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普遍认为融合教育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让他们学会共同生存、更好地融合社会、拥有完美人生的有效手段。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最多问题体现在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学习自闭症的相关知识,才能提高自身教育自闭症儿童的能力,就能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合小学校园生活,提高自闭症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自闭症是一种以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展障碍、行为活动障碍得主要表型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疾病。融合教育是一种国际教育思潮,融合教育要求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并根据儿童自身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随着融合教育在我们国家推广,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走去普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孩子一起学习生活。作为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认识自闭症儿童,学习自闭症儿童特殊问题的处理方式,帮助自闭症儿童正常融入小学生活。本论文以我校自闭症儿童辅导个案,分享教师帮助该名自闭症儿童融合小学生活的方法。
【关键词】自闭症;融合教育;行为差异;融合措施
一、辅导个案
2015年8月3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新生会议。我在讲台上开家长会讲新生入学须知时,就留意到我们班级的小浩与其他孩子不同。在我讲话过程中,即使他爸爸在他旁边,他也忍不住大喊大叫。会后,小浩爸爸和妈妈留下来和我们说:“我们家小浩有自闭症,希望老师以后校园生活多加留意,这是他的相关资料,老师可以通过这些资料了解一下他。”
小浩,六岁,自闭症儿童。六岁之前一直在广州市白云区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一岁半时,父母发现小浩与其他孩子不同,对于亲人没有任何依恋,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说话,与人没有眼神交流。两岁时,父母带小浩去广州市儿童医院看医生后,确诊为自闭症。从此,小浩妈妈就辞掉工作,全程陪小浩进行康复治疗。三岁之后,小浩在妈妈的陪伴下,到了广州市白云区康纳学校接受专业的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通过几年的训练,小浩有很大的进步,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口令,减少大喊大叫和情绪失控的行为。经过仔细考虑,为了让小浩更好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小浩父母决定把小浩送到普通公立学校就读小学。在小浩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小浩现在基本能适应小学生活,除了偶尔上课小声叫或者唱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其他方面都如同正常孩子一样,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没有造成影响。
二、行为差异
小浩刚来学校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他在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与正常孩子很大不同。
(一)表现出严重的语言和沟通障碍,不懂表达自己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挥比较迟缓或者不发育,缺少语言表达的欲望,语言形式异常。自闭症儿童使用语言存在困难,大多数语言表达不清晰,即使自闭症儿童能说话,他们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很少说话,很少与人交流,他们与他人的语言交流缺少互通性,常常会反复说自己的话。特别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语言和沟通的障碍就更加明显。
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小浩总是在课堂上大声地自言自语,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明白他说话的意思。有一次,他一张纸掉地上,一个同学以为是废纸丢到垃圾桶,他在座位上大哭大叫,情绪失控,也不说话,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了解,直到他爸爸来学校,和他沟通,才知道他哭闹的缘由。
(二)社交障碍,听不懂老师和同学的话语
自闭症儿童常常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人缺乏兴趣,听不懂老师的指令,不主动与人接触,不愿意和父母亲近,更不愿意和同学和老师亲近,不融入班集体,总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毫不关心。
