐花图片)来,我们可以看着这几幅图片,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看看它的颜色,再观察它的样子,你觉得像什么呢?想一想,然后再美美地說出来,看谁说得美。
(学生在座位上美美地看着槐花图片,同桌两人还不时在低声讨论着)
师:现在谁愿意站起来,把你眼中槐花的样子美美地说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生1:(陶醉地,边说边做飞舞状)远远看去,槐花就像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翩翩起舞。
生2:槐花像一颗颗圆润晶莹的珍珠串在一起,好美啊!
生3:槐花就像一串串白葡萄挂满枝头。
生4:我眼中的槐花像一个个雪白的花环。
生5:槐花像一只只正要展翅飞翔的小白鸽子。
生6:我眼中的槐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呢!不信,你们听!(做出侧耳倾听状)
师:你真会想象!
生7:(迫不及待地抢着发言)我眼中的槐花像雪白的风铃,一串一串地挂满碧绿的枝头,风一吹,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我都好像听到声音啦!
生8:瞧那槐花多可爱呀!我觉得就像蚕宝宝结的茧子,蚕宝宝正在里面美美地睡觉呢!(边说边做睡觉状)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槐花好美,好可爱啊!老师觉得你们说的比书上写的还美。
【评析:“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你眼中的槐花又是怎样的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双双小手举过了头顶。孩子们充满诗意的丰富多彩的想象,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文本语言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积累,让他们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表达画面中的事物,实现了从品味文本语言到建构新语言的飞跃。】
片断二:画面引导 唤起积累
(我对文中的插图作巧妙地处理)
师:槐乡美丽的景色让人醉,槐乡好客的孩子更让人爱。你瞧,他们来了!(出示文中插图)他们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的高兴劲吗? (学生答:快乐、兴高采烈、兴奋、喜出望外、喜笑颜开、欢乐、手舞足蹈、开怀大笑、眉开眼笑、欢天喜地、乐呵呵、喜气洋洋、、喜滋滋、笑哈哈、喜盈盈……)
【评析:课文中的插图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视。本篇课文插图主要内容是槐乡的三个孩子,两个小姑娘高兴地用槐花打扮着自己,一个小小子大大咧咧地吃着香喷喷、甜丝丝的槐花。教学时,我并没有直接从插图过渡到文本中去,而是作了稍顿,让学生用自己学会的词来形容槐乡孩子高兴的样子。这又一次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积累,激活了语言,训练扎实到位。】
师:如果让你给这幅插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个什么名字呢?
(学生说名:快乐、喜悦、兴奋、笑、欢、喜、美、甜、香、乐……)
师:你们取的名真好听!老师也取了个名:醉。猜猜老师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生1:我知道因为槐乡太美了,人们到了那像喝醉了酒一样不想回家了,所以你用“醉”这个字。
生2:因为那里是个香的海洋,小朋友们到了那里就会被香气熏醉了,难怪你要用“醉”这个字呢!
生3:槐乡是个迷人的世界,小朋友们到了那里就会傻乎乎地醉倒在槐树下了,所以,你取这个名。老师我猜对了吗?
师:孩子们,你们都说到老师心坎里了。你们可千万别小看你们取的这个名,有了你们取的名字,就感觉这幅画活了。以后,我们在写看图作文时,也要学会先给这幅图取个名,也就是起个题目。题目可是文章的眼睛哟!题目起得好,你的文章才会吸引人,知道吗?
【评析:教学中,引导学生给文中的插图起个好的名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时的插图便会在学生放飞的想象中变得鲜活起来。从学生起的“喜、甜、香、乐、美……”等来看,这完全源于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给插图命名,不仅使学生与文本、教师、图画进行了高质量对话,而且巧妙地抓住了语言训练的契机,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片断三:链接生活创意表达
师:五月,是旅游的季节。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条广告语,为美丽的槐乡作个宣传,好吗?
(教师提示:广告语一定要把槐乡的特点说出来,把槐乡的美说出来,说说有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玩的,还要说得吸引人,让人一听就想去)
师:现在,就请你们自己先好好地想一想,然后同桌的互相商量商量,把你们认为最好的广告语写下来。(学生讨论、设计广告语)
师:(全班同学交流)孩子们,你们看,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看谁的广告语最能把他们吸引到槐乡去?
生1:你想体验置身香海的感觉吗?五月请到槐乡来。
生2:五月的槐乡,孩子的天堂。
生3:Welcome to Huaixiang.
师:你的广告语一定能吸引许多外国游客,你想得真周到。
生4:花的世界,香的海洋,五月请到槐乡来。
生5: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槐花蜜。
生6:花香蜜甜醉游人。
生3:(抢着举手发言)老师,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美。我妈是英语老师,我想请妈妈把这句话翻译成英文,加在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后面,好吗?
师:(兴奋地说)当然行!回去好好请教妈妈,明天说给我们全班同学听,好吗?
生3:好!相信我,一定行!(众生笑)
师:咱们接着交流吧!
生7:吃了槐花蜜,心里甜蜜蜜。
生8:香喷喷的槐花饭,甜丝丝的槐花蜜,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学生大笑)
师:咱们把“吓一跳”改一改好吗?
生9:(情不自禁地喊起来)老师我想到了,香喷喷的槐花饭,甜丝丝的槐花蜜,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全班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
师:真棒!改得好!说起来还真顺口呢!咱们接着说。
生10:甜丝丝的槐花蜜,小孩吃了长个子,阿姨吃了脸色红润有光泽,叔叔吃了身体棒,老人吃了健康又长寿。
生11:五月的槐乡——孩子们的天堂。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了这么多精彩、新颖的广告语,老师代表槐乡人民谢谢仿叫门了!
【评析:为槐乡设计广告语这一教学环节,既是对语文课的延伸,也是链接学生生活经验的过程。孩子们尝试着,体验着其中的快乐,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即兴创作的热情。这些充满童趣、灵性的广告语,孩子们几乎是脱口而出,这虽与电视中的广告越来越多有一定关系,但这里,教师巧妙地唤起了学生的积累,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了充满创意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了从“能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也让学生尝试了做广告商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