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对话:照亮学校内涵式发展之路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e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所朴素的学校,却努力为所有学生提供能“与世界对话”的舞台;这是一所新学校,却始建于1936年,拥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所小学,却能够让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上课,大学的师生也能走进这所小学……她就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贸大附小”)。2015年4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贸大”)和惠新里小学(贸大附小前身)正式合作,开展资源共享与深度合作,共建贸大附小。
  贸大附小的历史是独特的,发展也与众不同。她遵循“让每一个儿童与世界对话”的办学理念,形成“至真 至善 至美”的校训,让其内化于心(精神文化)、固化于制(法治文化)和外化于行(可视文化)。“把儿童当儿童”,从儿童的视角解决教学问题,设计课题提问,活用学科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努力构建“一所与世界对话的学校”,办出特色,培养至真至善至美的、拥有世界胸怀和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一、唤醒与激活:从历史走向未来
  贸大附小坐落在惠新里示范街内,前身为惠新里小学,于2015年和贸大合作,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贸大实质性地参与附小建设,如提供课程支持、帮助师资培训、创新人才培养等,让贸大附小办得更有特色,学生学得更有专长。
  学校文化一定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由多种元素构成,并且一定要写在墙上,让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迈入校门,迎面而来的灰色文化墙上,学校的发展愿景“一所与世界对话的学校”赫然映入眼帘。它分别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写成,对应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契合学校“对话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写就有温度的教育故事。师生的校服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象征,蓝色代表着文化,白色预示儿童要在小学六年用自己的笔来描画青春,红色则体现要培养未来学生成为至真至善至美的、拥有世界胸怀和国际视野的中国人。贸大附小时时处处都在传递着对学校文化的重视和期望,“筑梦远航”,让学生未来更有自信地站在世界舞台上。
  有成长的地方,就是一所好学校。在“UIBE”书吧,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让文化浸润头脑,既可在“长城脚下”读书,又可仰望星空,创造着各种可能性;班级文化墙上,宣传海报等,展示着学生多姿多彩的自制作品,彰显他们的个性;惠心文化馆中,既有色彩斑斓的彩绘,又有带着东方艺术气息的自然草木,让学生领略世界风采,陶冶情操,感受世界文化与中华文明的魅力。
  校园里,贸大附小人三五成群,两两一组,围坐在一起,共读一本书,同听一堂课,或沙龙研讨,或专题研究,聆听大师的声音,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每年4月,学校都会举办图书节,让学生和作家对话,完成图书节海报。这里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是情怀和情怀的交融,更是智慧与智慧的联结,每个地方都发生教育的故事。
  作为朝阳区第二批学校文化特色品牌项目学校,贸大附小基于个性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原则,秉持“让每一个儿童与世界对话”的办学理念,在历史中传承,在创新中走向未来。用校长王红的话来说,贸大附小是“一所奔跑奋斗的学校”,是“一所心墙打开的学校”“主要是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所有的校园景观都是原创的”,坚持“一校一特色”,赋予教育生命的意义。
  贸大附小作为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正在用“对话教育”引领自己朝着新时代的教育梦想奔跑,努力办成“一所与世界对话的学校”。她敬畏儿童,在教育路上,努力提升教育质量,用教育家的胸怀与学生结缘,进行有价值的陪伴,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培养完整的、大写的“人”,实现“让每一个儿童与世界对话”的目标。
  二、创建与生成:对话文化中的美好追求
  新时代,贸大附小以“特色发展,京城一流”为发展目标,坚持个性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将目光瞄准世界,朝着成为“一所与世界对话的学校”砥砺前行。
  为什么要建设“一所与世界对话的学校”?从教育的本质思考,就是要更好地落实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张东娇教授指出,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经营的文明、和谐、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主导下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贸大附小提出“对话教育”的文化观,在文化立校的今天,更加突出她的开放性,努力建设一个“没有围墙”“与世界对话”的学校。
