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基于多元技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是专业理念、知识和能力的载体。但目前部分高职专业的课程无法满足区域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多元需求。从培养学生岗位多元技能出发,以软件专业为例探讨了校本开发的策略和方法,力求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多元技能;校本课程;高职;软件技术
  作者简介:陈广山(1967-),男,辽宁台安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信息管理系、高等教育研究室,教授。(辽宁大连11605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2012年度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LZY110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30-01
  近几年,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高职学生就业难与一线实用人才严重短缺的尴尬局面。在造成这种状况的诸多原因中,课程模式的问题不容忽视,也就是说,目前的部分课程并不支持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校本课程是指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在明晰学校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地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的、具有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针对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差异性,着眼于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整合起补充的作用。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强调交流与合作。
  2.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来看,传统的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多层次教育、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是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的资源,由学校教师自愿、自主、独立或与个人合作开展的,满足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建设与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决策分享”的民族理念、“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和“个性发展”的育人观念,其理论价值在于体现教育追求个性的思想。从实践来看,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缺点是与行业和生产实际相脱离;课程设置共性多、个性少、特色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育对象的特殊需要;教师由于对传统的课程依赖太多,创新能力受到极大限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基础知识差别较大,课程和评价标准与教师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则相违背。因此,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更好地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体现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
  二、基于多元技能的软件技术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内容
  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校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的设计研究、校本课程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研究等。从形式上来看包括:校企合作教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订单式”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网络的虚拟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等。
  2.多元技能
  多元技能是指有深厚专业基础和技能,又通晓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也可称为一专多能。在高职教育中,一专多能人才的“专”和“能”都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专”对应的是专业的核心技能;“多能”是指与专业相关或临近领域的复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与职业基本素质。
  多元技能不仅指纵深方向上的专业技能,也包括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横向专业技能。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纵向上的多元可以理解为全面掌握软件工程周期中的所有技能,或理解为可胜任的IT相关专业岗位群,其核心是编程技能;横向上的多元是指除了核心专业技能以外的其他技能,其核心是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3.课程基本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4.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设计的思路
  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必须以真实的软件项目为载体,要围绕完成每一阶段项目任务这一最终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同一阶段的各门课程目标不再是松散的结构,而是一种高内聚,即都是为实现该阶段的项目任务目标而设置。因此,课程的设置首先要根据基础软件工程师所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每一阶段的项目任务,然后分析完成此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再进行归纳、梳理并分类,最终确定课程与课程教学内容。
  5.校本课程案例
  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为例,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中,除了专业核心技能和必要的职业素养以外,为了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掌握行业知识,如项目管理、营销等知识。其中核心技能培养的课程可分为职业入门、外包基础和面向就业三个阶段进行。课程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采用项目驱动的模式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完成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过渡,使学生成为一名非常熟练的、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
  该系统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软件专业基础和素养,前驱课有数据库、网页编程、JAVA、C#、.NET、ASP.NET基础、日语基础等,供有志于从事对日软件外包事业的学生选修。课程实施时间为大学三年级,核心技能课程以阶段2为例,如表1所示。
  


  多元技能课程以项目管理课程为例,如表2所示。
  


  三、结束语
  基于多元技能培养的校本课程是在分析软件技术人才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市场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重新定位,提出的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强调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进行不同专业(课程)间的整合,充分利用校际间横向的专业(课程)整合,并邀请企业参与,需要企业从战略上对待“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为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软件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文华,王明华,钟勤.浅谈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科学咨询,2010,(10).
  [2]张立俊.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
  (14).
  [3]肖争鸣.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
  (23).
  [4]张杭明,张春.关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4).
  [5]李焦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2).
  (责任编辑:宋秀丽)
其他文献
如何体现公共性与公益性,这是不少地方在开办公共频道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自1998年福建广播电视厅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频道的概念并首家开播运行以来,先后有近20个省、市电视
摘要:从变压器的选择、线路的选取和布局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电气节能设计的技术措施,分析了这些技术措施的原理和效果。变压器节能主要在于降低其空载损耗和有载损耗;线路节能在于减小电导率、增大截面积以及减少线路长度;功率因数的提高包括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通过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讨论了提高照明负荷、电动机负荷的用电效率并节省开支的措施。  关键词:电气节能;变压器选
本技术为一种建筑方法,主要原理是将模具原理创新应用到建筑和建筑构件上.可用于多高层、别墅、新农村建筑,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既是一次性免拆模具,又是
摘要:针对目前调度数据专网日益完善却有大量110kV变电站上位端无法通过该数据专网进行传输的现状,提出在不改变和更换现场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厂站业务数据网络双平面传输的思路,并为我国电网数据通信的智能化改造提出了网络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通信服务器;下载式规约;规约转换  作者简介:朱思杰(1981-),男,四川南江人,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工程师。(安徽淮北2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当前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通过推进整体性教学改革,即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改革创新
这是一所朴素的学校,却努力为所有学生提供能“与世界对话”的舞台;这是一所新学校,却始建于1936年,拥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所小学,却能够让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上课,大学的师生也能走进这所小学……她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贸大附小”)。2015年4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贸大”)和惠新里小学(贸大附小前身)正式合作,开展资源共享与深度合作,共建贸大附小。  贸大附小的历史是独
期刊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2010年6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并开始实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首批“
期刊
课程意识的概念来自于对“课程”和“意识”两种概念的整体理解和分析,是一种关于课程系统的变化、发展和调控的心理活动.课程观是课程意识的核心概念;教学意识区别于课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