刚开始来到学校时,小浩完全不会说任何的话,总是自己一个人在学校乱跑,或者一个人单独坐在角落里玩手指,同学和老师亲近他和他说话,也得不到任何的回复,也听不懂老师的指令。刚来学校的时候,上课铃声想起,他也不懂得回去班级,老师和他说:“上课了,回去班级吧。”他也没有任何的反应。
(三)经常焦虑不安
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常常有固定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对环境常常要求不变。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焦虑不安、大哭大闹。小浩刚来到学校的时候,由于来到新环境,对所有的东西都不习惯,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一样,常常一个人在学校到处乱跑,无缘无故大哭大叫,不听指令,不守规矩。
三、自闭症儿童小学融合教育的目的
融合教育中,自闭症儿童和大多数普通儿童上学的目的并不一样。自闭症儿童的目的是并不是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优秀的学校,而是学会融合集体,与人交流为以后成年后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由于大脑先天发育与常人异常,所以造成自闭症在日常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行为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让自闭症儿童的日常行为很难融入正常的社会交往之中。小学融合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学校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可以提高他融入集体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小学融合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培养自闭症儿童适应集体的能力。例如,让自闭症儿童学会适应集体生活的各种规则并遵守这些规则;学习适应新的环境、老师、同学、班级等各方面新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闭症儿童适应新变化的能力;学习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学会与别人沟通交往;学会遇到事情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大哭大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四、融合措施
(一)家校沟通交流合作,促進自闭症儿童融入小学生活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父母都有参与自闭症儿童幼儿期的治疗,他们从医院、专门的康复机构、书籍、自闭症儿童协会等各种途径学习各种自闭症儿童的相关知识,得到各种专业培训,从而懂得处理自闭症儿童的各种问题。有的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甚至接受了几年的系统培训,在自闭症专业领域的确比我们许多普通公立学校的普通老师懂得多。所以,在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疑惑,要虚心向自闭症儿童家长请教。遇到自闭症儿童突发情绪问题,不能处理的,要尽快联系家长处理。 一年级的一次美术课,同学们都在画画,小浩突然大哭大闹。美术老师把我请到课室,我拉着小浩的手说怎么了,小浩还是不说话,就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我马上联系他的爸爸。爸爸很快就赶到课室,看了看小浩,又看了看他桌面的颜色笔,双手握着小浩,眼睛看着他,说:“是不是颜色笔坏了?”小浩点点头。爸爸马上把笔削好。小浩就停止了哭闹。对于这种自闭症儿童的突发情绪,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没有接触过自闭症儿童,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处理,应该尽快联系家长。往往自闭症儿童家长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快处理问题。老师在看家长处理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注意和家长沟通,从而提高自我处理自闭症儿童的问题的能力。
(二)让家长或者特殊助教陪读,促进自闭症孩子更快融入学校生活
由于新的学校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喜欢一成不变的自闭症儿童来到新的环境时,往往不能理解新的集体的规则,比较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等问题。自闭症儿童刚入小学时,可以让家长或者专业助教培训,等自闭症儿童适应了新环境,再让孩子自己单独上学。
小浩在刚来小学时,因为环境陌生,总是在课室大吵大闹,到处乱跑,老师对他说话,他完全没有任何的反應,让老师不知所措。经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老师和家长决定让家长陪读一段时间,让小浩尽快适应新的小学生活。在妈妈的陪伴和训练下,小浩渐渐知道,上课铃声响了要回去教室,上课时不能大叫,下课了不能乱跑,出操要排队等等的学校规则。现在已经二年级的小浩,即使没有在妈妈的陪伴下,也能够基本遵守学校规则,不乱跑,不乱叫。
(三)用班集体的爱帮助其融入小学生活
