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变化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可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培肥土壤和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位于陕西杨凌的"国家黄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Biolog分析结合常规分析,研究了4种长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施肥农田(CK),长期施氮、磷、钾化肥农田(NPK),长期绝对休闲(FL)和撂荒(AL)]对土土壤微生物量、呼吸强度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AL和NP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量氮(SMBN)均显著高于CK和FL处理,其中AL和NP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CK和FL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NPK处理的SMBC/SMBN值最高,而CK和FL处理最低,两组间差异显著,而AL处理居中但与两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基础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是AL>FL>NPK>CK,累积呼吸量的变化趋势为AL>NPK>FL>CK,表明AL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其次是NPK处理,再者是FL处理,而CK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Biolog分析的结果显示,AL、NPK和CK处理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在开始的24 h变化不大,此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升高;而FL处理在72 h之后才快速升高。培养结束时,NPK和AL处理的AWCD最大,其次是CK处理,FL处理最低。NPK和AL处理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和Simpson指数D均最高,CK其次,FL最低。各处理的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E没有明显差异。相比CK、NPK和AL处理能提高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FL处理则会降低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7.7%,其中第1主成分(PC1)的方差贡献率为52.0%,第2主成分(PC2)为11.6%。NPK处理和AL处理的碳源利用特征相类似,与CK和FL处理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出现了显著分异。糖类、羧酸类和氨基酸类等三类碳源是区分各处理的主要碳源。【结论】撂荒和合理施肥的农田均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呼吸作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长期的绝对休闲则不利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维持。合理施肥的农田并不会造成土壤微生物量的下降以及土壤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退化,相反,合理施肥对于维持农田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联合检测6项血清肿瘤标志,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NN)、分类回归决策树(CART)和Fisherχ2检验判别分析3种分类模型,并对肺癌进行判别,以探讨3种模型在判别肺癌中的差异。方法
古筝的定弦方式是古筝音乐创作的基础,传统古筝定弦方式以D为宫音按照五声调式定弦,虽然只能够按照五声调式特点在同宫系统下进行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的转换来表现音乐段落的
任何社会改革都处于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当中,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其不可避免地受到我国社会文化的制约从而影响了改革的进度。制约高中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社会文化
当前,大学校园里学生考试作弊行为频发、流行率攀升[1],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为众人所诟病。2015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纳入刑法范畴,正是国家、
自1946至1964年间,“婴儿潮”的兴盛曾有力地渗透到各类世界性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中,并以自身共同的生命成长背景及特征为据点,有效地革 From 1946 to 1964, the prosperity
调查发现南京地区金龟子类昆虫有6科33种,其中28种是农林花卉等园艺作物的害虫。成虫取食危害叶、花、果等部位,或造成减产,或影响景观;幼虫危害地下根、茎等部位,可造成黑莓
我国民族音乐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喜爱。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将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有效措施自觉传承
<正>亚健康状态是指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指还未患病,但已有不同程度的各种患病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人群的身体状态。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人群中有75
当前我国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也到了重要时刻。既面临人口出生率稳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人口增长有限的局面,又面临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多元化认识,高校发展也要结合"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