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交际 教学环节 情感教育 课堂活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tend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核心素养是一个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一般发展的素养;另一方面是英语发展的素养。学生核心发展素养就包括英语核心发展素养。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思维,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在实际的情境交际中,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语用能力;二是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通过问题设计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思维发展;三是在文本的情感教育要素方面,深化发展学生的情感品质;四是在课堂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场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语言能力
  通过文本学习前的Free talk,文本处理中的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以及文本学习后的consolidation和expansion。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交际运用的能力,借助情境交际,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基于英语核心素养中培养语言能力的目标,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Protect the Earth”的文本学习前,通过师生交际问答,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T: What resource do you know on Earth? Do they recycle? What resource do people use every day? What should people do if there is no energy on Earth?在文本学习中,通过情境问题提升学生语言能力。T: What do we use water to do? What does energy come from? What does wood come from? Why shouldn’t we cut down too many trees? Why shouldn’t we use too much plastic? 在文本学习后,通过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和 How to save energy?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总之,在文本的處理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巧设问题情境,拓宽学生英语阅读的思维空间
  遵循英语课堂活动的规律, 以“基于课堂提问的思维培养”为抓手, 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落实英语学科素养。设计并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 形成问题链, 通过对文本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加工和挖掘,优化教师的英语提问, 促进学生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以挖掘文本为方向,以训练思维为目标,充分发挥问题链的启思功能,引领学生在有效阅读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Protect the Earth”的文本学习中,先以What’s the matter with our Earth?这个总领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听读文本的过程中,带着这个问题去研读文本,思考和概括问题的答案,统领全文,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在大脑中形成主题思维。然后再以Why can’t we waste water? Why is energy useful?和Why is wood useful?三个方面的问题,深度挖掘文本。接着以Why shouldn’t we use too much plastic?让学生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他们对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以How to protect the Earth?让学生找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行动,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三、提升文本育人,加强学生英语阅读的情感教育
  树立文化意识,不仅要通过阅读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更要注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求同存异。通过阅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文化面貌和理念观念,发挥文本最初的育人功能,最终在情感上达到升华和教育,以实现通过文本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预情于本,预情于文,预情于身。
  例如在“Protect the Earth”的文本学习中,树立环保意识是本节课的重要情感教育和文化传承。在学习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和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四个主题中,引导学生自己说出节约用水、节约能源、节约树木、少用塑料,过绿色环保的生活,过低碳无污染的生活,减少人类生活对自然的破坏,减少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依赖,树立环保意识。
  四、渗透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之一。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不断调整英语学习方法,拓宽学习途径,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于教师给与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通过阅读策略的渗透和点拨,逐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在阅读思维的发展方面,特别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Protect the Earth”的文本学习中,save water、save energy、save trees三段,通过学法指导Tip:精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完成表格。
  以完成表格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的方式找出文本的关键信息。而在学习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这个主题时,让学生略读课文,圈出关键词即可。教师给出学法指导Tip: Skim the story, circle the key words。
  综上所述,在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英语核心素养中的四个维度展开。英语学科,其一是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其二是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其三是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尤其是在培养英语阅读的思维能力方面,在备课环节围绕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优化设计,并在教学活动中予以贯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作者单位:句容市郭庄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省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罗志军省长签署第62号政府令发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农业机械化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数学计算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关键。计算结果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会学生计算方法的同时,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在计算题中确保速度和正确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和实用性,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计算在整个数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导致许多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投机取巧、不重反思等问题,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缺乏主动探究意识,成为“学习的机器”,这就是“反教育”现象。那么,究竟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应的人文素养,让教育真正发挥正向的引领作用呢?  一、讲述学史,渗透探究意识  数学虽然是一门“理科”,但也有自身的发展
对农民购买农机实行专项补贴,是党和国家强农惠衣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措施。2010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预算安排达144.9亿元,比2009年的130亿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鼓励。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数学课堂学习。自主探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方法,旨在给相关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在小学数学教
2009年5月20日,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定于2009年6月1日起开始