虽然对于自闭症儿童,他们对于同学、对于老师、对于集体的并不特别依恋,但是,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比较特殊,同班同龄的孩子因为对他的行为的不理解,会产生不敢靠近他、不想和他玩、欺负他等想法。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班上孩子们,让孩子们读懂他的特殊行为。和同学们相处融洽,避免和同学发生矛盾,这样可以让自闭症孩子更容易适应班级生活。刚开学时,我会和全班说小浩是我们最小的一个孩子,其他孩子都是他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关爱他,礼让他。我还和班上的孩子分析了小浩的特殊行为的意思。例如,拉着你的手,是想和你玩;拍拍你是和你打招呼;大哭大闹是不开心了等等。渐渐地,我们班的孩子都没有排斥他,我们班的孩子都很主动照顾这个特别的“小弟弟”。
(四)安排“三帮一”小组小伙伴帮助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缺乏语言和沟通的障碍,造成自闭症儿童不能在学校里和普通孩子正常交往,无法表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正常发展社会关系。所以,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安排组成帮助小组,让小组小伙伴帮助自闭症儿童适应小学生活,慢慢建立正常的小学校园人际关系。小浩一来到我们班,我就把我们班的三个性格开朗、善良热情的小孩子安排在小浩小组,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安排特别任务给她们。这三个小孩子,得到老师的的“特别任务”都非常积极主动,上课帮助小浩准备文具,下课带着小浩玩耍,排队牵着小浩走等等。在三个小伙伴的帮助下,小浩很快适应了小学生活,懂得了很多学校规矩。
(五)因材施教,找到适合本班自闭症孩子的有效教育方式
Anne E.Densmore的《如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在序言中就写到,自闭症并不是一种“一体适用”的疾病类别,对大多数孩子有效的策略对其他孩子可能并不适用或者无效。所有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的方法是否有效必须取决于自闭症孩子本身。所以,教师在教育本班自闭症孩子的时候,要根据本班自闭症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效。我们班的小浩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比对语言的理解能强很多。为此,对于平时我用语言表达的口令,小浩不做任何反应的时候,我就会把语言口令变成文字口令。小浩看到文字口令,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小学融合教育,是自闭症儿童学校融合教育的关键,必须重视。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的很多问题都主要出现在小学低年级的适应阶段。如果小学融合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高年级的融合教育。小学教师必须重视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让自闭症孩子熟悉学校的环境、同学、规则以及各种要求,让他能够完成学校的常规跟班就读,从而适应集体生活、融入集体生活,从而提高自身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Ann E.Densmore.如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故事游戏76招.
[2]俞吉,王国光.孤独症儿童的小学融合教育.
[3]桃莉·海顿(Torey Hayden).孤独的孩子.
[4]桃莉·海顿.问题儿童教育实录.
自闭症是一种以是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展障碍、行为活动障碍得主要表型的神经系统发育性障碍疾病。融合教育是一种国际教育思潮,融合教育要求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并根据儿童自身特殊需要提供特殊服务。随着融合教育在我们国家推广,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走去普通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孩子一起学习生活。作为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认识自闭症儿童,学习自闭症儿童特殊问题的处理方式,帮助自闭症儿童正常融入小学生活。本论文以我校自闭症儿童辅导个案,分享教师帮助该名自闭症儿童融合小学生活的方法。
【关键词】自闭症;融合教育;行为差异;融合措施
一、辅导个案
2015年8月30日,又是一年一度的新生会议。我在讲台上开家长会讲新生入学须知时,就留意到我们班级的小浩与其他孩子不同。在我讲话过程中,即使他爸爸在他旁边,他也忍不住大喊大叫。会后,小浩爸爸和妈妈留下来和我们说:“我们家小浩有自闭症,希望老师以后校园生活多加留意,这是他的相关资料,老师可以通过这些资料了解一下他。”
小浩,六岁,自闭症儿童。六岁之前一直在广州市白云区康纳学校(广州儿童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一岁半时,父母发现小浩与其他孩子不同,对于亲人没有任何依恋,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说话,与人没有眼神交流。两岁时,父母带小浩去广州市儿童医院看医生后,确诊为自闭症。从此,小浩妈妈就辞掉工作,全程陪小浩进行康复治疗。三岁之后,小浩在妈妈的陪伴下,到了广州市白云区康纳学校接受专业的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通过几年的训练,小浩有很大的进步,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基本能听懂别人的口令,减少大喊大叫和情绪失控的行为。经过仔细考虑,为了让小浩更好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小浩父母决定把小浩送到普通公立学校就读小学。在小浩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小浩现在基本能适应小学生活,除了偶尔上课小声叫或者唱歌,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其他方面都如同正常孩子一样,对其他同学的学习没有造成影响。
