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配料系统行车三维路径优化控制

来源 :自动化仪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LANTIAN1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冶炼现场现有配料系统普遍停留在设备自动化阶段,即通过起重机等设备免除人力搬运,但仍需人工就地输入系统运行指令.目前,国内已有不少铜铅锌冶炼厂装备智能行车以实现配料过程的自动化.然而,受到恶劣工作环境影响,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存在抓空、抓偏等问题.以提升有色配料系统控制品质为目标,提出了采用集成激光扫描仪连续测量料面高度的系统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对Shepard插值算法进行优化以表征物料分布情况;以插值优化计算结果为依据,设计了行车路径自动规划策略,并进一步提出蚁群优化算法用于最优行车系统路径选取.仿真结果表明,所述系统优化设计改造方案、优化插值方法、路径自动规划策略和蚁群优化路径选择算法能够实现有色配料系统行车运行轨迹的自动规划.优化方案具有路径规划速度快、寻优精度可按需调控等优势,对现场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空间微重力测量仪的研制可为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研究领域提供科学的测量保障.通过在轨实时检测微重力环境水平,对航天器中重要事件进行频响监测,为微重力科学实验外界影响分析提供科学数据.利用地面重力倾角法测量方法获得输入加速度与输出测量电压数据,采用曲线拟合获得测量曲线,再通过标定方法进行对拟合参数修正.经验证,空间实验室在轨运行两年可知,测量仪功能正常,系统稳定.在未来发展中,新型微重力测量仪不仅注重新领域工程化应用,同时可为相关专业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核电厂模拟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分散控制系统(DCS)改造过程中,由于不同系统间调节控制参数实现的原理与方法不同,无法直接等效应用.通过解析不同系统在比例积分微分(PID)运算原理上的差异性,结合电气量纲与工艺参数量纲的转换分析方法,计算得出参数转换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对调节控制参数进行转换.设计一套由核电厂工艺仿真模型、可编程控制器(PLC)、模拟板件、DCS组成的参数转换验证装置进行仿真验证.基于典型控制回路的验证结果表明,控制回路通过计算、仿真验证后的参数调节性能良好,可应用于运行机组,从而节省改造
为满足大型工业生产设备工作过程中的三向载荷测试需求、提升力测试装置的测试精度,对大尺寸多点布局式压电测力仪的输出性能进行了研究.针对4点布局式压电测力仪侧向干扰输出大、载荷作用位置求解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变形分析方法建立了测力仪等效理论模型,并基于原结构提出了测力单元8点布局式改进方案.标定结果显示:改进后各测力单元在主向加载时的侧向干扰输出减小了47.44%,测力仪主向、侧向非线性及重复性误差小于0.5%,各向相间干扰均小于2%,对载荷作用位置的求解误差小于4 mm,有效解决了4点布局式测力仪现存的问题.
针对当前铝护套切割装置缺陷检测方法存在铝护套切割装置缺陷检测效果较差、检测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铝护套切割装置缺陷自动检测方法.采用模糊聚类方法,对铝护套切割装置缺陷特征进行聚类;根据模糊相似关系,获取铝护套切割装置缺陷特征数据作为检测数据.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检测铝护套切割装置缺陷类型,对缺陷特征数据进行模糊标准化,提高检测效率.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缺陷特征类型进行判断,精准识别缺陷特征类型,实现铝护套切割装置缺陷自动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不同铝护套切割装置缺陷类型的查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是室内巡逻机器人执行任务的核心技术.如何构建精确的地图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地图构建的精确度,从硬件层面和算法层面进行改进.首先,建立全向机器人移动底盘的数学模型,选用麦克纳姆轮底盘来解决传统差分轮式机器人转向能力较弱的问题.其次,基于开源机器人系统(ROS),对室内巡逻机器人进行软硬件架构.最后,对传统的Rao-Blackwellized粒子滤波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RBPF-SLAM)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重采样方法(MCMC)来解决粒子的
为深入研究变压器绝缘能力与特征量之间的关系,制备油纸样品,开展极化去极化电流(PDC)方法测试,得出极化与去极化电流在不同水分与聚合度(DP)值情况下的变化情况.提取特征参量,分析由特征参量反映老化参量的可行性,并得出最终的特征量.结论如下:极化和去极化电流随水分的增加而变大,随极化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在水分含量相同时,DP值越低,极化电流和非极化电流值也越大.对比可知,特征量P1可以较好地反映水分和DP值的变化情况,而P2的曲线波动较大,且出现重合,不能正确反映样品的老化情况.特征量的提取,为准确评估绝缘
针对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中最优融合数据获取及融合权值最佳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传感器自适应融合算法.该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Jousselme证据距离的传感器置信距离,利用置信距离构建支持度函数,并在此基础上获取各传感器间的支持度,进而对原始数据中的异常值替换,获得最优融合数据集.另外,基于传感器自身精度的固定方差和传感器测量时的实际方差,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自适应最优权值分配方法.在实际算例上与其他两种数据融合方法的比较试验表明,该算法计算简单、融合效果好、稳健性强、准确性高,可有效解决目前一些融合算法存在
准确的负荷预测可以优化各种能源配置,进一步节约能源.但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量应用,越来越多的光伏和风电资源并网,导致电网出现了大量的冲击性负荷,对负荷预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降低预测难度,采用经验模式分解(EMD),将不平稳的原始负荷序列分解成一系列较为平稳的负荷子序列.极限学习机(ELM)只需设置隐含层神经元的个数,便可获得唯一的最优解.但由于其输入层权重和隐含层阈值的产生不是固定的,导致预测结果波动性大.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使用纵横交叉优化(CSO)算法优化ELM,并对每一条负荷子序列建模
针对无人机受外界强风扰动以及自身震动导致电力塔巡检质量降低的问题,在研究了无人机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设计了一种H2/H∞混合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可控制电力巡检过程中无人机姿态和高度,提高无人机在飞行作业时对测量噪声和外部干扰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通过仿真分析,将所设计控制器与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器的高度跟踪误差曲线较PID控制器更加平缓,跟踪误差曲线更加平稳,且最大高度跟踪误差更低.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目前,陆地应用较广的是K形井架.K形井架最大的受力部位为井架大腿.井架大腿容易发生局部杆件截面锈蚀,引起大腿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井架的稳定性.为探测石油井架大腿这种“隐形”的缺陷——内蚀,以JJ225/45-K井架为攀爬对象,设计了一种攀爬机器人结构.该结构机器人能够携带检测设备仪器对井架主立柱进行探伤.通过静力学平衡分析计算,求得机器人稳定攀爬所需最小吸附力为2242.30 N;进一步利用D-H参数法和蒙特卡洛法,求得搭载平台的转动空间半径为480 mm、平动空间体积为400 mm×200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