  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贸大附小作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策划主体”,始终以“对话”为核心价值追求,在阅读、语言、科学、艺术、运动五大领域构建了“对话课程”体系,开设主题阅读、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人工智能、非遺、冰雪等课程。围绕“让每一个儿童与世界对话”的理念,学校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最大发展潜能,成就学生的真实发展,优化课程设置,形成多元、多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资源共享、成长共育,不断培养学生对自然、他人和自己的尊重,学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对话,培养独立与思考、合作与交流、审美与情趣、探究与质疑、坚持与超越的五大核心素养,培养至真至善至美的、拥有世界胸怀和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阅读课上,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安武林、张菱儿等用一个个迷人的小故事向学生诉说着一个个小道理,穿越历史与现代,让学生通过对话感受文化的魅力。语言课上,贸大教师走进小学课堂,讲授韩语、日语、葡萄牙语等课程,带领学生领略异域风情,感受世界语言的精彩。学校还邀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的师生走进附小课堂,在文化的对话和思维的碰撞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组织学生游学,如走进罗马尼亚文化中心、意大利大使馆等,并出版了《惠心报》英文版。科学课上,贸大附小的学生不仅能够聆听科学教师的知识讲座,学习人工智能课程,开拓科学视野,还能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自己拥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尝试探索并努力坚持,体验科技与实践碰撞的魅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戏剧课上,人人上舞台、有角色,在体验中培养自信,在艺术中成长,感受不同的人生,遇见更美的自己。运动课上,学生们分享着冰雪的故事,班班有球队,创编运动操,点燃生命的激情,用心思考与行动,争做有品质的教育事儿。   对话文化的凝聚,“至真 至善 至美”校训的传承,呼唤学校要在管理上做出改变,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让对话激活师生的主体自觉,成为他们的特质。为此,学校设置管理研究中心、课堂研究中心、课程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资产研究中心等,打破年级壁垒,低段、中段、高段分级管理,让中层干部既承担管理工作,又以研究者的身份承担研究课题,以学习者的身份立足学科课堂,坚持“四个作为”,当好“四种角色”,即坚持主动作为,当好管理工作的实干者;坚持大胆作为,当好内涵发展的创新者;坚持积极作为,当好师生需要的贴心者;坚持抢先作为,当好攻坚克难的担当者。学校决策权逐渐下放,工作例会由布置工作轉向专题研讨,教师也从自觉执行变为自主策划,唤醒每个人的生命自觉。
  要想改变学校文化风貌,改变学生学习样态,唯有先改变教师。为此,学校从“对话教师”抓起,以教育理论研学为基础,以多层面培训为抓手,以多层次骨干梯队为培养重点,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争做“有正气、拥有教育情怀、点燃教育智慧”的教师。学校积极“对话特级教师、对话教研员、对话督导员、对话同伴”,实施“阶梯式量身定制”培养。例如,学校语文教研组就在北京市优秀教师张玉芬的带领下,基于“抓实践问题,研究阅读教学方法”的主题开展教研活动。大家不断分享阅读教学小妙招,努力做好新时代的学生引路人。
  三、高支附:大学中的小学,小学中的大学
  贸大附小这一拥有80多年历史的小学,因“高支附”项目(高校支持附中附小办学)被注入新的生命力,赋予新的使命和责任。对此,学校校长王红深有体会。她指出,“‘高支附’项目切实让学校受益,师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最受益的是学生,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自信,提升了核心素养”。“高支附”项目是北京市于2014年6月实施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校和中小学校共享共建平台的一个重要举措,主要是通过大学、中学、小学的协同合作,更好地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支持中小学发展。
  贸大附小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附属小学,与贸大仅仅一路之隔,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有条件进入贸大,共享大学的环境资源和教学资源。学生能够走进大学的校园、图书馆、学科实验室等,进行实践活动,感受遨游知识海洋的愉悦,拓宽学习视野,拓展学习体验。她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贸大特色课程相融合,构建形成对话课程体系,实现学生有个性且全面发展。近年来,课程数量不断增多,课程质量也不断攀升和提高。