二、行为差异
小浩刚来学校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自闭症儿童。他在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与正常孩子很大不同。
(一)表现出严重的语言和沟通障碍,不懂表达自己
自闭症儿童语言发挥比较迟缓或者不发育,缺少语言表达的欲望,语言形式异常。自闭症儿童使用语言存在困难,大多数语言表达不清晰,即使自闭症儿童能说话,他们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很少说话,很少与人交流,他们与他人的语言交流缺少互通性,常常会反复说自己的话。特别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语言和沟通的障碍就更加明显。
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小浩总是在课堂上大声地自言自语,老师和同学们都不明白他说话的意思。有一次,他一张纸掉地上,一个同学以为是废纸丢到垃圾桶,他在座位上大哭大叫,情绪失控,也不说话,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了解,直到他爸爸来学校,和他沟通,才知道他哭闹的缘由。
(二)社交障碍,听不懂老师和同学的话语
自闭症儿童常常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人缺乏兴趣,听不懂老师的指令,不主动与人接触,不愿意和父母亲近,更不愿意和同学和老师亲近,不融入班集体,总是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毫不关心。
刚开始来到学校时,小浩完全不会说任何的话,总是自己一个人在学校乱跑,或者一个人单独坐在角落里玩手指,同学和老师亲近他和他说话,也得不到任何的回复,也听不懂老师的指令。刚来学校的时候,上课铃声想起,他也不懂得回去班级,老师和他说:“上课了,回去班级吧。”他也没有任何的反应。
(三)经常焦虑不安
孤独症儿童对环境常常有固定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对环境常常要求不变。一旦发生变化,就会焦虑不安、大哭大闹。小浩刚来到学校的时候,由于来到新环境,对所有的东西都不习惯,像一只脱缰的野马一样,常常一个人在学校到处乱跑,无缘无故大哭大叫,不听指令,不守规矩。
三、自闭症儿童小学融合教育的目的
融合教育中,自闭症儿童和大多数普通儿童上学的目的并不一样。自闭症儿童的目的是并不是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优秀的学校,而是学会融合集体,与人交流为以后成年后适应社会生活做好准备。由于大脑先天发育与常人异常,所以造成自闭症在日常社会交往、语言沟通和行为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让自闭症儿童的日常行为很难融入正常的社会交往之中。小学融合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社会交往障碍。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学校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可以提高他融入集体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小学融合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培养自闭症儿童适应集体的能力。例如,让自闭症儿童学会适应集体生活的各种规则并遵守这些规则;学习适应新的环境、老师、同学、班级等各方面新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闭症儿童适应新变化的能力;学习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学会与别人沟通交往;学会遇到事情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大哭大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四、融合措施
(一)家校沟通交流合作,促進自闭症儿童融入小学生活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的父母都有参与自闭症儿童幼儿期的治疗,他们从医院、专门的康复机构、书籍、自闭症儿童协会等各种途径学习各种自闭症儿童的相关知识,得到各种专业培训,从而懂得处理自闭症儿童的各种问题。有的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甚至接受了几年的系统培训,在自闭症专业领域的确比我们许多普通公立学校的普通老师懂得多。所以,在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疑惑,要虚心向自闭症儿童家长请教。遇到自闭症儿童突发情绪问题,不能处理的,要尽快联系家长处理。 一年级的一次美术课,同学们都在画画,小浩突然大哭大闹。美术老师把我请到课室,我拉着小浩的手说怎么了,小浩还是不说话,就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严重影响课堂纪律。我马上联系他的爸爸。爸爸很快就赶到课室,看了看小浩,又看了看他桌面的颜色笔,双手握着小浩,眼睛看着他,说:“是不是颜色笔坏了?”小浩点点头。爸爸马上把笔削好。小浩就停止了哭闹。对于这种自闭症儿童的突发情绪,普通学校的普通老师没有接触过自闭症儿童,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处理,应该尽快联系家长。往往自闭症儿童家长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快处理问题。老师在看家长处理过程中,不断积累学习,注意和家长沟通,从而提高自我处理自闭症儿童的问题的能力。
