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在招聘技校学生时,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都会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更多的企业则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班主任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职业素养培养提高的关键。
关键词:班主任 职业素养 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技能人才成为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同时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至少包含着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两个重要因素。技工院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的学生,通常生活习惯较差、缺乏自信心、吃苦能力不强、团队意识薄弱,需要加强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目前大部分学校注重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忽视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融入企业文化环境和团队,辞职率比较高。因此,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教育的紧迫性显而易见。笔者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多方尝试总结。
一、加强养成教育,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1.抓好入学时段教育,上好军训第一课
新生入学是其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是班主任抓综合素质训练的最佳时机。在最短的时间认识并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树规立矩是当务之急,督促落实是基本方法,适时鼓励是催化剂,关心爱护是达到目的的关键。借助新生军训机会,通过艰苦认真的队列训练,使学生学到战士们吃苦耐劳、顽强踏实的优秀品质,从仪容仪表、内务整理的训练中学到一丝不苟、规范严谨的生活作风,改掉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享受良好的行为习惯受人尊重的甜美滋味,为今后的素质培养打好基础。
2.规范班级管理,形成行为习惯
在形成基本规矩的前提下,依靠全体同学建立全员参与、简单易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阶段目标,尽快在班里建立比、学、赶、帮、超,自觉遵守班规、相互监督违规,相互尊重的良好班风,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逐步提高行为标准打下坚实基础。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拓展活动等形式,学习身边的先进、交流心得体会,彻底改变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培养集体意识,建立优秀团队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教学进度以及对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的认识,通过大量的参观见习、视频资料、媒体资料等,引导学生体会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员工综合能力的新要求,体会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团队合作在当今和未来的规模化生产、系统化生产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若干个优秀的人可以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体会集体主义精神在建立良好团队中的作用,体会良好的团队是其成员共同进步的结果。这时,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及身边事实存在的以我为中心、个人主义较强等影响团队合作的现象,提出改正办法和每个人改善的进度,制定更高的行为养成目标。同时适时指导学生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并在学习期间随着个人的进步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良好的敬业精神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品行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是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变革,求得发展的基础。
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专业技能、学习能力、自信心建立、持之以恒的态度等相结合,不能孤立进行。班主任要结合具体事例,从树立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出发,树立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树立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渴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忠诚精神并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体会,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风尚等等。
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要针对学生各阶段特点和专业特色,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生动活泼的教育。可以确定第一学期为行为规范养成阶段,重在培养文明的个人行为习惯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第二学期为认识社会正面教育阶段,旨在使学生认清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增强发奋图强的创业竞争意识;第三学期是竞争生存和能力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知识和技能;顶岗实习是就业前走向社会实践就业阶段,全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应变、处世能力,为实习就业作好准备,为学生走向社会开创事业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技工院校培养现代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长治市高级技工学校)
关键词:班主任 职业素养 培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技能人才成为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之一,同时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至少包含着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两个重要因素。技工院校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的学生,通常生活习惯较差、缺乏自信心、吃苦能力不强、团队意识薄弱,需要加强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而目前大部分学校注重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忽视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融入企业文化环境和团队,辞职率比较高。因此,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教育的紧迫性显而易见。笔者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多方尝试总结。
一、加强养成教育,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1.抓好入学时段教育,上好军训第一课
新生入学是其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是班主任抓综合素质训练的最佳时机。在最短的时间认识并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树规立矩是当务之急,督促落实是基本方法,适时鼓励是催化剂,关心爱护是达到目的的关键。借助新生军训机会,通过艰苦认真的队列训练,使学生学到战士们吃苦耐劳、顽强踏实的优秀品质,从仪容仪表、内务整理的训练中学到一丝不苟、规范严谨的生活作风,改掉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享受良好的行为习惯受人尊重的甜美滋味,为今后的素质培养打好基础。
2.规范班级管理,形成行为习惯
在形成基本规矩的前提下,依靠全体同学建立全员参与、简单易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阶段目标,尽快在班里建立比、学、赶、帮、超,自觉遵守班规、相互监督违规,相互尊重的良好班风,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逐步提高行为标准打下坚实基础。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拓展活动等形式,学习身边的先进、交流心得体会,彻底改变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培养集体意识,建立优秀团队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教学进度以及对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的认识,通过大量的参观见习、视频资料、媒体资料等,引导学生体会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员工综合能力的新要求,体会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团队合作在当今和未来的规模化生产、系统化生产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若干个优秀的人可以构成一个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体会集体主义精神在建立良好团队中的作用,体会良好的团队是其成员共同进步的结果。这时,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及身边事实存在的以我为中心、个人主义较强等影响团队合作的现象,提出改正办法和每个人改善的进度,制定更高的行为养成目标。同时适时指导学生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并在学习期间随着个人的进步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良好的敬业精神是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品行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是立足社会,适应社会变革,求得发展的基础。
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是形成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是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职业道德的培养要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专业技能、学习能力、自信心建立、持之以恒的态度等相结合,不能孤立进行。班主任要结合具体事例,从树立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出发,树立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树立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渴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忠诚精神并在学习生活中得到体会,使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风尚等等。
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要针对学生各阶段特点和专业特色,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生动活泼的教育。可以确定第一学期为行为规范养成阶段,重在培养文明的个人行为习惯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第二学期为认识社会正面教育阶段,旨在使学生认清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增强发奋图强的创业竞争意识;第三学期是竞争生存和能力培养,全方位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知识和技能;顶岗实习是就业前走向社会实践就业阶段,全力培养学生的适应、应变、处世能力,为实习就业作好准备,为学生走向社会开创事业夯实基础、铺平道路。
技工院校培养现代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长治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