  在贸大附小,贸大教师帮助建立了冰雪训练基地,学生定期体验冰雪课程。2019年4月30日,学校举行了“冰雪筑梦 聚家国情怀”第六届春季运动会,将冬奥文化和冬奥项目融入班级文化展示,每个学生都是奥运小使者。在这次运动会中,学生完成对话自己(穿脱速滑装备)、对话自然(组拆冰场、搭建冰立方)和对话他人(旱地冰球、旱地冰壶和设计领奖台)等比赛,增强了体质,锤炼了品质,更加崇尚与尊重劳动。贸大附小还开设了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英语等语言类课程,授课教师都来自贸大。2017年4月21日,贸大附小的法治课程在贸大法学院模拟法庭正式启动,以期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同时,贸大附小与贸大法学院教师共同研发法治教育读本《法眼看世界》,让每个儿童从学法、懂法开始,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
  贸大附小作为“大学中的小学,小学中的大学”,正在努力寻求和大学的共同文化基因,用大学文化引领附小内涵式发展,绘制充满活力、饱含温度的“对话”文化。用王红校长的话来说,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世界而准备,学生为迎接未来世界而学习。对贸大附小来说,她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诚于内,秀于外”的学校文化无一不在展现和言说其朝气勃勃的生命力与朝向未来的美好期待。
  在这所学校,未来赋予每个贸大附小人以对话、创新、生成的力量,向着未来的彼岸进发。这所学校,永久珍藏学生的童年记忆,用至真的行动、至善的情怀、至美的追求,向着建设“一所与世界对话的学校”努力奔跑。
  责任编辑:肖佳晓
  iaojx@zgjszz.cn
其他文献
安徽电视台的电视戏曲栏目已整整走过了五年历程,成为全国电视戏曲知名栏目之一,连续荣获五届“中国电视星光奖”,多次获得“金鹰奖优秀栏目奖”和电视戏曲“兰花奖”.被安徽
摘要:通过介绍我国核能行业的长期规划、当前形势以及核电EPC企业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发展运行电站技术服务业务对核电EPC企业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运行电站技术服务;核电EPC;战略  作者简介:滕惠平(1974-),女,山东日照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商务部,工程师;李治国(1976-),男,湖南常德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商务部,工程师。(北京100840)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
基于对邓小平同志历史地位的认识和江西人民对邓小平同志的特殊情感,在邓小平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江西广播电影电视局与中共江 Based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十八大期间中央电台有关大会的重大直播圆满成功,对十八大精神和重要文件的解读权威生动,整个宣传报道体现了新闻宣传和文艺宣传平衡、中央电台与地方电台联动、全国性广播和
如何体现公共性与公益性,这是不少地方在开办公共频道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自1998年福建广播电视厅在全国率先提出公共频道的概念并首家开播运行以来,先后有近20个省、市电视
摘要:从变压器的选择、线路的选取和布局以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电气节能设计的技术措施,分析了这些技术措施的原理和效果。变压器节能主要在于降低其空载损耗和有载损耗;线路节能在于减小电导率、增大截面积以及减少线路长度;功率因数的提高包括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通过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讨论了提高照明负荷、电动机负荷的用电效率并节省开支的措施。  关键词:电气节能;变压器选
本技术为一种建筑方法,主要原理是将模具原理创新应用到建筑和建筑构件上.可用于多高层、别墅、新农村建筑,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既是一次性免拆模具,又是
摘要:针对目前调度数据专网日益完善却有大量110kV变电站上位端无法通过该数据专网进行传输的现状,提出在不改变和更换现场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厂站业务数据网络双平面传输的思路,并为我国电网数据通信的智能化改造提出了网络化、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通信服务器;下载式规约;规约转换  作者简介:朱思杰(1981-),男,四川南江人,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工程师。(安徽淮北2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当前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教育教学质量及社会认可度远未达到理想状态.通过推进整体性教学改革,即积极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