(二)让家长或者特殊助教陪读,促进自闭症孩子更快融入学校生活
由于新的学校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喜欢一成不变的自闭症儿童来到新的环境时,往往不能理解新的集体的规则,比较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等问题。自闭症儿童刚入小学时,可以让家长或者专业助教培训,等自闭症儿童适应了新环境,再让孩子自己单独上学。
小浩在刚来小学时,因为环境陌生,总是在课室大吵大闹,到处乱跑,老师对他说话,他完全没有任何的反應,让老师不知所措。经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老师和家长决定让家长陪读一段时间,让小浩尽快适应新的小学生活。在妈妈的陪伴和训练下,小浩渐渐知道,上课铃声响了要回去教室,上课时不能大叫,下课了不能乱跑,出操要排队等等的学校规则。现在已经二年级的小浩,即使没有在妈妈的陪伴下,也能够基本遵守学校规则,不乱跑,不乱叫。
(三)用班集体的爱帮助其融入小学生活
虽然对于自闭症儿童,他们对于同学、对于老师、对于集体的并不特别依恋,但是,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比较特殊,同班同龄的孩子因为对他的行为的不理解,会产生不敢靠近他、不想和他玩、欺负他等想法。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正确引导班上孩子们,让孩子们读懂他的特殊行为。和同学们相处融洽,避免和同学发生矛盾,这样可以让自闭症孩子更容易适应班级生活。刚开学时,我会和全班说小浩是我们最小的一个孩子,其他孩子都是他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关爱他,礼让他。我还和班上的孩子分析了小浩的特殊行为的意思。例如,拉着你的手,是想和你玩;拍拍你是和你打招呼;大哭大闹是不开心了等等。渐渐地,我们班的孩子都没有排斥他,我们班的孩子都很主动照顾这个特别的“小弟弟”。
(四)安排“三帮一”小组小伙伴帮助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缺乏语言和沟通的障碍,造成自闭症儿童不能在学校里和普通孩子正常交往,无法表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能正常发展社会关系。所以,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安排组成帮助小组,让小组小伙伴帮助自闭症儿童适应小学生活,慢慢建立正常的小学校园人际关系。小浩一来到我们班,我就把我们班的三个性格开朗、善良热情的小孩子安排在小浩小组,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安排特别任务给她们。这三个小孩子,得到老师的的“特别任务”都非常积极主动,上课帮助小浩准备文具,下课带着小浩玩耍,排队牵着小浩走等等。在三个小伙伴的帮助下,小浩很快适应了小学生活,懂得了很多学校规矩。
(五)因材施教,找到适合本班自闭症孩子的有效教育方式
Anne E.Densmore的《如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在序言中就写到,自闭症并不是一种“一体适用”的疾病类别,对大多数孩子有效的策略对其他孩子可能并不适用或者无效。所有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的方法是否有效必须取决于自闭症孩子本身。所以,教师在教育本班自闭症孩子的时候,要根据本班自闭症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方式,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效。我们班的小浩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比对语言的理解能强很多。为此,对于平时我用语言表达的口令,小浩不做任何反应的时候,我就会把语言口令变成文字口令。小浩看到文字口令,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小学融合教育,是自闭症儿童学校融合教育的关键,必须重视。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的很多问题都主要出现在小学低年级的适应阶段。如果小学融合中的很多问题都没有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高年级的融合教育。小学教师必须重视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让自闭症孩子熟悉学校的环境、同学、规则以及各种要求,让他能够完成学校的常规跟班就读,从而适应集体生活、融入集体生活,从而提高自身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Ann E.Densmore.如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故事游戏76招.
[2]俞吉,王国光.孤独症儿童的小学融合教育.
[3]桃莉·海顿(Torey Hayden).孤独的孩子.
[4]桃莉·海顿.问题儿童教育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